蒲公英.jpg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楊花、柳絮、蒼耳、榆錢,植物中最微賤者。故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常用它們來比喻卑微輕浮的形象。「柳絮本來多悲調」,當大觀園眾兒女擬以柳絮為題分詠填詞之時,大都沒能跳出這傳統的思維定式。且看探春眼中的柳絮是:「也難綰繫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寶玉哀嘆的是:「鶯愁蝶倦晚芳時」,只得寄希望於「明春再見隔年期」。黛玉所詠則更顯悲衰:「漂泊亦如人命薄」、「嘆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寶琴的則是:「三春事業付東風」、「偏是離人恨重」……唯有薛寶釵與眾不同,她以自己特有的氣質,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聰穎的洞察力和想像力,「在小題目上作大文章」,寫出了一首以柳絮為題與眾不同的千古絕唱: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寶釵的這首詞其大意是:春風彷佛也能理解這柳絮,將它均勻地吹散在屋前,遂將庭院妝扮得如白玉堂般雍容華麗。比起蜂蝶的狂飛亂舞,它竟是如此的令人陶醉。儘管它偶爾也會隨水而逝,或為揚沙塵土所埋沒,但切莫笑它微賤無根,只要有一陣輕風吹來,它就會順勢飛向雲天,實現自己美好的夙願。

同樣的一種客體,在不同人用不同的角度觀察,想像空間卻是如此之大,落在筆下,其意蘊反差竟有如此之別。相比之下,我不欣賞那種近乎頹廢的無病呻吟,更喜歡寶釵這首托物詠志,能激發人樂觀向上、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生活的詩意。

然而,這首《臨江仙.柳絮詞》則屢遭非議,認為這首詞恰恰暴露了薛寶釵的人生企圖:第一是待選秀女,渴望像元春那樣入宮做皇妃;第二是想做寶二奶奶,繼王熙鳳之後成為賈府的管家人,以希冀青雲直上。還有的認為這首詞也反映了作者擅趨炎附勢、隨分從時的本質特性,是寶釵自持高潔,不甘與眾釵同流的內心表露。美好的詩篇一旦被冠以有政治企圖便失卻了固有的顏色,名言佳句也遭詬病,儘管作者通過眾人之口拍案叫絕般的喊著「果然翻的好氣力,自然是這首為尊。」但由於被評者們早早的戴上了別有用心的帽子,「縱然得了好詞句」也換不來人們的讚譽與同情。

不僅如此,按有關學者的分析,薛寶釵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有不可告人的企圖。在滴翠亭偶然偷聽到小丫環紅玉與墜兒的私語,情急之下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假稱在與黛玉捉迷藏,便被認為是有意嫁禍於黛玉;金釧兒跳井自盡,王夫人悲痛自責,寶釵勸慰說可能是她不小心失足落井,縱然是賭氣投井,便不值得為這樣的糊塗人惋惜。於是便認為她心腸冷酷毫無憐憫之心。她哥哥薛蟠從南邊帶回些土物,她分發給眾人,其中沒忘了也給趙姨娘一份。這本為憐貧惜賤之舉,反被認為是以小恩小惠為自己「拉選票」。至於與寶玉的婚姻關係,完全是由王夫人、賈母,甚至還有一言九鼎的賈元春等經過審慎的甄別所選定,真正聰慧的寶釵唯恐陷入三角之戀而避之不迭。並非像有些人所認為的說她為得到寶玉甚至不擇手段,凡寶黛在一處時她都不期而至,有意要與黛玉pk一番。然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於封建閨幃中嚴守禮教的弱女子來說,哪有自己選擇的餘地?嫁與寶玉,憑寶釵的冰雪聰明她焉能不預感到即將面臨的悲劇。

常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不僅是林黛玉,小說中的人物同現實中生活的真人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煩惱和苦悶。面對這些,寶釵的表現是豁達大度、藏愚守拙、隨分從時,所以贏得賈府上下一片讚揚聲。

人又都有過自己美好理想的憧憬,不管它是奢望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它總比那種頹廢的悲觀厭世的思維要好得多。因此,面對柳絮這個命題,寶釵的思維定式與眾不同,對這樣「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說好了,才不落俗套……」這是她素日潛心修養積澱使然。

正因為此,我喜歡這首《臨江仙.柳絮詞》,更欣賞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詞句。試想,柳絮雖屬輕微,但它卻有升騰的內在素質,再有好風借力,就會實現常人所不及的遨遊青天的本領。這才是勵志之人對待人生的樂觀態度。


柳絮.png
上圖:柳絮

【文章出處】
《壹讀》
(轉引自:紅樓夢學刊)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網址:

https://read01.com/zh-tw/oAJx8K.html#.XSFy7FIzaHs
原作者:雷廣平
【作者簡介】
雷廣平,1952年生,滿族,中國吉林松源人,河北省作協會員,河北省燕趙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