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jpg
(圖片引自網路)


〈賈探春敏慧興利〉對話中的文意解讀

〈賈探春敏慧興利〉全文,含標點符號共有4016字,其中與對話有關之處,就多達3581字,比例上佔89%,每個角色或發言,或沉默,她們說的話,各代表她們的心思,也反映每人的不同個性,幾乎可以說,這篇文章就是全由「對話」推展情節、組織而成的文章。

其中,作為修飾說話語氣的副詞「笑」字,就出現28次(部分寫眾人處重複),寫到探春的「笑」有10次,寶釵、平兒各有8次,最少的李紈也有5次,在找場攸關處理賈府財務及人事改革的閉門會議上,無論主席探春,還是長媳李紈、作客賈府的外姓人寶釵、當家鳳姐的代理人平兒,每個角色無不談笑用兵,曹雪芹透過四個女子的閒談笑語,展現管理學上的深意,在舉重若輕的閒聊之中,優雅地施展彼此的應對機鋒,以及管理團隊的交流決策,「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是古代難得一見的「管理學」事證說明。

編者製作以下圖表,以便讀者解讀課文背後的文意: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探春發現問題:【 重複浪費 】(小姐已有月銀(零用錢),丫頭已有月錢(薪水),卻又要請款購買頭油脂粉、上學雜費)
→探春質疑,精明的王熙鳳掌管家務時,怎沒發現這個【 重複浪費 】的問題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姑娘們的脂粉花費金額太高
B.賈府在開銷上重複浪費

→平兒說明,賈府小姐們的頭油脂粉,原本由【 公費 】統一採買,按房分配
→平兒解釋,小姐們得到月銀(零用錢)的緣由,以及,月銀原本並非用來購買頭油脂粉
→然而,小姐們卻還要【 自費 】拿月銀(零用錢)來購買頭油脂粉
→平兒推測,買辦購買頭油脂粉不老實,買給小姐們的東西品質不佳,隨便搪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探春、李紈推測,買辦不是不老實,而是買辦採買動作遲延、成效不彰
→探春、李紈指出,如果不找買辦,而是換了別人來採購,效果依然一樣
→平兒說出為何換了別人來採購,效果依然一樣的原因,因為府中每個人都【 不想得罪人,斷人財路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A 】 
A.府中辦事的人彼此牽制,相互顧忌
B.府中辦事的人粗心大意,出錯失職


→探春明快廢除採買脂粉的公費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A 】
A.裁撤公費採買支出,解決浪費問題 
B.決定嚴查府中弊案,懲處瀆職奴僕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探春從賈府管家賴大的自家花園得到啟示
→探春在除弊之後,又提出興利的構思
→探春從【 賴大 】身上學到,任何東西都可以賺錢
→寶釵認為探春說法並非什麼了不起發現
→寶釵從古人學問【 朱夫子不自棄文 】中得到啟示:【 經營不必全以取利為目的,而是可用惜福、不浪費作為考量
→探春有意抬槓,認為寶釵所說古人的話是唱高調的空話
→寶釵【 堅持自己想法 】,認為探春才推動改革沒多久,就滿腦子只想賺錢,如果以後管理財務久了,也可能變得目中無人,把孔子貶低為唱高調說空話的人
→探春繼續與寶釵唱反調,隨口掰出虛構的《姬子》書裡的四句話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善於經商致富、擬定策略的人,往往是能從聖人言論中領悟道理
B.擁有權勢利益,又能擬定策略的人,表面上說堯舜仁義言論,卻做出違背孔孟道德之事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寶釵明白這是虛構的話,故意追問探春
→探春她無中生有,虛構名言,自然無法念出下一句,她自知理虧,只好說自己曲解文意,不願明白承認自己只重求利
→寶釵認為,探春人很聰明,可惜缺乏實務經驗
→李紈見探春、寶釵各有立場,因此趕緊【 打圓場
→寶釵【 堅持自己想法 】,認為讀書學問就是正事,她提出聖賢惜物思想,使園林經營構思不純然只為牟利,而是賦予改革更高貴而不同於世俗的意義
→直接出售大觀園裡的東西,雖可立刻增加收入,但出售產物的營利行為,與榮國府顯赫身分不符,賈府畢竟是有身分地位的大戶人家,不便為了牟取小利而失了面子。因此探春同意為改革定調,賈府經營園林【 並非以賺錢為目的
→探春認為,把園子裡的利益承包給外人來使用,外人總是隨便糟蹋,不會珍惜
→探春認為,【 把園林交給府中適任的僕婦管理 】,比承包給外人更有效益(四種效益:
1.內部專人隨時管理 
2.發揮園林產業價值 
3.提供奴僕獲利管道 
4.節省外聘工匠支出)
→總結探春的改革:將產權區分為所有權(賈府)和管理權(奴僕)概念。【 賈家仍然擁有所有權,但是把管理權租借給下面的奴僕負責承包經營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賈府地位顯赫用錢向來大方,對園林規劃自然不會小氣,植栽擺設必追求名貴
B.考量出售營利行為與賈府名門身份不符,委婉說明經營園林並非以牟利為目的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對於探春提議活化園林,寶釵表示同意
→對於探春提議活化園林,李紈表示同意
→平兒說鳳姐平時已不能多為小姐們謀福利,反而為了省點小錢,要麻煩她們額外派人監管修理,這種話鳳姐開不了口。平兒言下之意,主子鳳姐本來就打算改革,但礙於各種原因無法執行,其身為奴婢,能適時維護鳳姐當家的立場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A 】
A.平兒維護主子立場,表明王熙鳳當家時,也有管理上的考量及為難
B.平兒客觀評論,委婉指出主子王熙鳳在管理上的不足 

