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瓦.jpg
想像示意圖


項脊軒志.解析

一、記項脊軒修葺前後的內外環境變化,以及在軒中生活讀書之樂

項脊軒,舊南閤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文章寫法:

文章一開頭採開門見山的【破題法】破題。點出一【舊】字,既表現建築的「老舊」,也流露作者的「懷舊」之情。

△歷史由來:

「南閤(閣)子」是為歸宅正屋南邊的小屋,原本是作者祖母的婢女的居所。在歸有光十五歲時,將它改為書齋使用。

△空間變化:


(一)整修前    

先敘南閤子(項脊軒)整修以前的小、破、漏、暗,屬於雜記中的敘事(或寫景)。寥寥數語,已淡淡滲入作者主觀情感,渲染出一種衰敗、陰冷、悽清的氛圍,這種氛圍一直籠罩全篇,為下文提供一個很特殊的空間背景。    

1.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狹小 】
2.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破舊 】
3.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昏暗 】


(二)整修後    

後敘南閤子經過整修後的情形,使屋子不再破漏,改善採光,並種植花木以增添生活情趣,屬雜記中的敘事(或寫景)。為【 先抑後揚法 】。作者寫出南閤子破舊後,並未馬上抒發傷感愁懷,而是先寫改善,可見其用筆委婉不直率。
   1.(「空間狹小」無法改變,故未能處理改善)
2.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改善破舊 】
3.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改善昏暗 】
4.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廣植花木,增加情趣 】


△人為活動與心境感受:

 修葺前的狹小、破舊、昏暗,與修葺後的優美、寧靜、恬適,不僅有對比的效果,也反映作者的巧思。他在這個既不寬闊也不完美的小天地裡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起來,流露他在清貧平淡生活中的高潔志趣、怡然心境。
居於此,可喜之一:【 讀書生活 】。
居於此,可喜之二:【 優雅情趣 】。


(一)讀書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一動一靜,樂在其中)
【 項脊軒內,讀書靜坐 】  


(二)生活  

 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鳥不懼人,月桂風影,淡中有味)
【 項脊軒外,靜觀自得 】    


註:屈原楚辭以蘭、桂比喻人品美德,宋代以來以竹象徵氣節。作者種植蘭桂竹木,彰顯其人志趣之高雅,類似劉禹錫〈陋室銘〉所言【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之意。

古人的表數方式

A.並列型    

葉底黃鸝一兩聲。→一、二聲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五、六人;六、七人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六十、七十平方;五十、六十平方


B.相加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


C.相乘型  

 二八年華→十六歲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農曆十五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農曆十五


D.分母分子型    

蓋予之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註:作者之所以能創造出這樣淡中有味的境界,一方面來自內心主觀的深刻體會,另一方面也來自他對客觀外界的細膩觀察。鳥不懼人,是物我相親,能與天地自然感通往來。明月半牆、風移影動,是用心細觀的自得,一個人若非細細品味身邊小事,是發覺不出這種淡中有深意的趣味的。段末「可愛」兩字不僅描繪桂影,也概括軒中生活情趣的整體性說明。

桂花.png
上圖:桂花


二、記敘家中人事變遷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承上啟下:

【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為全文過渡,「多可喜」是收束前文,「多可悲」是開啟下文。人生本是悲喜交集,既可喜又可悲,故「項脊軒」實為反映人生種種的一個縮影。

△空間變化:

先敘分家以前樣貌,後敘分家之後景況。尤其透過圍籬到磚牆的改變(材質)、屋內格局改變(結構)、親族各立門戶,隔閡日深(不相聞問→視同陌路→甚至反目),寫盡了分家之後的分崩離析景況,年幼的作者對分家無可奈何,只能忍氣吞聲,故缺乏明顯情緒的透露,但筆下看似平靜無事,實則厭惡反感,內心缺口憂傷,更是難以平復。
=>可悲之一:【 家族分家 】。    

分家前景象1:庭中通南北為一。
 分家後景象1: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
【 各立門戶,不相聞問 】

分家後景象2:東犬西吠。
【 視同陌路,親戚反目 】

分家後景象3:客踰庖而宴。
【 格局打亂,有失家族體面 】

分家後景象4:雞棲於廳。
【 環境穢亂,失去家族重心 】

分家後景象5:庭中始為籬,已為牆。
【 隔閡日深,崩潰歷程 】(答案僅供參考)


△時間變化:

