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jpg
想像示意圖


題解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是作者對亡母生平事蹟的略述,具傳記性質。作者以母親勤儉持家,待下寬厚,對子女愛護及治家的勤勞等事,表達個人對亡母的思念,事真情摯,雖是瑣屑小事的紀錄,讀來卻令人感動欲泣;不僅充分表現出歸有光「形散而神不散」的寫作風格,也看出傳統婦女為家庭默默犧牲奉獻的精神。

先妣,是對自己已過世母親的稱呼。事略,文體名,係對人物生平梗概的簡要紀錄,有別於正式的傳狀。

歸有光的母親,是傳統社會中的婦女縮影。她既沒有追求生前的誥封榮華;也不掛心於死後能夠獲得恩典為烈婦旌表;她嫁入夫家生養子女,只是和所有普遍的婦女、母親一般,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材,盼望自己的家人都平安順利,她辛勤勞動、照拂子女、寬厚待人,每天所從事者,不過是尋常瑣碎的事務,但母親犧牲為家人設想的美德,卻自然在筆端流露。作者所選取的事例,雖亦不過生活點滴,但卻可得見母親唯恐生活不足,「若不謀夕」的擔心;同時又因家裡孩子多,避孕常識不足,而喝下老嫗提供的民間偏方,以致嗓啞不能言語,凡此都可以看出母親的韌性和犧牲。

歸有光的散文疏淡有致,尤其善於記錄家庭瑣事及身邊的人物,取材平凡而生活化,卻別有一股溫馨感人的風采。本文寫歸有光的亡母,看似瑣碎的生活紀錄,亦足堪稱為歸有光文章的典型之作。回憶往事,敘寫親情,往往因為親情舊事的流露平淡尋常,很難營造出驚天呼地、痛徹心扉的情境。本文在沖淡平實的紀錄中緬懷母恩,流露對於母親的感念、感懷與感恩,因為真實具體、真情流露,所以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配合課程:項脊軒志


老婦.png
想像示意圖


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踰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十二月。踰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於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諱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太學生;母何氏。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橋並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貲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說村中語,見子弟甥姪無不愛。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棉;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罏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閒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遇童僕有恩,雖至箠楚,皆不忍有後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


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與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文章出處】
《震川先生集》
先妣事略
原作者:歸有光


墓碑.png
想像示意圖


註釋翻譯

第一段:母親生平、來歸、生產情形(生下四男三女,其中一男一女早夭)


先妣(先母,稱已故的母親。妣,音ㄅㄧˇ周孺人(舊時稱大夫之妻為「孺人」。明、清時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封孺人,後通用為對婦人的尊稱),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嫁來夫家)
譯文:

先母周孺人,明孝宗 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歲時嫁來夫家。

同「逾」,越過、超過)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ㄐㄧ,一周年)而生有光(編按:歸有光為長子)。又期而生女、子:殤ㄕㄤ,未成年而夭折。此指生下時就夭折)一人,期而不育此指無法撫養而死)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音ㄖㄣˋ,懷孕、懷胎)十二月。踰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
譯文:
過了一年,生下女兒淑靜;淑靜,就是我的大姊。一周年後,生下我。又一周年,生下一女一男,一個生下時就夭折了,另一個也只活了一年便無法撫養而死了。又過了一年,生下有尚,懷孕十二個月才生。過了一年,生淑順,一年後又生下有功。

Q:本段細數歸有光母親生養兒女一事。作者為什麼選擇從這個角度開始記錄母親的一生? 
A:先妣事略記述歸有光母親在大家庭裡一生為家人忙碌操勞的辛苦,不僅肩負教養兒女的任務,又勉力操持繁重的家務。因此作者在首段敘述兄弟姊妹誕生的年份,其實是暗示母親將一輩子為這群兒女付出自己全部人生,也可看出歸家的人口眾多,家務繁重,因而帶出全文主題。


