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雨滴.jpg
想像示意圖


題解

項脊軒,歸有光書房的名稱。軒,小室。志,文體的一種,又稱記,多用以記錄人物事蹟。歸有光為紀念宋代先祖歸道隆遷居江蘇崑山的項脊涇,加上書房狹窄低矮,就像人體的頸項與背脊相連之處,因此取名項脊軒,寓有不忘遠祖,以及環境雖然窘迫,但志節卻是遠大開闊的意涵。

 

全文分二次寫成,前四段寫於作者十八歲時,主要抒發對母親、祖母的思念;後二段補寫於十餘年後約三十五歲,用以懷念亡妻。前後寫作時間相隔雖久,通篇思想情感卻能一脈相承。作者用一間舊屋的變遷沿革為線索,將人物、事件聯繫在一起,取材於家庭瑣事,描述對家族衰敗的悲涼感慨,表達對親人的深切懷念,並抒發自己的胸懷志節。全文藉屋興感,以軒明志,尤其是末段以當年妻子親手種植的枇杷樹作結,睹物思人,更有餘韻不絕之感。

全文看似信筆直書,漫無章法,實則經過精心的提煉與嚴密構思。百年興亡,三代悲歡,年少無憂,老大無成,內有思親之情、身世之感,外有項脊軒的因革變遷,雖寫日常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屬三代,卻無散漫瑣碎的缺失。古人說這篇文章「借一閣以寄三代之遺跡」,又說「形散而神不散」,實為至言。與其他高中課文的說理森嚴、赫赫高論相比,本文更顯得含蓄低調,語淺情深。


茅屋.png
想像示意圖


項脊軒志

項脊軒,舊南閤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
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
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修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文章出處】
《震川先生集》
項脊軒志
原作者:歸有光


晚村.jpg
想像示意圖


註釋解析

(一)記項脊軒修葺前後的內外環境變化,以及在軒中生活讀書之樂


項脊軒,舊南閤(閣,小屋)子也。室僅方丈(長寬各一丈,明制一丈約3公尺左右),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漏),雨澤下注,每移案,顧(環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環繞)庭,以當(承受)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欄杆),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安靜)兀坐(端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農曆十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錯雜),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文章一開頭採開門見山的【 破題法 】破題。點出一【       】字,流露作者的「懷舊」之情。
◎歷史由來:「南閤(閣)子」是為歸宅正屋南邊的小屋,原本是作者祖母的婢女的居所。在歸有光十五歲時,將它改為書齋使用。
◎空間變化:


項脊軒志.png


◎人為活動與心境感受:

項脊軒志.png


◎屈原楚辭以蘭、桂比喻人品美德,宋代以來以竹象徵氣節。作者種植蘭桂竹木,彰顯其人志趣之高雅,類似劉禹錫〈陋室銘〉所言【   】之意。
◎作者之所以能創造出這樣淡中有味的境界,一方面來自內心主觀的深刻體會,另一方面也來自他對客觀外界的細膩觀察。鳥不懼人,是物我相親,能與天地自然感通往來。明月半牆、風移影動,是用心細觀的自得,一個人若非細細品味身邊小事,是發覺不出這種淡中有深意的趣味的。段末「可愛」兩字不僅描繪桂影,也概括軒中生活情趣的整體性說明。


(二)記敘家中人事變遷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等到)諸父異爨(分家),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親族形同陌路),客踰(穿越)(廚房)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已過世的祖母)婢也,乳(哺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你)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髮(十五歲)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探訪)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等到)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哭嚎)不自禁。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為全文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多可喜」是收束前文,「多可悲」是開啟下文。人生本是悲喜交集,既可喜又可悲,故「項脊軒」實為反映人生種種的一個縮影。
◎空間變化:

項脊軒志.png

◎時間變化:

項脊軒志.png

◎人物上場順序:

項脊軒志.png

◎人事變遷之一:母親早逝

項脊軒志.png

◎人事變遷之二:祖母過世

項脊軒志.png

(三)項脊軒中其他瑣事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關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大概)有神護者。
◎敘述在項脊軒中兩件軼事:

項脊軒志.png


(四)對前文三段進行評論,以蜀清、諸葛亮自況,表現欲揚名於世、振興家聲的抱負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沒沒無聞)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微不足道)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志得意滿),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作者自稱:【 】(人稱:「震川先生」),本段開頭意近於:「我認為……」。
◎正文結尾:本段是正文(前半段)的結尾,是針對上文做一總結。
◎作者年紀:寫於作者【 】歲之時,流露出一個青年人對未來人生的心情。
◎史書贊語:作者仿【 史書論贊 】筆法(如:史記「太史公曰」、資治通鑑「臣光曰」),表達個人看法,屬於雜記中的議論
(本文出現哪些雜記體元素?□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

◎人物自比(「主觀期望」與「客觀現實」的反差):

項脊軒志.png


(五)敘述與元配魏氏在軒中的居家生活情趣,並述及妻死之後所植之樹,以表思念之情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嫁),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回娘家),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修葺南閤子,其制(格局)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高聳直立)如蓋(傘蓋)矣。
◎日後補記:自此為十六、七年後補記之後記,是正文的自然延續和補充。
◎作者年紀:大約寫於作者【 】歲之時,流露出一個「中年人」的心境,這段日子也是作者鄉試五次落第的困頓挫折過程。(請思考:作者為何如執著功名?一生科舉屢敗屢試)
◎人事變遷:作者娶妻作者娶了元配魏氏,開始有了自己家庭,也更能體會當年母親、祖母生養之恩。然而作者人生歷經多年科考不順,對人生的看法,對過往所立下的未來抱負,已開始出現不同轉折,在情感的表達上,也不再那麼外顯激切。

項脊軒志.png

◎根據歸有光〈請敕命事略〉言:「先妻少長富貴家,及來歸,甘淡薄,親自操作。」「嘗謂有光曰: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可知妻子實為作者之知音。
◎空間變化:景物依舊(其實景物也已歷經多次變化),人事已非。
◎如何察覺時間的進行---本段有哪五個時間副詞?
【 後 】【 其後 】【 其後 】【 自後 】【 今已 】

有行文簡潔之美,也有時間轉瞬流逝之嘆。
◎人事變遷之三:妻子已逝

項脊軒志.png

全文整理

項脊軒志.png


◎本文以記敘兼抒情方式行文,透過環境空間的變化,暗示時間的流動,並寄寓人事變遷,流露對親人的追憶,而在人物的出場順序與側重場景上,也各有不同,同學可以細細體會。
◎本文情感的表達很有層次,寫母親與祖母由內向轉為外露,由沉穩漸趨於強烈。但寫妻子時又再從外露轉為內向,從強烈回歸於沉穩,可參見上表說明。


問題:
1.請根據課文所提示的線索,畫出項脊軒的空間平面位置圖。
2.請思考「空間寫作」的要點,並從「我的書房」或「家中一角」任選一題目,寫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雨.jpg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