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jpg

有人說,自從讀了紅樓夢後,就變得越來越消極,生活沒了動力?

的確!很多人在讀《紅樓夢》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會發現書中瀰漫著很濃的「色空觀」思想。其中,有三個地方最明顯。


第一處:空空道人的十六字:

因空見色,
由色生情,
傳情入色,
自色悟空。


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本來這個世界混沌一片,什麼也沒有。因為有幻覺,有色,有誘惑,所以我們就看到了許多許多的現象。一入滾滾紅塵就會陷進去,陷進去後就有了更深的色、幻覺、誘惑。這又得經過多少反省徹悟之後,才能逃離出來,再回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這其實就是賈寶玉一生的經歷)

第二處: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可以說是《紅樓夢》的主題曲。這首〈好了歌〉裡面,講到四種儒家宗法下最實在的東西:功名、金銀、嬌妻和兒孫。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就曾說過,〈好了歌〉是讀懂《紅樓夢》的關鍵。佛家講究,看透生死,人生世事,終歸是一抔黃土、一場空。所以道人念完此詩又笑了: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第三處:甄士隱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隱本是宿慧的,又歷經了人世間大劫大難,在萬念俱灰後的苟且餘生中,再聽了〈好了歌〉後,自然是心生徹悟。他就說,那我來給它做個解注。而且解注得還很好。「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那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大舞台下,人們競相做著表演,或沉溺於追逐功名利祿,或貪圖於酒色財氣。一個人唱完了,換個人再上場,再換第三個……人生不就是這樣一個大舞台嗎?

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就把《紅樓夢》的主要意旨和基本思想概括為,「戒妄動風月之情」和「情、淫、幻、空」等觀念。

這麼說,那是不是表明:《紅樓夢》就是曹公勸說迷悟眾生拋棄眼前功名富貴,信奉佛教的一個故事?

不完全是,其實《紅樓夢》並沒有完全偏向哪一種生活哲學,說人應該出世,還是應該走佛道這條路,他說了好幾種選擇。


找個證據佐證一下。小說第一回寫了兩個人,一個叫甄士隱,一個賈雨村,前者代表出世,後者代表入世,一個佛老化身,一個儒教化身。這是兩個極重要,又富含深意的人物。甄士隱家道中落,後來成了道士。賈雨村仕途坎坷,到故事的最後,這兩人又碰到了一起

(甄)士隱說著拂袖而去,(賈)雨村心中迷迷糊糊,就在這激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睡著了。

賈雨村這一覺睡了多久?他夢到了什麼或者經歷了什麼?睡了不知道多久,是因為他中毒太深,對仕途經濟太過痴迷。這甄士隱想要度化他,可是賈雨村總「不大明白」,於是甄士隱就不再給他廢話太多,再次施展魔法,讓賈雨村一覺不醒,讓他睡的昏天黑地不知「幾劫幾世」。

兩個人各走各的路,兩個分歧,自己去看,自己去選擇。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曹公的《紅樓夢》確實貫穿著幻滅,浸透著悲涼。但這正是因為曹公對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深沉的愛。結局雖然蒼白,但萬不能夠忽視過程的燦爛。這,才是永恆的詩意。這可能就是《紅樓夢》中可以汲取到的正能量。


船.jpg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紅樓夢》是不是一個佛教故事?它的正能量在這裡

(編按:標題重訂,內容稍作修改,錯字更正)
2019-03-13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