背影.jpg
想像示意圖


第二段:母親為多產所苦,服食偏方(造成再也無法出聲的後遺症)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撫育、哺養,用作動詞)他子加健此指更加賣力)。然數(音ㄕㄨㄛˋ,常常、屢次)顰蹙皺眉蹙額,形容憂愁的神情。顰,音ㄆㄧㄣˊ,皺眉。蹙,音ㄘㄨˋ,聚攏)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
譯文:
有功生下以後,母親哺養他比前幾個兒女更加賣力。但是她常常皺眉蹙額,憂愁地對幾個女僕說:「我因為孩子太多感到勞苦!」

老嫗(年老的婦人,此指年老的女僕。嫗,音ㄩˋ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不會經常懷孕)。」孺人舉之盡,喑(音ㄧㄣ,失聲嗓啞)不能言。
譯文:
有一個年老的女僕用一杯水盛著兩個田螺送上來,說:「喝了這杯水,以後就不會經常懷孕了。」先母舉起杯子,一口氣喝完,從此失聲嗓啞,不能出聲。
Q:「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作者為何以「喑不能言」總結母親生育孩子的經歷?他在感慨什麼?
A:作者感慨命運對母親所開的玩笑。他的母親將盛有兩顆螺的水一飲而盡,固然成功做到從此不再生育小孩的節育目標,看起來好像解決因為小孩太多而帶來的煩惱,但命運好像在開玩笑,又讓他的母親陷入不能說話的苦痛。


老婦.png
想像示意圖


第三段:母親過世,請畫工來繪遺像(作者母親享年僅25歲,家人請人畫母親相貌,以為留念)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睡著)也。傷哉!
譯文: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親病故。年幼的兒女看見家裡大人哭,也跟著哭,但是還認為母親是睡著了。真是傷心啊!

於是家人延招攬、聘請)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音ㄒㄧㄠˋ,相似、相像)母也。
譯文:
於是,家人聘請畫工為先母畫遺像,把兩個孩子叫出來,交代畫工說:「遺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畫,鼻子以下照淑靜畫。」因為這兩個孩子長得像母親。

Q:作者描述母親往生時的一個場景「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試想:歸有光為什麼要感慨此事使人「傷哉」?
A:作者的母親往生時,兄弟姊妹年紀都還很小,其實還不懂死亡是什麼意思,不知道他們的母親永遠離開他們,再也不會回來了。一邊是令人痛心的天人永別,一邊是小孩的童稚天真,令作者回想起來,不禁感慨「傷哉」的悲痛。
Q:關於母親往生的那一段時間裡所發生的事,作者記述:「於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為什麼作者選擇這個片段結束他對母親逝世的回憶?
A:作者母親很早就離開他們了,在他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與他們共處的時光是很短的。但是從這個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藉由畫母親肖像一事,知道自己身上還有著母親的影子。作者想說的是:即使母親離他已經很遠了,但是這個烙印在他肉體上的特色,卻長久維繫了他和母親之間不能切斷的連結


背影.jpeg
想像示意圖


第四段:母親的家世、在娘家時的為人(母親來自書香門第,個性儉樸,待人和藹)

孺人諱(音ㄏㄨㄟˋ,表示避稱尊長名字以示恭敬的用語)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太學生(在太學中就學的學生,後世稱為「監生」。「太學」是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母何氏。
譯文:
母親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個太學生;外祖母姓何。


世居吳家橋,去(距離)縣城東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橋對著橋頭。直,當、在)通「傍」,依傍)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
譯文:
他們世世代代住在吳家橋。距離昆山縣城東南三十里,從千墩浦往南,對著橋頭依傍著小港往東一帶,聚居著許多戶人家,全部都姓周。

