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與《史記》中「馮諼客孟嘗君」的對照比較
一、馮諼與馮驩
《戰國策.齊策》: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請託)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粗食)。
《史記.孟嘗君列傳》: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穿著草鞋)而見之。孟嘗君曰;「先生遠辱,何以教(指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二、長鋏歸來乎
《戰國策.齊策》:
居(過了)有頃(不久),倚柱彈(敲)其劍,歌曰:「長鋏(劍)歸來(歸去)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比照)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舉)其劍,過(訪)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史記.孟嘗君列傳.齊策》:
孟嘗君置傳舍(低等住所)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草繩纏著劍把)。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中等住所),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車)』。」孟嘗君遷之代舍(上等住所),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不悅。居朞年(一整年),馮驩無所言。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三、收債於薛
《戰國策.齊策》:
後,孟嘗君出記(文告),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會計)能為文收責(債)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道歉)曰:「文倦於事,憒(昏)於憂,而性懧(懦)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準備)車治(整理)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收畢,以何市(買)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於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收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錢(貸款放債)於薛。歲餘不入(收成不好),貸錢者多不能與(付)其息(利息),客奉(門客俸祿)將不給。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於薛者?」傳舍長曰:「代舍客馮公形容狀貌甚辯(精明幹練),長者,無他伎能,宜可令收債。」孟嘗君乃進(迎)馮驩而請之曰:「賓客不知文不肖,幸(光臨)臨文者三千餘人,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於薛。薛歲不入,民頗不與其息。今客食恐不給,願先生責(討債)之。」馮驩曰;「諾。」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四、焚券市義
《戰國策.齊策》: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核對)券(借據)?券遍合,起矯(假)命以責(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史記.孟嘗君列傳》:
辭行,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集會),得息錢十萬。乃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借據)合(核對)之。齊為會(宴會),日殺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與其約定日期);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資本)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門客)也。今富給者以要(約定)期,貧窮者燔(焚)券書以捐(廢)之。諸君彊飲食(開懷暢飲)。有君如此,豈可負(背棄)哉!」坐者皆起,再拜。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五、何市而返
《戰國策.齊策》: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官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堂下)。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小小)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悅),曰:「諾!先生休矣!」
《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驩至,孟嘗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貸錢於薛。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按)時與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請先生收責之。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何?」馮驩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全部)會(集會),無以知其有餘(富)不足(貧)。有餘者,為要(約定)期。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耍賴丟棄)之。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背離)上(國君)抵負之名,非所以厲(激勵)士民彰君聲也。焚無用虛債之券,捐(捨)不可得之虛計(帳冊),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六、田文罷相
《戰國策.齊策》:
後朞年(一整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返)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七、挾外自重
《戰國策.齊策》: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禮)也,百乘顯使也,齊其(大概)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堅決)辭不往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驩曰:「借臣車一乘(輛),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更受看重)於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準備)車幣(禮)而遣之。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游士(遊說之士)馮軾結靷(駕車)西入秦者,無不欲彊(強)秦而弱齊;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彊齊而弱秦。此雄雌之國也,勢不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秦王跽(聽得入神)而問之曰:「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廢孟嘗君乎?」秦王曰:「聞之。」馮驩曰:「使齊重於天下者,孟嘗君也。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君急使使載幣(禮)陰(暗中)迎孟嘗君,不可失時也。如有齊覺悟,復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八、重回相位
《戰國策.齊策》: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送)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密封書信)謝(道歉)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蒙受)於宗廟之祟(降禍),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不值得)為也。願君顧(顧念)先王之宗廟,姑(姑且)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完成),君姑高枕為樂矣!」
《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游士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彊齊而弱秦者;馮軾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彊秦而弱齊者。夫秦齊雄雌之國,秦彊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秦為雄而齊為雌,雌則臨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復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道歉)之?孟嘗君必喜而受之。秦雖彊國,豈可以請人相(宰相)而迎之哉!折(挫)秦之謀,而絕其霸彊之略。」齊王曰:「善。」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使臣)車適(剛)入齊境,使還(折返)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復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秦之使者聞孟嘗君復相齊,還(折返)車而去矣。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九、深謀遠見
《戰國策.齊策》: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細微)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後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驩結轡(收住韁繩)下拜。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道歉)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必然的結局),事有固然(固定的道理),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朝(早上)趣(奔向)市(市集)者乎?明旦(天亮),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甩)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期望)物忘(亡)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平白)絕賓客之路。願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請比較二書此段記錄的異同處?
▲綜合比較《戰國策》《史記.孟嘗君列傳》二書對「馮諼客孟嘗君」一段的描述,分析各自寫作的特點為何?並說明你較欣賞哪種寫法?理由是什麼?
【文章出處】
《戰國策.齊策》
〈馮諼客孟嘗君〉
文/不詳
《史記》
〈孟嘗君列傳〉
文/司馬遷
【資料整理】
本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