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木棉花
木棉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木棉的花朵很大,每一朵幾乎如飯碗那麼大,重量厚重,而且花紅如血,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連它的墜落也分外的豪氣,從樹上落下的時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狀,一路旋轉而下,然後「啪」一聲重響落到地上,充滿陽剛之氣,俗稱「英雄花」。
上圖:木棉花
題解
1981年,7月3日,陳文成博士逝世,那年他31歲。
陳文成是一位在美國卡耐基美隆大學任教,優秀台灣數理統計學家。
因為在美國曾募資幫助《美麗島》雜誌而被情治單位監控,於回台時被警總約談,之後被發現屍體倒在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的草坪,是台灣戒嚴時期知名的「陳文成事件」,死因至今未明。商禽經過四年醞釀,事件發生四年後才寫成詩作。
本詩是一首散文詩,營造背景環境如「杜鵑花」「傅鐘」「木棉花」均為台大校園意象,掉落的木棉也和墜落事件有關,通篇語言採借喻和象徵手法進行敘述,這些描述不單寫木棉花,也隱喻著陳文成,無一詩句不帶重量,是詩人為現實留下的一段歷史見證。
延伸閱讀:
蘇紹連:〈詩化現實〉引商禽的詩〈木棉花----悼陳文成〉為例
上圖:台大陳文成廣場
木棉花
杜鵑花都已經悄無聲息的謝盡了,滿身楞刺、和傅鐘等高的木棉,正在暗夜裡盛開。說是有風吹嗎又未曾見草動,橫斜戳天的枝頭竟然跌下一朵,它不飄零,它帶著重量猛然著地,吧嗒一聲幾乎要令聞者為之呼痛!說不定是個墜樓人。
一九八五年 台北
【文章出處】
《商禽詩全集》
〈木棉花〉
1985
作者:商禽
【作者簡介】
商禽(1930年3月11日-2010年6月27日),本名羅顯烆,也曾以羅燕為姓名,出生於四川珙縣。十五歲從軍,僅受過初中教育,隨部隊到西南諸省,而後轉進台灣,軍旅生活達二十四載。退伍後曾任碼頭工人、臨時工、園丁、賣牛肉麵、編輯。一九六九年應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作客二年,為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成員,超現實主義重要作家,著有《夢或者黎明》《用腳思想》等詩集。
上圖:木棉花
附錄: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1950年1月30日-1981年7月3日),臺灣臺北縣中和鄉(今新北市中和區)人,生於林口鄉(今新北市林口區),密西根大學博士,曾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長期關心臺灣民主運動。陳於民國68年自美國打越洋電話給施明德表示捐助《美麗島雜誌》一事被警備總部所監聽,此後開始遭到國民黨政府迫害。1981年返臺,被警備總部約談,次日即被發現陳屍於臺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被稱為陳文成命案或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曾祖父陳應彬、祖父陳己同是板橋、中和一帶的知名大木匠師,專門修建廟宇,向稱地方望族。(編按:陳應彬(1864年-1944年)臺北州海山郡中和積穗(今新北市中和區)人,時人又稱彬司。台灣的知名大木匠師,祖籍福建省漳州南靖,承繼漳派的大木作技術,為彬派之祖,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與新莊吳海桐齊名。他早年曾到泉漳一帶遊覽古建築,回臺後遍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的改建,而1910年朝天宮竣工後,其亦聲名大噪,全臺各地廟宇紛紛邀請他前來主持廟宇的新建、重修,而他所修築的廟宇主要以媽祖廟為多。他篤信木柵指南宮的呂洞賓祖師,晚年常居於指南宮。其作品如:金山慈護宮(1901年)、北港朝天宮(1908年-1912年)、壽山巖觀音寺與朴子配天宮(1915年)、豐原慈濟宮(1916年)、大龍峒保安宮(1917年)、關仔嶺大仙寺(1918年)、指南宮(1921年)、桃園景福宮正殿(1923年)、旱溪樂成宮(1924年)、三重先嗇宮(1925年)、劍潭古寺(1935年)、頂泰山巖(1935年)、新莊地藏庵(1937年))