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貲雄因為家產富裕雄霸一方。貲,音,通「資」,財貨);敦尚簡實(崇尚簡單樸實),與人姁姁(音ㄒㄩˇ,言語溫和親切)說村中語,見子弟甥姪無不愛。
譯文:
外祖父和他三個哥哥都憑藉家產富裕雄霸一方,但生活崇尚簡單樸實,和村裡人言語溫和親切的話家常,看到子弟外甥姪子們都很疼愛。
Q:本段為何要描述歸有光母親的外家?在作者文字裡的周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A:記述往生者的家庭背景,是哀祭文字格式的一部分。此外,中國人相信家庭風氣對於一個人的德行學識影響非常大。而作者所記述的周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外祖父雖然從事商業買賣,卻總是秉持誠信的原則;對待鄉里鄰居,也沒有富人的驕奢之氣,仍是一派謙恭和氣。因此作者婉轉告訴:我那位具有優良美德的母親,就是在家風如此良好的家庭裡成長的


老婦.jpg
想像示意圖


第五段:母親來歸以後的為人概述(母親為人賢慧勤苦,深謀遠慮,節儉潔淨,待人寬厚,與人分享)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棉(紡棉花。治,整理);入城,則緝纑(捻搓麻紗成為線縷。緝,音ㄑ一ˋ,將麻捻搓成線。纑,音ㄌㄨˊ,用來織布的麻線);燈火熒熒(音ㄧㄥˊ,燈光微弱的樣子),每至夜分(半夜)
譯文:
母親到吳家橋娘家,就幫忙紡棉花;回到城裡婆家,就捻搓麻紗成為線縷;晚上燈光微弱,經常工作到半夜才休息。


外祖不二日(不到兩天)使人問遺饋贈、送東西。遺,音ㄨㄟˋ。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如同貧苦人家早上無法為晚上的事預先謀劃一般。此形容母親非常勤勞)
譯文:
外祖父沒兩天(經常)就派人送東西給我們。母親不憂慮米鹽短缺,卻經常勞苦操作,如同貧苦人家早上無法為晚上的事預先謀劃一般。

冬月罏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音ㄌㄟˇ,層疊堆積的樣子)ㄆㄨˋ,同「曝」,晒)階下。
譯文:
冬天時爐火燒剩的炭屑,叫女僕搓成炭團,一團一團層疊堆積曝晒在庭階之下。

室靡(音ㄇㄧˇ,沒有)棄物,家無閒人。
譯文:
家裡沒有丟棄不用的東西,家裡也沒有空閒無事的人。

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抱在懷裡餵奶),手中紉綴不輟(不停地縫紉補綴,輟,停止),戶內灑然整齊乾淨的樣子)
譯文:
兒女比較大的牽著她的衣服,比較小的抱在懷裡餵奶,但手中仍然不停地縫紉補綴。

遇童僕有恩,雖至箠楚(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箠,音ㄔㄨㄟˊ,木杖、棍棒。楚,古時刑杖或教師用以責罰學生的小杖),皆不忍有後言(背後的非議)
譯文:
家中整理得整齊乾淨。對待童僕寬厚有恩,即使被用木杖鞭打,童僕們也沒有背後的非議。

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餅類食物,用麵或米製成),率大概、一般)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
譯文:
吳家橋每年送來魚、蟹、餅,大概家中每個人都能得到食物。家中人聽說吳家橋的人來了,都非常高興。
Q:「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引文表現作者母親何種性格?
A:文章第四段中可知道作者母親的外家生活優渥。而引文中也可以看到,外祖父對母親一向非常關心,所以幾天就會送東西到歸家。但是母親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驕奢,仍然勞苦而勤奮地照顧歸家這個大家庭。
Q:「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這段引文寫出作者母親的何種美德?
A:吳家橋借代為作者母親的外家。引文寫出母親不藏私,不會將外家送來的禮物留在自己身邊,而是大方地請家裡每位成員享用。因此歸家每個人碰到周家的人來訪,都非常開心表示歡迎。另外,由於母親的美德,也可以看到歸、周兩家之間有融洽的關係。


