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上圖:論語.公冶長篇
25
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講到仲弓時,說:「他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卻象小牛犢一樣,長出了紅紅的毛、尖尖的角,適宜於祭祀山神,即使沒人想用,山神也不會答應。」
26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雍也)
譯文: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說:「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話,會半道而廢,現在你還沒開始,就不想前進了。」
27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論語.雍也)
譯文:
子游為武城市長。孔子說:「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嗎?「有個叫澹臺滅明的人,一貫走正道,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家裏來。」
2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他的品質勝過文採就會粗野,文採勝過品質就會浮華。衹有文採和品質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9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譯文:
子貢說:「如有人能讓百姓都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樣?可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必定是聖人!堯舜都做不到!所謂仁人,衹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時先幫別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時先幫別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實行仁的方法。」
30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3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展露才華;不受重用時,就韜光養晦。衹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說:「您帶兵作戰時,讓誰輔助?」孔子說:「徒手鬥猛虎、赤腳過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種小心行事、以智謀取勝的人。」
33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去做;如果不能,則隨我所好。」
3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35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開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也在其中了!缺少仁義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雲。」
36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只釣魚而不撒網、只射飛鳥而不射熟睡的鳥。
37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述而)
譯文:
有個地方風氣不正,那裏的人不講道理,該地的一個少年卻得到了孔子的接見,學生們都很疑惑。孔子說:「肯定他的進步,不等於認可他過去的錯誤,何必糾著別人的錯誤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進步,過去的就不要提了。」
38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仁,仁就來了。」
39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奢侈就會驕狂,節約就會寒酸,與其驕狂,寧可寒酸。」
40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論語.泰伯)
譯文:
孔子說:「恭敬而無禮則徒勞,謹慎而無禮則膽怯,勇猛而無禮則闖禍,直率而無禮則尖刻。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親屬,則百姓就會崇尚仁愛;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故舊,則百姓就不會冷漠無情。」
41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論語.泰伯)
譯文:
曾子得了重病,將學生召集起來,說:「弟子們啊,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腳!看看受過傷沒有,我一生謹慎,總是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淵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現在,我的身體再也不會受傷了!」
42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
譯文:
孔子說:「堅守信譽,努力學習,誓死主持正義;不入險地,不住亂世;國家太平則一展才華,社會黑暗則隱姓埋名。治世中,貧賤就是恥辱;亂世中,富貴也是恥辱。」
43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論語.子罕)
譯文:
太宰問子貢:「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麽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乾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麽多技藝嗎?不會有的。」
44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論語.子罕)
譯文:
牢說:「孔子說過:『我沒有被重用,所以學會了許多技藝。』」
45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
譯文:
子貢說:「假如這有塊美玉,是用櫃子藏起來呢?還是賣給識貨的人呢?」孔子說:「賣出去!賣出去!我等著識貨的人。」
46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想到一個邊遠地區去住。有人說:「這地方很落後,怎麽辦?」孔子說:「君子住在那,還有什麽落後?」
4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在河邊說:「時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48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譬如堆山,還差一筐,沒堆成就停了,功虧一簣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衹倒一筐,繼續填下去,堅持不懈是自己決定的。」
49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出了苗而不開花的情況是有的!開了花而不結果的情況也是有的!」
