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驚夢.jpg


現代文明裡的情慾與流離──白先勇《遊園驚夢》導讀 

◎在「一個新語種語文專家獲選院士,即可為那個語文獲獎帶來莫大的希望。」的前提下,香港《明報月刊》最近訪問馬悅然:「瑞典學院還會再安排一位漢學家進入學院嗎?」答案是不會。如果不能猜到是哪一個新語種的專家或文學研究者出線,那會是怎樣的作家可以選為院士?馬悅然回答:「像白先勇這樣的作家在瑞典,一定可以當選。」 (2006-10-08 《聯合報》)

◎《遊園驚夢》不僅僅是一個短篇小說、一個劇本。不懂歷史、不懂文化、不懂崑曲、不懂藝術,根本無法完全領會她的神采。


一、作者


號稱「永遠的台北人」──白先勇,一七三七年生於廣西桂林,四0年代隨父親白崇禧將軍在重慶、上海、南京生活。一九四八年舉家遷至香港,一九五二年定居台灣。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期間在夏濟安教授的指導下,和陳若曦、歐陽子、王文興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引領小說邁向現代化,在戰後台灣文學發展中極富指標性地位。一九六三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二年後獲碩士學位,並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講授中國語文。一九九七年退休後,蒔花栽植、練氣功成了生活的重心,近年來經常往返於大陸、香港和台灣,對於推動台灣現代文學教育不遺餘力,如參加各項學術講座、「和小說家在高中校園有約」等活動。二00四年有著撩人春色的台北是屬於白先勇的,他說:「在這牡丹盛開、芍藥嫣紅的四月天裡,要讓杜麗娘在台北還魂,在國家劇院世界首演她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青春白日夢。」於是轟轟烈烈點燃了一場名為青春版《牡丹亭》的崑曲饗宴。

白先勇作品風行海內外,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各地出版。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屋》、《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等,小說集《謫仙記》、《台北人》、《寂寞的十七歲》、《孽子》、《紐約客》等,並有劇作《遊園驚夢》及《姹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等專書。白先勇汲取西方寫作技巧,吸收轉化中國古典文學與戲劇,冶現代與傳統於一爐,所描寫新舊交替、時空更迭中人物的故事與生活,在滄桑世情的感喟中,明顯流露出對整個歷史文化的哀悼與反思。

二、題解

〈遊園驚夢〉原為明代湯顯祖的崑曲名著《牡丹亭》的二個經典劇目〈遊園〉與〈驚夢〉,白先勇取以為篇名,寫成現代小說。原發表於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出刊的《現代文學》第三十期,後分別收於一九六八年、一九七0年《遊園驚夢》(仙人掌及晨鐘版),一九七一年以後收入《台北人》短篇小說集(晨鐘及爾雅版)。故事中出身秦淮河畔的名角藍田玉輾轉來到台灣,生活從絢爛歸於平淡,孰料一場豪門夜宴,竟勾起她時移事往的諸多回憶……。小說採取意識流手法,將崑曲的節奏與詩意溶入情節,以此刻繪人物在記憶和情慾之間的往復糾葛。〈遊園驚夢〉是作者自言「寫得最辛苦的一篇短篇小說,前後寫過五遍」,然而也是作者極富藝術技巧的代表作之一。

三、註釋

1、崑曲──明嘉靖四十二年前後,梁辰魚著《浣紗記》,用魏良輔等所改良的崑山「水磨調」歌唱,成就了呂天成《曲品》所謂的「新傳奇」劇種,從而奠定了「崑劇」。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宣佈「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共鑑定十九項,其中包括日本的能劇、印度的梵劇,而中國的崑曲名列第一。崑曲以抽象、寫意、抒情、詩化為其特色,結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至今已發展成一種既為豐富成熟而又婉轉優雅的戲曲。

2、梅蘭芳──為有名的京劇演員,與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並稱「四大名旦」。

3、牡丹亭──明人王思任以仙、佛、俠、情四字評點臨川《四夢》,《牡丹亭》獨得「情」字。湯顯祖創作《牡丹亭》的旨趣即在於一個「情」字,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循著「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湯顯祖筆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麗娘因夢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終於返回人間,與柳夢梅結成連理。

4、淹煎,潑殘生──淹煎,受煎熬,遭折磨;潑殘生,苦命兒。潑,表示厭惡,原是罵人的話。


四、賞析──一則時光陷落,情愛蕩然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歲不到的白先勇坐在上海美琪戲院觀眾席上,觀賞由名角梅蘭芳擔綱演出的崑曲劇目〈遊園驚夢〉時,尚屬童穉的他雖然對《牡丹亭》本事不甚了解,卻深為〈皂羅袍〉的曲文所感動,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的興嘆,就此成了他日後書寫的基調。一九六六年,當白先勇寫下短篇小說〈遊園驚夢〉時,已屆三十之齡,大半生蓬轉飄泊於兩岸三地及美國,歷經無數人生轉折的他,亦屬於「浮遊群落」之一,論者王德威因此而言:「除了為家國離亂,繁華散盡寫下個人見證,有意無意的,他也在向自己的青春歲月告別。」〈遊園驚夢〉一文收錄於名列「台灣文學經典名著」、「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之林的小說集《台北人》,其扉頁題辭寫著:「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並且引錄了唐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表述和引詩是提供進入白先勇小說世界的一把關鍵鎖鑰。

