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jpg
上圖:余英時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前言:閱讀余英時

史學泰斗余英時去年(編按:2021年)八月一日在美國普林斯頓寓所逝世,享壽九十一歲,國際學術知識界都深感痛惜。

自他逝後,多本關於余英時的作品相繼出版,包括他的訪談錄、詩集,以及評論現實政治的文章結集,為學術及文化出版界近兩年重要的現象。

余英時曾言,自己離開書就不能寫,就像魚不能離開水。他讀萬卷書,鑽研史學,其學術研究縱橫千年歷史,同時他不只往書裏鑽,面對時代,察看歷史下每個真實的人。今期封面專題以余英時為中心人物,從多本最新出版的著作,及其友人學生等人的分享,探究一代學者治學處世的態度。

是次專訪陣容強勁,包括出版《余英時回憶錄》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以編輯出版的角度細說書本與人的連繫;著名歷史教授兼《余英時詩存》主編鄭培凱從舊體詩剖析余英時的人際交情和詩藝修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昔日於美國哈佛大學師從余英時,以師生薪傳的角度追憶恩師的守道與教育;還有台灣著名出版人兼新書《余英時評政治現實》主編顏擇雅,談論余英時在字裏與人間所彰顯的知識人社會責任。

納粹時期,流亡海外的德國作家Thomas Mann說過一句:「我在哪裏,哪裏就是德國。我將德國文化隨帶於心。」(Where I am, there is Germany. I carry my German culture in me.)而同樣揮別故國的余英時,亦曾借用典故來明志:「我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讓我們藉着今次專題,一起閱讀余英時一生隨帶於心的文化精神。

1.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從中國農村到史學世界----余英時的一生
2.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余英時回憶錄》後出版新書《余英時談話錄》、《余英時訪問記》譜「三部曲」----台灣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是非常重要的時代見證與紀錄,而且已成絕響
3.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余英時治學另一面 以詩言志緣情----鄭培凱主編《余英時詩存》:他的詩值得讀,講的是他內心世界的故事
4.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傳承新亞書院人文精神----中大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余英時是我們的守節者,傳道人
5.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余英時評政治現實》輯余英時多年政論,以評論中國大陸與香港兩地局勢為主----台灣資深出版人顏擇雅:知識人最重要的自覺
6.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史學大師,通古今之變: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論天人之際》、《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等著作推介

余英時.jpg


【余英時簡介】
余英時(1930年1月22日-2021年8月1日),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余氏兒時接受中國傳統私塾教育,1949年就讀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同年肄業轉赴香港,1950年起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教授,引領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歷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並曾於1991年至1992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曾獲得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人文諾貝爾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氏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並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余英時桃李滿天下,於美任教期間,培養出許多史學研究人才,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黃進興、陳弱水、康樂、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四川大學的羅志田等人。

【文章出處】
《明周文化》
【一個讀書人的精神.閱讀余英時】前言:閱讀余英時
2022-07-27
網址: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4%bd%99%e8%8b%b1%e6%99%82-%e4%bd%99%e8%8b%b1%e6%99%82-%e5%b0%88%e9%a1%8c-%e4%bd%99%e8%8b%b1%e6%99%82-%e6%9b%b8-208279
編者:黃靜美智子
【編者簡介】
黃靜美智子,信報副刊記者,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