陳文成父親陳庭茂早年在林口經營茶葉生意失敗,後在台北市博愛路開設「蕃產屋」藝品店,專賣台灣名產及手雕藝品,與板橋街街長林清山之女徐淑靜結婚,陳庭茂夫婦育有五子三女,子女個個才華橫溢,事業有成。陳文成為其第四子。陳文成幼年成績優秀,考取大同初中、建國中學。1968年建國中學畢業,原本報考並錄取台灣大學醫學系,因發現色盲,改唸台大數學系,大學聯考以總分500分,全國第2名成績考上台大數學系。在台大同學的眼中,陳文成個性爽朗熱情、體魄結實,嗜好讀書,喜歡運動。由於功課非常好,無題不解,綽號「王牌」、「大牌」。
1972年陳文成台大畢業後,與學妹陳素貞結婚,到林口服預官役,而後考上教官。當教官的期間,獨自研究發明「自動計價器」,以數學函數將物質與重量導出來。由於台灣沒有統一度量衡,因此不符實際的使用,但這「自動計價器」在國內仍然擁有十年的專利權。1975年服完兵役後考入台大數學研究所就讀。半年後陳文成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前往密西根大學就讀數學研究所。1976年陳文成到美國即取得美國保險公司「精算師」的頭銜,獲碩士學位。1978年陳文成28歲,從密西根大學獲頒博士學位。陳文成以研究古典罈模型、柏斯、愛因斯坦罈模型以及波利亞罈模型之漸近行為與應用,發表論文刊登在應用機率雜誌上,對於統計學的理論進展提供相當的貢獻,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為同行多數學者所看好。陳文成獲得卡內基美隆大學聘書,擔任助理教授。
陳文成在美國求學與任教期間,始終關心台灣歷史和台灣政治的發展,曾研讀政治理論,積極參與同鄉會、人權會,並在財力上支持《美麗島雜誌》。1981年5月20日,陳文成攜妻、子從美國返台探親,因為曾捐款給《美麗島雜誌》而被警備總部於7月2日一早從家中帶走,於7月3日陳屍於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陳文成的離奇死亡轟動海內外,真相至今未明。此事件被稱為「陳文成事件」。
官方宣布其死因為「畏罪自殺」,死亡證明書寫述「高處墜落,出血過多休克致死」。但驗屍所發現之屍檢情況為右後背肋骨折斷九支,左側折斷三支,腹腔積血嚴重。肝肺破裂,腎臟一邊破碎、一邊腫脹,恥骨斷裂(下體遭重擊),滿身刑求傷痕。然而當年9月來台驗屍的美國法醫韋契特的驗屍報告指出:「並沒有找到被人刑求的證據」,而認為「裂傷和骨折周圍延展出來的瘀血」是「被從樓上丟下來的時候」「墜落導致的傷」。但韋契特看完屍衣後表示:「那不是第一現場,如果是摔下來,衣褲一定沾血。」9月23日,韋契特和狄格魯返美後,在匹茲堡舉行記者會表示:「陳文成不可能死於自殺,也不可能死於意外,而是死於他殺(homicide)」。韋契特懷疑陳文成可能遭人打昏或以麻醉劑迷昏後拋下,韋契特看了血液毒性分析後認為有幾項檢驗沒做,要求採下若干組織回匹茲堡化驗,卻被拒絕。其後韋契特撰寫「發生在台灣的謀殺案」(Murder in Taiwan)一文發表於1985年6月的《美國法醫及病理學》的學術期刊上,直言陳文成係被謀殺;並提及「陳屍的位置和傷勢吻合被人平抬以平行於樓梯欄杆的姿勢拋下的推論」。楊日松法醫也曾說,本案很難判斷為自殺、意外或謀殺,因為解剖時,並未就乙醚或其他麻醉藥進行化驗,以致喪失判斷死因之良機,亦難以澄清外界之質疑。
2011年7月2日,台大第43屆研究生協會(會長林欣曄)與第24屆學生會(會長鄭明哲)發起首度於台大校園陳文成博士墜樓現址、台大圖資系館旁空地舉行追思晚會,進行象徵性立碑儀式,宣言將於台大校務會議提案爭取設立陳文成博士紀念碑。2012年,陳文成的同學、「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和人本教育基金會發起連署活動,希望在台大校園內設立紀念碑。同年7月2日,一群台大師生與來賓為陳文成在當年事故現場舉辦追思紀念晚會,由所有參加者捧著燭光和一塊石頭,堆在現場一顆大樹下圍成一圈,用行動藝術象徵由民眾為陳文成立碑。前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林欣曄創作名為「31歲」的歌曲,以紀念31歲離世的陳文成,而2012年又適逢事件發生31周年。
2015年3月21日,台大校務會議正式通過,將其陳屍地點命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資料出處】
《維基百科》
〈陳文成〉
(編按:內容節錄)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6%87%E6%88%90
作者:不詳
上圖:陳文成教授及其遇難地點
上圖:促轉會揭開警備總司令部當年監聽陳文成動態行蹤的「彩虹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