老婦.jpg
想像示意圖


第六段:母親教子情形(母親不管風雨夜半,督促作者非常嚴格)

有光七歲,與從兄(堂兄。為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紀長於自己的人。從,音ㄗㄨㄥˋ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往往留在家中請假不上學。輒,音ㄓㄜˊ,往往、總是),有光意戀戀(顧念、依戀不捨),不得留也。
譯文:
我七歲的時候,與堂兄有嘉一起入學。每當天氣惡劣的時候,堂兄往往留在家中請假不上學,我雖然心裡依戀不捨,卻不能留在家中。

孺人中夜覺寢睡醒),促有光暗誦孝經,即(若、如果)熟讀,無一字齟齬(音ㄐㄩˇ ㄩˇ,本義為牙齒上下不整齊,此指背誦不順暢),乃喜。
譯文:
母親半夜睡醒,就會督促我背孝經,如果熟讀了,沒有一字背誦不順暢,母親就很高興。
Q:「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作者的母親為什麼要使他半夜背誦孝經?
A:可以看出作者母親在教養他時的用心。半夜醒來,母親不是擔心如何趕緊睡回去,而是心心念念惦記著兒子的教育,因此才在夜裡要作者熟悉經典。此外,也不因為是在半夜讀書就放寬了標準,仍然期望兒子能夠一字不漏背誦古書。


媽媽的味道.png
想像示意圖


第七段:母親死後,娘家親人相繼過世(作者外祖母、舅媽、阿姨相繼離世,只剩下外祖父及二舅)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傳染病。因羊狗之疾而傳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說羊癇瘋。痾,音,疾病):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停止),惟外祖與二舅存。
譯文:
母親過世以後,外祖母何氏也逝世了。周家染上傳染病,舅母病故;四姨媽嫁到顧家,又病故;一連死了三十個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還健在。


老人.JPG
想像示意圖


第八段:自敘科舉及娶妻生子,益發思念早逝的母親。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
追念、追思
母親過世十一年後,大姊淑靜嫁給王三接,這是母親生前答應的聘約。

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學官弟子,秀才)。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
譯文:
第十二年後,我補上了秀才。第十六年娶妻,也是母親生前所訂定的婚約。

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
譯文:
一周年後我生了女兒,養育且疼愛她,也更加想念母親。

中夜與其婦泣,追惟(追念、追思)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
譯文:
半夜和妻子流淚哭泣,追念一些往事,彷彿昨天才發生的一樣,其餘的都記不起來了。

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譯文:
世界上竟有失去母親的人!天啊!多麼悲痛啊!

Q:「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這些事情都是作者母親往生後很久才發生的事情,看起來與題目先妣事略沒有關係,然而作者為何要選擇寫下這些片段?
A:從「孺人所許聘者也」、「孺人所聘者也」可以知道,這些婚事都是作者母親生前就已經規劃好的。但母親早逝,來不及參與這些婚約的圓滿,以及分享兒女成家立業的喜悅。因此作者一面記述這些婚事,感念母親早早替子女規畫人生的苦心,一方面也感嘆母親太快離開人世。
Q:作者說:「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又說:「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歸有光懷念母親,可是實際上,母親留給他的記憶是很少的。作者為什麼會在結婚生子後對母親特別懷念?
A:作者在自己成立家庭以後追念起母親的身影,才了解到支持一個家庭的不容易。原來小時候看到的,母親忙進忙出的時刻、逼迫他讀書的時刻,背後都有母親堅強的意志、溫柔的心靈。當時只是不解與不平,但是現在想起來,原來自己一直被深深的母愛給包圍著,可惜母親早已不在身邊。等到懂了那些事情的辛酸時,就算想要簡單向母親說聲感謝的機會,都不可能會再有了。因此作者才會如此地懷念那些已經模糊的片段,因為那些僅有的片段,見證了母親從未說出口,卻真真實實的愛。


手.jpg

手.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