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燈.jpg


題解

子聿是陸游的最小的兒子。南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年底,陸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樂此不疲在書房讀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後,靜寂的夜裏,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踊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八首〈冬夜讀書示子聿〉詩送給小兒子子聿(音ㄩˋ),是要告訴兒子學習的道理,這是第三首。

這是一首教子詩,也是一首哲理詩,整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讀起來琅琅上口,是流傳千古的一首詩。


天一閣.png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品出處】
冬夜讀書示子聿
原作者:陸游


古書.png


註釋翻譯

古人學問無遺力(竭盡全力。遺,保留)。
譯文:
古人學習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爲之奮鬥,

◎首句是對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讚揚,古人毫無保留,全力以赴。

少壯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老始(才)成。
譯文:
往往是年輕時就開始扎根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好紮實基礎,並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後方能有所成就。
◎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
◎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
◎不但做學問如此,世間任何事業也都如此,必須竭盡全力地打好紮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書本)上得來終(畢竟)覺淺,
譯文: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必能理解知識的真諦,

◎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裡」,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
◎「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此事要躬(親身)(實踐)
譯文:
真正要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而是要親自去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

◎書本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做學知識,固然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爲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不要死讀書,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後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力行實踐的重要性。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技巧固然必要,這是人們掌握知識、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即形成間接經驗。而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這是獲取知識更重要的一個途徑,間接經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運用、檢驗、發展,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參與社會實踐,不去接觸廣闊的社會生活,那麼這個書面上的認識始終「覺淺」,才能發揮文字上的認識,實現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毛筆.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