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png
上圖:秦代馬車


題解

本文
〈造父學御〉,選自《列子.湯問》,屬於寓言。文中強調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只有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日後才有很快進境。

造父(音ㄈㄨˇ),西周善御車者,周穆王使造父御八駿馬,西狩至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後聞徐偃王反,穆王使造父御車日馳千里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是為趙國之始祖。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後人所加。

配合課程:庖丁解牛、勞山道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融入課程


列子.png


造父學御

造父之師曰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禮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禮愈謹,乃告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汝先觀吾趣。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從。」泰豆乃立木為塗,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之,三日盡其巧。泰豆歎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於足,應之於心。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得之於銜,應之於轡;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閑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廻旋進退,莫不中節。然後輿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嶮,原隰之夷,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文章出處】
《列子》
湯問
原作者:(傳)列禦寇


馬車.png
示意圖


註釋翻譯

造父(人名,西周善御車者。父,音ㄈㄨˇ之師曰(名叫)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駕車)也,執禮甚卑,泰豆三年不告。
譯文:
造父的師傅名叫泰豆。造父開始跟著泰豆學習駕御馬車時,對他非常謙卑很有禮貌,可是泰豆三年沒有教給他任何東西。


造父執禮愈謹,乃(於是)告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音ㄐㄧ,簸箕,篩米去糠的圓形竹器,良冶(音ㄧㄝˇ,冶煉打鐵)之子,必先為裘(皮衣)。』汝(你)先觀吾趣(音ㄑㄩˋ,通「趨」,行動或意志的傾向。趣如吾,然後六轡(音ㄆㄟˋ韁繩)可持,六馬可御。」
譯文:
造父禮節上更加恭敬小心,於是泰豆對他說:「古詩有言:『擅長製造良弓的人,必須先做簸箕;擅長冶煉的人,必須先做皮革處理。』你先注意看我快走的姿勢。快走的姿勢像我一樣了,然後才可以掌握住六根韁繩,駕御好六匹馬的馬車。」

造父曰:「唯命所從。」
譯文:
造父答道:「一切只遵從您的命令照辦。」


泰豆乃立木為塗(通「途」,道路),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音ㄑㄩˋ,通「趨」,行動歸向走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之,三日盡其巧。
譯文:
泰豆於是立起木樁作為道路,木樁只能放一隻腳;按照一定的步伐數目放置木樁,踩著木樁行走。他快步往返其中,沒有摔跤和失足。造父學習這項功夫,三天就完全學會了其中的技巧。

泰豆歎曰:「子(你)何其敏也!得(得到訣竅)之捷乎!凡所御(駕車)者,亦如此也。
譯文:
泰豆驚歎道:「你真是太聰明了!學得這麼快!一般的駕御馬車的人,也不過像你現在這樣的水平了。


(音ㄋㄤˇ,從前(你)之行,得之於足,應之於心。
譯文:
之前你快步行走,用的是你的腳,體會其中的技巧在你心裡。

推於御(駕車)也,齊輯(協調駕車的眾馬,使整齊均一乎轡韁繩)(裝在馬口用來控制馬匹的鐵製用具)之際,而急緩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
譯文:
推而廣之到駕御方面,在協調韁繩和轡銜的時候,是快是慢讓馬的嘴唇感覺與你一致,讓馬的行動法度掌控在你的內心當中,從而把握住駕車的所有節奏。

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馬匹的意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
譯文:
在你心裡得心應手,外面操控得讓馬也心領神會,這樣就能進退走得像用繩墨畫的一樣直,轉彎像圓規畫的一樣圓,要去的地方再遠也會有氣力,這樣才真正學會了駕御的技術。

得之於銜(裝在馬口用來控制馬匹的鐵製用具),應之於轡韁繩);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
譯文:
結果在銜,銜響應的是來自轡的信號;轡上得到的結果,響應的是來自手的信號;手上得到的結果,響應的是來自於心。

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馬鞭)驅;心閑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差錯)廻旋進退,莫不中節(節度)
譯文:
這樣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趕,心境閒暇,身體端正,六匹馬的韁繩不亂,二十四個馬蹄跑得不再出差錯;轉彎、前進、後退,沒有不是中規中矩的。

然後輿(車)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音ㄔㄜˋ,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嶮(同「險」),原隰(音ㄒㄧˊ低濕之地)之夷(平),視之一(相同)也。
譯文:
到達這樣境界的時候,車輪之外就可以不要多餘的車道,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餘的地面。這樣就不會覺得險惡的山川谷地,平坦的低濕之地,兩者有何差別,而是把看它們都是一樣的了。

吾術窮矣,汝其(應該,希望)(音ㄓˋ,通「誌」,記住)之!」
譯文:
我的技術全在這了,你牢牢記住這些。」

(編按:造父學車,三年是打基本功,建立正確心態,泰豆不出一言,也在觀其器識能力,磨練其心志,等終於願意傳他一招半式,也只類似武俠小說踩木樁的功夫,仍完全沒讓他碰駕駛座、碰車子,最後泰豆講的一番道理,已完全不是瑣碎支離的「術」,而是「道」的層次(庖丁解牛說的「進乎技矣」),是駕駛正確價值觀的建立,這和大多數人期望速成,急於考照飆車上路,然後橫衝直撞自以為是,不怕傷害路人性命,只怕違犯法規臨檢開單,還沒能駕馭自己的心,已經躐等躁進想駕駛車子,兩者差距已不可以道里計。)


秦代馬車.png
上圖:秦代馬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