→寶釵調侃平兒聰明,很會說話(平兒能適時回應探春的提問和決策,同時也能為主子鳳姐表明原委,兼顧雙方立場,圓融周到)
→透露改革隱憂:寶釵認同平兒所說「不好叫人去監管」的顧慮,暗示若將園林產物承包給負責的奴僕變賣,姑娘與丫鬟們取用時可能會遭到限制,恐發生【 人際利益衝突 】(僕婦與婢女之間立場對立)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改革意謂對舊制的檢討挑戰,易引起原管理者不悅。探春只是代理當家,顧及人情事理,【 堅持要獲得鳳姐同意 】, 使改革具正當性,並表對當家人的尊重
→探春此言表達對鳳姐行事為人的了解與肯定,而其坦蕩的言論,也不會讓對方因此種下心結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探春對改革方案缺乏信心,希望獲得王熙鳳的親口肯定
B.探春顧慮原本管理者的感受,表達對王熙鳳的肯定和尊重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平兒多會說話,比較兩者差別:回報「奶奶同意大家的提議了」和「我說是白走一趟,這樣好事,奶奶豈有不依的」
→對於探春提議活化園林,眾僕婦們都表示願意爭取承包機會
→寶釵提醒探春,【 用人不能只看表象言行 】,須審慎留意避免任用懈怠貪利者(寶釵言下之意,挑揀人選時,要注意那些容易懈怠,或衝著一時利益和想占便宜的人)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A 】
A.寶釵提醒用人不能只看表象言行,必須審慎留意,避免任用懈怠貪利之人
B.寶釵主張用人首重其態度積極,做事能貫徹到底有始有終,才是可造之材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探春挑出合適人選:老祝媽、老田媽
→探春認為園內此二處無法增產增值,有其思考盲點
→李紈雖然寡言,但在掌理家務上也有所想法。能適時提供意見,在物產價值等實務面也比探春見多識廣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李紈對花草的植栽方法頗有研究,卻不了解其經濟價值
B.李紈了解園圃事務並適時提供意見,同時呈現大觀園物產豐饒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鶯兒是薛寶釵帶來的婢女,鶯兒的媽媽自然與薛寶釵有裙帶關係
→寶釵個性明哲保身,做事絕對不願意損及自身利益及名聲。因為此事有利可圖,寶釵為避免外姓先於賈府中人,招來不滿,引人非議,所以【 寶釵拒絕平兒提議,反對讓自己帶來的人承包園林 】,避免涉及府內的利益競爭
→寶釵立刻提出替代人選(由葉媽負責,並請鶯兒的娘協助),反應非常迅速,可見其人個性之精明練達
→葉媽和鶯兒的娘有交情,兩人可以私下協商
→如此一來,即使葉媽不如鶯兒的娘擅長打理,作物仍能獲得妥善照料,旁人亦沒有理由質疑探春等人辦事不公

以上畫線處的文意是指:【 B 】 
A.賈府奴才辦事不力,因此寶釵主張由自己帶來的奴僕承包園林,改善工作效率低落問題
B.賈府尚有其他奴僕可用,寶釵反對讓自己帶來的奴僕承包園林,以免涉及府內利益競爭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探春的擔心也有道理,中國人不好合作,有句話說「合夥的買賣做不得」,合夥做買賣的人,一涉及到錢的問題,往往由朋友馬上變成仇人

探春等人決定,由園中老媽媽承攬經營園林,商議適任人選的標準,包括:【 ABC 
A.寶釵:勿輕信表面言行
B.探春:重視品行經驗(推薦老祝媽、老田媽)
C.寶釵:力求公正無私(推薦老蔡媽)

→不過葉媽和鶯兒的娘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她們不是合夥人
→榮國府內部管事階級層層負責,承包者獲利若要歸入帳房,自然要受帳房管轄。因此才有「上頭又添一層管主」之說,意即承包者除了要對大觀園管事負責,還要額外受榮國府帳房制約
→探春體恤承包者,主張【 承包獲利要單獨歸入僕婦 】,確保酬勞不被他人瓜分
→寶釵隨即提出建議,【 承包者須負責支應園內日常消耗品 】(姑娘所需、打掃用具、動物食料等消耗品),取代上繳獲利
→計算改革效益,一年可剩下四百兩銀子


賈探春敏慧興利.png


四個女人閉門會議結論

會議出席者:

探春(主席):【 精明果斷 】【 懂得尊重
李紈(長媳):【 不強出頭 】【 觀察獨到
寶釵(外人):【 明哲保身 】【 有所堅持
平兒(鳳姐代理人)【 穿梭傳話 】【 能言善道

會議討論:
節流問題:【 重複開銷 】(頭油脂粉、上學文具)
開源問題:【 園圃開發 】(奴僕承包制)

會議結論:
節流問題:【 果斷取消 】頭油脂粉公費、上學文具公費
開源問題:【 同意辦理 】奴僕承包制、【 協商決定 】負責人選
議題核心:【 金錢人選


紅樓夢.png
(圖片引自網路)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