以四個時間副詞,描寫家道逐漸中落的情景。    如何察覺時間的進行?
本段有哪四個時間副詞?【 先是 】【 殆 】【 始 】【 已 】


△上場順序:

【 老嫗 】→帶出【 母親 】→再帶出【 祖母 】

本文第一個登場的女性為祖母的婢女(老嫗),但她並非本段的主角。請注意:本文所描述的三個「親人」,在出場順序及側重場景上有何不同?作者表達情感的動詞有何變化?    層次關係上【 由遠而近 】,在情感上有逐漸加重加深的傾向。


△人事變遷:母親早逝

透過老乳母的深情回憶與指點,引發作者對先母的追憶。透過【 諸多材料中的選擇 】(特寫鏡頭),母親撫育子女的關懷,子女追懷母親的哀思,都得到了至微至深的表現。親早逝,只能透過旁人的追憶,來補足記憶中的欠缺,文中開始出現表達情緒的字眼,本小節屬於雜記中的抒情。
=>可悲之二:【 母親早逝 】。    

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 極普通的動作,極平常的生活話語 】,關心子女衣食,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母親形象:【 溫柔慈愛 】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由本段老嫗的深切懷念,可知母親生前待僕人之誠懇。(人死後如果會去一個地方,那麼那個地方必定是在另一個人的心裡。

註:作者母親周氏,為書香世家之後。歸有光〈先妣事略〉一文,對其母親有詳細刻畫。


△人事變遷:祖母已逝

作者與祖母相處時間較長,感情亦更深刻,祖母希望他未來能光耀家族,振興中落的祖業。本小節表達情緒的字眼更強,屬於雜記中的抒情。
=>可悲之三:【 愧對祖母期望 】。    

老祖母對孫兒的情緒轉折變化:

1.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關心、牽掛 】

2.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期待、讚許 】

3.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督促、鞭策 】

祖母形象:【 略顯嚴切 】(牽掛→關懷→期許)

註:歸有光祖母夏氏,為名門之後,其先祖曾登進士,曾為朝堂大臣。明代五品以上官員方可持笏,收藏多年之先人朝笏轉交年少的作者,可見祖母對他期許甚深,將來必能官居五品之上。


老婦.png
想像示意圖


三、敘述在項脊軒中兩件軼事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呼應前文諸父異爨「庭中始為籬,已為牆」之事。本段在全文屬於【 插敘 】,插入敘述兩件事。
=>可喜之三:【 家宅未焚 】    

事件一:扃牖(關窗)而居,能以足音辨人。
【 補充軒中苦讀情形 】
→作者心境:□靜觀自得 □孤獨抑鬱 □悠閒愉悅 □敏感謹慎

事件二:軒凡四遭火災,竟能不毀,殆有神護。
【 寓含作者對自己將脫穎而出的預感 】
→前後關係:□先果後因 □先因後果(99學測)


晚村.jpg
想像示意圖


四、對前文三段進行評論,以蜀清、諸葛亮自況,表現欲揚名於世、振興家聲的抱負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作者自稱:【 項脊生 】(人稱:「震川先生」),本段開頭意近於:「我認為……」。

△正文結尾:本段是正文(前半段)的結尾,是針對上文做一總結。

△作者年紀:寫於作者【 十八    】歲之時,流露出一個青年人對未來人生的心情。

△史書贊語:作者仿【 史書論贊 】筆法(如:史記「太史公曰」、資治通鑑「臣光曰」),表達個人看法,屬於雜記中的議論(本文出現哪些雜記體元素?□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

△人物自比(「主觀期望」與「客觀現實」的反差):

人物一:【 蜀清 】    將自己與其人自比,可見其【 謹守家業 】之使命。
(雖然自己尚無「富有」的條件)    

人物二:【   諸葛亮   】    將自己與其人自比,可見其【 建功立業 】之企圖。(雖然自己尚無「伯樂」的條件)
   
1.從作者將自己和歷史名人相提並論,可見對自我充滿期許,對未來充滿憧憬。

2. 作者此刻不為人知,備受嘲笑有如井蛙,實亦將自己投射向蜀清、孔明在未發跡前亦沒沒無聞的情形相仿,他們在未顯達時都曾屈居窘困環境之中,可見作者認為他此刻雖困處一隅,但心志遠大,日久必非池中物。

3. 尤其選擇女性自比,亦見其對女性長輩的孺慕之情。

4. 請選出本段作者的其他心理:□自尊 □自信 □自嘲  □自喜  □自傲 □自貶 □忿忿不平 □…… 


硃砂.jpg
上圖:硃砂


五、敘述與元配魏氏在軒中的居家生活情趣,並述及妻死之後所植之樹,以表思念之情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日後補記:

自此為十六、七年後補記之後記,是正文的自然延續和補充。

△作者年紀:

大約寫於作者【 三十五 】歲之時,流露出一個「中年人」的心境,這段日子也是作者鄉試五次落第的困頓挫折過程。(請思考:作者為何如執著功名?一生科舉屢敗屢試)

△人事變遷:

作者娶妻作者娶了元配魏氏,開始有了自己家庭,也更能體會當年母親、祖母生養之恩。然而作者人生歷經多年科考不順,對人生的看法,對過往所立下的未來抱負,已開始出現不同轉折,在情感的表達上,也不再那麼外顯激切。

追憶妻未死前的夫唱婦隨的情形,雖然都是生活瑣事,但充滿共同生活的情趣、夫妻相從平淡的甜蜜。本段幾乎看不出描寫情感的語詞,情感的表達轉為內斂、含蓄而深沉。    

事件1: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 問古事 】

事件2:或憑几學書。→【 學寫字 】

事件3: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轉述家事 】

註:根據歸有光〈請敕命事略〉言:「先妻少長富貴家,及來歸,甘淡薄,親自操作。」「嘗謂有光曰: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可知妻子實為作者之知音。


△空間變化:

景物依舊(其實景物也已歷經多次變化),人事已非

△人事變遷:妻子已逝

表面上也在記敘項脊軒的變化,實際上更是意在言外,描述懷念亡妻生前的點點滴滴。從簡單幾句話,說明不忍多述南閤子,室壞不修,以免觸景生情,筆下看似平靜無事,但伊人已逝,睹物思人,實則內心傷悲不已。枇杷樹的長大,亭亭如蓋,象徵妻死已久,茂密如蓋象徵思念更濃,間接抒情於敘事之中,道出「樹在人亡」之痛,比起呼天搶地的哀號,更能打動人心。
=>可悲之四:【 妻子已逝  】    

事件1: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 項脊軒再度殘破 】

 事件2: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修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 項脊軒再度改建 】
事件3: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作者從此遠離項脊軒 】 


△時間變化:

如何察覺時間的進行?
本段有哪五個時間副詞?    【 後 】【 其後 】【 其後 】【 自後 】【 今已 】有行文簡潔之美,也有時間轉瞬流逝之嘆。


枇杷.png
上圖:枇杷


六、空間書寫與三個女性(全文整理)

(一)

上場人物:母親(溫柔慈愛)  
 其他對象:【 老嫗 】【 姊(孩提) 】
發生場景(空間): 項脊軒門扉外
人物生卒(時間):當時:【 存 】此刻:【 亡   】
人物動作(特寫):動作:【   以指叩門扉   】    
作者情感表達(V.):【 泣 】(有淚無聲含蓄節制)

(二)

上場人物:祖母(略顯嚴切)
其他對象: 【 作者(少年)】    
發生場景(空間):   項脊軒門內
人物生卒(時間): 當時:【 存 】此刻:【 亡 】  
人物動作(特寫): 【   以手闔門   】
表達情感轉折:牽掛→關懷→ 期許 【   持一象笏至
 
作者情感(V.):【 長號 】(嚎啕痛哭,無法控制)

(三)

上場人物:妻子(鶼鰈情深)    
其他對象: 【 作者(中年)】   
 發生場景(空間): 項脊軒中  
 人物生卒(時間):當時:【 存    】此刻:【 亡 】  
人物動作(特寫):【   詢問家事、學習寫字 】  
作者情感(V.):【   轉述、不修、改制、不常居、枇杷樹    (含蓄而不明顯表露)

註:
1.本文以記敘兼抒情方式行文,透過環境空間的變化,暗示時間的流動,並寄寓人事變遷,流露對親人的追憶,而在人物的出場順序與側重場景上,也各有不同,同學可以細細體會。
2.本文情感的表達很有層次,寫母親與祖母由內向轉為外露,由沉穩漸趨於強烈。但寫妻子時又再從外露轉為內向,從強烈回歸於沉穩,可參見上表說明。


△請根據課文所提示的線索,畫出項脊軒的空間平面位置圖

請思考「空間寫作」的要點,並從「我的書房」或「家中一角」任選一題目,寫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斑駁.jpg


【文章出處】
《震川先生集》
項脊軒志
原作者:歸有光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