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png


題解

姚崇,唐朝四大賢相(編按:唐太宗朝的房玄齡、杜如晦;唐玄宗朝的姚崇、宋璟)之一,人稱「救時宰相」。姚崇是在唐玄宗親政之後得到開始得到重用,他擔任宰相僅僅三年,卻挽救前朝韋后與太平公主亂政所留下的後遺症,奠定「開元盛世」的基礎。

姚崇深受唐玄宗信任,但即使是身居高位高處不勝寒,姚崇也是戰戰兢兢。姚崇在官場打滾一生,非常有智慧,每次危機都能成功化解。因此即使姚崇有不少政敵,但是他不僅成功得以善終,還保全了自己的兒子們。

姚崇早年曾欣賞一個叫做魏知古的官員,並向唐玄宗舉薦他。之後魏知古官位竟然與姚崇不相上下,因此姚崇就感覺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對此,姚崇就向唐玄宗建議,將魏知古改任命為禮部尚書,讓他到洛陽選官去。

魏知古對姚崇懷恨在心,但皇命不可違,只得走馬上任。但是姚崇在洛陽的兩個兒子並不知道這件事,他們只知道當初是自己父親舉薦魏知古,因此魏知古才有今日高位,所以姚崇兒子就趁著魏知古來到洛陽,求魏知古給自己謀求一個好差事。

堂堂的丞相之子竟然公然徇私枉法,因此伺機挾怨報復的魏知古回長安後,馬上就把這件事向唐玄宗打小報告。唐玄宗因此對姚崇非常不滿,並且將姚崇召進宮中,故意問他:「你兒子能力怎麼樣?現在在哪兒任職?」

對於兒子走後門向魏知古要官這麼大的事,姚崇知道紙終將包不住火,因此說自己的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但是沒什麼能力。並且如實將兒子向魏知古要官做的原委告訴唐玄宗,並替兒子承認的錯誤,以換取對玄宗坦白從寬的赦宥。因此唐玄宗不僅對姚崇放下成見,還認為魏知古忘恩負義,故意想要罷免他。姚崇雖然向魏知古求情,但玄宗最後還是再度給魏知古罷相。

本文出自《資治通鑑》,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擬訂。


官員.jpg


資治通鑑 姚崇不為子隱

黃門監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薦,以至同為相,崇意輕之。無何(沒有多久),知古拜吏部尚書,知東都選事,崇遣吏部尚書宋於門下過官;知古(懷恨在心)之。
譯文:
黃門監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憑藉著姚崇的引薦,才與姚崇同朝為相,姚崇心裡有些輕視他。沒多久,魏知古被授予吏部尚書職務,負責主持東都洛陽的官吏銓選之事,姚崇卻另派吏部尚書宋在門下省負責審定吏部、兵部注擬的六品以下職事官。魏知古因此對姚崇十分不滿。


崇二子分司東都,恃其父有德於知古,頗招權請託。知古歸,悉以聞。
譯文:
姚崇的兩個兒子,在分設於東都洛陽的中央官署任職,倚仗其父對魏知古有恩,大肆攬權,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長安後,得知這些事,於是全都向皇上(編按:唐玄宗李隆基)稟報。


他日,上從容問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譯文:
過了幾天,皇上漫不經心地向姚崇問道:「你的兒子才能品性怎麼樣?現在擔任什麼官職啊?」


崇揣知上意,對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干(求)魏知古,臣未及問之耳。」
譯文:
姚崇揣摸到了皇上的心思,便回答說:「臣有三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在東都任職,他們為人慾望很大,行為也很不檢點;現在他們一定是有事私下囑託魏知古,只不過是臣沒有來得及去問他們而已。」

上始以崇必為其子隱,及聞崇奏,喜問:「卿安從知之?」
譯文:
唐玄宗原先以為,姚崇一定會為他的兒子隱瞞,在聽了他的這番回答之後,高興地問道:「你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呢?」


對曰:「知古微(卑微)時,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為知古必德臣,容(容忍)其為非(做歹事),故敢干(請求)之耳。」上於是以崇為無私,而薄(鄙夷)知古(忘恩負義)崇,欲斥之。
譯文:
姚崇回答說:「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時,臣曾經多方關照他。臣的兒子非常愚魯,認為魏知古一定會因此而感激臣,從而會容忍他們為非作歹,所以才敢於向他求取請託。」唐玄宗因而認為,姚崇為人公正無私,反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負義,想要罷黜他的職務。


崇固請曰:「臣子無狀,撓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為私(偏私)於臣,累聖政矣。」上久乃許之。辛亥,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譯文:
姚崇堅決請求玄宗不要這樣做,他說:「此事乃是臣的兩個兒子有罪,破壞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們的罪過,臣已經是感到萬幸了;如果由於臣的緣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們一定會認為陛下是在偏袒臣,這樣會累及聖朝的聲譽。」皇上沉吟了很久,才答應了他的請求。辛亥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職,改任工部尚書。

【文章出處】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一卷
〈唐紀〉
原作者:司馬光


資治通鑑手稿.png
上圖: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局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