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得又深又快?百年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告訴我的事
我非常非常喜歡看書,這也是它變成職業的原因。但有一天,突然一個想法浮現心頭:「讀了這麼多書,我真的懂它們嗎?」
這個念頭一出現,就一發不可收拾。那些天我讀了非常多有關閱讀的書,但真正啟發我的,只有《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在1940年出版,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以指導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聞名於世。
他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也是經由這四個層次,我才理解如何「速讀」、「精讀」、「評論」書籍。
「速讀」的目的,把整本書架構化
只要看得懂字句,就掌握了基礎閱讀的能力。不過,艾德勒發現,大部份人的閱讀能力也只停留在這個層次。要一直到碩、博士,做過論文,才有機會練習到四種不同層次的閱讀,真正做一回知識整合者。這也是為什麼他要特別撰書談論閱讀的原因。
檢視閱讀,其實就是坊間常說的速讀。艾德勒將其分成兩個步驟,第一階段的速讀,目的是為了「有系統」地瞭解書的內容。方式是逐步看書的名字、書封、目錄、序、最後一章、最後再挑幾個自己有興趣的章節,讀前幾頁。如此不用半個小時,你就能掌握這本書是哪種類型(像是歷史、管理,或是心理),作者想傳達的論點是什麼,作者的結論又是什麼。還有自己有沒有必要繼續唸下去。
速讀的第二階段,才是從頭到尾快速地翻一遍。重點訣竅是找出以下4個問題的答案,同時看到不會、不懂、需要想的地方,就略過。如此在完成第二階段的速讀後,你就能掌握這本書的「What」是什麼,也足以讓你跟一般人聊這本書了。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要傳達什麼?)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有哪些論點?)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精讀」的關鍵,與作者達成共識
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屬於精讀的範疇。分析閱讀指的是,完全理解作者用字遣詞背後的意義,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Why」是什麼。主題閱讀則是,如何自己制定知識架構與規則,並把相同概念的書籍、知識,放到自己的架構裡面。
所以在做分析閱讀的第一步,你要先找出作者的「關鍵字」,像是專有名詞,或是反覆提到、很常出現的字。如果你對這個字的理解,跟作者不同,那文章圍繞這個字所做出的結論,當然也會跟作者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閱讀」有的人認為是「吸收資訊」,有的人認為是「練習思辨」,有的人認為是「休息」。這些都對,但如果你對字的定義與作者不同,那自然會曲解作者的意思。
當你對關鍵字的理解與作者相同,自然就能緊緊跟著作者的推論。同時,圍繞關鍵字的論述,通常就是作者的重要論點。所以接下來你只需要把作者散佈在整本書的論點集合起來,自己做成筆記,最後就能生出「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
主題閱讀,則是分析閱讀的反過來。分析閱讀我們需要理解作者的關鍵字背後的意義,從而跟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但主題閱讀,卻是我們要針對想要闡述的概念、意義做出自己的「關鍵字」。然後把各種不同作者、書籍,資料來源中談到跟自己闡述的概念相同者,整合到自己的架構之下。
要知道,不同作者可能用不同的關鍵字,去闡述同樣一個概念。也可能同樣一個關鍵字,卻是完全不同意思。像是「領悟」、「知道」、「理解」都代表「懂」。但對某些作者而言,知道可能代表「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另一些作者則認為知道,代表「知其所以然」。
所以你需要跳脫「文字的束縛」,以「文字背後的意義」來統整資訊,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識整合。
如何支持或「反對」作者的論點
有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才能判斷作者的論點是否正確,並回應作者的話。然而,艾德勒卻特別提到,如果不認同作者所言,起碼要提出以下四點的其中之一作為理由,否則就只是情緒性、主觀的偏頗而已。
作者知識不足(uninformed):就是指作者做推論時,引用資訊並不全面,或是有遺漏。當然,作者知識不足,只代表我們無法認同他的論點,不等於書不好。舉個例子來說,誰也不能否認《物種起源》的重要性,但這本書最大的缺點就是達爾文缺乏遺傳機能的知識。
作者知識有誤(Misinformed):知識有誤,可能是因為知識不足,也可能不只如此。多半出現在推論與事實不符。像史賓諾沙的一本政治論著中,就談到民主是比專制更原始的政治形態,明顯跟已證實的史實相反。
論述不合邏輯:不合邏輯有兩種型態,一種是結論與前面引用的理論連不起來,也就是前後不連貫。另一種則是作者引用的事實是前後矛盾的。這種書比較少,因為真正的好書很少在推論上出現錯誤。
真要舉例,馬基維利的《君主論》中曾提及,政府得以維持的基礎在於法律,但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武裝力量,就不會有良好的法律。也就是說政府要有很好的武裝力量,才會有好的法律。
聰明的你一定覺得哪裡怪怪的。沒錯,這個句子前後不連貫,因為「政府武裝力量不足,確實難以支撐法律的實施。」所以第一段的推論是對的。但反過來,卻是不能說「有良好的武裝力量,就有好的法律的。」也就是第二段是有疑慮的。
分析不夠完整:則是指作者沒有解決他在書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像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就是敘述不完整,因為歐幾里德沒想到平行線之間的其他公理。
【文章出處】
《經理人》
〈如何讀得又深又快?百年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告訴我的事〉
2017-02-14
網址: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4018
文/高士閔
- May 08 Tue 2018 08:51
高士閔:如何讀得又深又快?百年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告訴我的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