《台北人》由十四個短篇組成,在謀篇上出現主題、動機、人物和事件的重複,據此可整合為白先勇小說的解釋體系,如小說人物的「歷時性」特點:人物皆出身於中國大陸,年輕或臨老之際,隨政府播遷來台,時光荏苒,人物或已邁入中年或垂垂老矣。歐陽子曾總結小說主題為「今昔之比」、「靈肉之爭」與「生死之謎」。簡而言之,《台北人》的主題遙遙呼應了《紅樓夢》裡〈好了歌〉「預知生死紀事」的寓意。在常人的理性與邏輯中,「過去」應該代表死亡,「現在」則代表生命,但在白先勇的視界中,昔/生、今/死的象徵卻互換而錯置。這一特殊看法之根結,在於白先勇將「精神」、「靈」與「生命」作為綰結,而將「肉體」與「死亡」互為印證。

「悼亡」是向過去說再見的一種儀式。〈遊園驚夢〉是白先勇藉用崑曲的抒情旋律,作為一種悼亡姿態的憂鬱書寫,也是他向以《牡丹亭》為主軸的古典中國情色傳統的致意。小說的主題、人物、氣氛情節處處與《牡丹亭》聯絡照應,對照《牡丹亭》遊園時繁華似錦的斑斕春光,〈遊園驚夢〉的開篇,作者也是先經營一個榮盛繁華的景象──燈火通明、高宅深院的侯門麗景,堂構輝煌、錦簇繡叢,加上衣裙明艷、穿梭如流的賓客……,然而在「驚夢」之前刻意經營出來的「宴遊」,終究是「似是而非」的一種幻象。「此身雖在堪驚」是一剎那的事,由「似是」(熱烈)到「而非」(淒涼)的心理變化往往來得不知不覺而唐突。錢夫人(藍田玉)先是窺覷了昔日身分皆不如她而今卻羅綺珠翠的貴婦官太,同時也察覺到自己寒傖不入時的穿著,而後當情緒被淹沒在觥籌交錯與崑曲樂聲之際,赫然聽到蔣碧月宣佈:「崑曲大王來給我們唱『遊園』了,回頭再請另外一位崑曲泰斗──錢夫人來接唱『驚夢』」時,錢夫人由此進入了如夢如幻,似假似真,意識流轉的魅幻世界,展開一段時空交錯的「內心獨白」。

錢夫人兩度演唱《牡丹亭》重要的折子戲「遊園驚夢」,構成了她人生的兩個重要轉折:一是傾倒錢將軍,結成一段姻緣──錢鵬志「娶她的時候就分明和她說清楚了,他是為著聽了她的『遊園驚夢』才想把她接回去伴他的晚年的。」一是演唱時,看到臺下親妹子月月紅與鄭參謀的親暱調情,就在那一刻她的嗓子啞了,從此再也不能演唱「遊園驚夢」了,而她的終生幸福也就此毀滅,無可追回。當錢夫人沈緬於「情至」到「情殤」的痛苦回憶時,忽聞蔣碧月一聲:「該是你『驚夢』的時候了」,至此錢夫人才從「夢」中「驚」醒,而所謂的「遊園」(豪門夜宴)也終為海市蜃樓般的幻象。

當現在/過去,殘缺/美好的兩重世界同時呈現時,構成了文本巨大的不諧調張力,而在面對慾望客體──愛情與時間的雙重失落時,傷逝已然無法化約為「告別」,而是形成主體本身自怨自艾的憂傷循環。錢夫人最後的「驚夢」終非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洞見或覺悟,而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無可彌補的傷痛。


〈遊園驚夢〉的現代書寫技巧,除了表現在通篇貫串了錢夫人的意識流──使人物的思維意念通過自由聯想而從心靈源源湧現外,其象徵手法亦靈動而富特色,如藉由崑曲名伶藝術生命的枯萎及個人情愛的悲劇,不僅寫出世情的滄桑與無常,也寓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微與失落。而除卻〈遊園驚夢〉標題的隱喻外,書中角色的人名亦多有象徵,如藍田玉的冰清玉潔,月月紅的俗艷卑賤等。此外文本所呈現諸多對比關係,如今日的竇公館/昔日的錢公館,竇夫人/蔣碧月/程參謀,與當年錢夫人/月月紅/鄭參謀等人的身分、性格與關係的對照,以及時空、今昔、悲歡等二元映襯等等,皆極易構成小說人物內心的動蕩和衝突,進而使〈遊園驚夢〉表現出「追念回首愴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的悠遠無盡之感。

五、導讀綱要

(一)關於白先勇


如果依時序將白先勇重要作品、創作背景、書寫主題,以及從作品扉頁題辭以觀心靈圖式作一簡要歸結,可表列如下:

白先勇.png



由表列而觀,顯見白先勇心靈泅游的歷程,多體現在個體心志與社會文化、傳統與反傳統間的依違游走。

(二)小說〈遊園驚夢〉與戲曲〈遊園〉〈驚夢〉的互文性

《牡丹亭.題詞》:「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明.湯顯祖(1550-1616)所處的時代,朝廷任人論事必言「法」;理學家滿心滿口崇尚「理」;然而湯顯祖認為普世最有價值的卻是「情」。因此他肯定杜麗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白先勇〈遊園驚夢〉取材自《牡丹亭》的精華片斷,而對「時間」、對「慾望」,以及對文本的幻魅特性,作出獨特的詮釋。


(三)「遊園」之後的「驚夢」──空間與時間、歷史與命運

──一個式微社會裡的殘餘

──上層人物的「淪落」

──今昔之比與靈肉之爭

──情慾與流離的情境糾結


遊園驚夢.jpg


【文章出處】
現代文明裡的情慾與流離──​​​​​​​白先勇《遊園驚夢》導讀 
網址:

http://www.nhcue.edu.tw/~ACA/fte/95-2/2.1.1/3-3-1.pdf
作者:陳惠齡
【作者簡介】
陳惠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研究專長為華文文學、台灣文學、現代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竹塹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