50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合情合理的規勸,能不聽從嗎?改正了錯誤才是可貴;恭維贊揚的話語,能不令人高興嗎?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貴。衹高興而不分析、衹聽從而不改正的人,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51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穿著破舊衣服,與穿著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慚愧的人,大概衹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貪婪,有何不好?』」子路終身記著這話。孔子知道後,又說:「這是應該做到的,怎值得滿足?」
52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天寒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
上圖:論語.學而篇
5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
譯文:
孔子的學生中,品德高尚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於言談的有:宰我、子貢;善於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文學的有:子游、子夏。
54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譯文:
季路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人都不能侍奉好,還談什麽侍奉鬼神?「請問死是怎麽回事?「生都不瞭解,還談什麽瞭解死?」
55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譯文:
子貢問:「子張與子夏誰能幹些?」孔子說:「子張做事總是過頭,子夏總是差點火候。」說:「那麽是子張強些嘍?」孔子說:「過頭和差點一樣。」
56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論語.先進)
譯文:
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說:「不踏著前人的腳印走,學問也就難以精通。」
57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譯文:
子路問:「聽到就做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麽能聽到就做?」冉有問:「聽到就做嗎?」孔子說:「聽到就做。」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就做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就做嗎』,您卻說『聽到就做』。我很疑惑,請問這是為什麽?」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所以要約束他。」
58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門四科政事科弟子,性急而有勇)、曾皙(姓曾,名點,字皙。兒子為曾參(曾子)。皙,音ㄒㄧ)、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門四科政事科弟子,性退縮)、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長於外交禮儀)侍坐(陪坐)(編按:這四個弟子的排列順序,恰好是其年齡由長而幼,暗示孔門「禮」的精神是長幼有序)。子曰:「以(因為)吾一日長(年長)乎(比)爾(你們),毋(勿)吾以(因為)也!居(平日)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用)哉?」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坐在孔子旁邊。孔子說:「因為我的年紀稍長於你們,不要為了這樣就不敢把心中的話說出來!平日你們總是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用什麼來表現呢?」
子路率爾(輕率、搶先的樣子(編按:四個弟子中,只有子路未經孔子點名就搶先回答))而對曰:「千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兵車的量詞,一輛兵車用四匹馬牽引)之國,攝(夾)乎(在)大國之間,加(施加)之(指千乘之國)以(用)師旅(軍隊武力),因(接連)之(指千乘之國)以饑饉,由也為(治理)之,比及(等到,比=及,比,音ㄅㄧˋ)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禮義)也。」夫子哂(音ㄕㄣˇ,微笑)之。
譯文: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假如有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夾處在大國的中間,外受強敵侵凌,國內又接連鬧饑荒,讓我仲由來治理,等到三年後,可以使民眾有戰鬥的勇氣,並且知曉禮義。」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求,爾(你)何如?」對曰:「方(平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為(治理)之,比及(等到,比=及,比,音ㄅㄧˋ)三年,可使足(使......富足,使動用法)民;如(至於)其禮樂,以(則)俟(音ㄙˋ,等待)君子。」
譯文:
「冉求,你怎麼樣呢?」(冉求)回答說:「假如有個邊長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讓我冉求來治理,等到三年後,可以使老百姓生活富足;至於禮樂教化,就等待更有才德的君子了。」
「赤,爾(你)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指國家祭祀大典),如(或者)會同(諸侯會見,指外交盟約會議),端(玄端,一種禮服,此為轉品動詞,指穿著玄端禮服)章甫(一種禮帽,此為轉品動詞,指戴著禮帽),願為小相(音ㄒㄧㄤˋ,贊禮之人,近於司儀或引禮人員)焉。」
譯文:
「公西赤,你怎麼樣呢?」(公西華)回答說:「不敢說能做好,只是願意學罷了。像宗廟祭祀的事,或者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時,穿著禮服,戴著禮帽,我願意做個贊禮的小相。」
「點,爾(你)何如?」鼓(彈奏,動詞)瑟希(通「稀」,稀疏,指聲音變小),鏗爾(鏗,音ㄎㄥ,響亮聲),舍(通「捨」)瑟而作(起立)。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陳述)(編按:這句「異乎三子者」既可見其自信,亦可見其先表達與人不同的謙遜)!」子曰:「何傷(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音ㄇㄨˋ,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音ㄍㄨㄢˋ,成年人)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音ㄧˊ),風(音ㄈㄥˋ,此為轉品動詞,吹風乘涼)乎舞雩(雩,音ㄩˊ,祭天禱雨的跳舞場所),詠而歸。」夫子喟(音ㄎㄨㄟˋ,嘆息的樣子(編按:孔子讚嘆曾點的理想))然嘆曰:「吾與(贊同、稱許)點也。」
譯文:
「曾點,你怎麼樣呢?」曾皙正在彈瑟,瑟音漸漸稀疏,隨即鏗然一聲,停止彈瑟而起立。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位所陳述的志向不一樣!」孔子說:「有什麼妨害呢?只是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晚春的時候,春裝已縫製好了;與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孩童,到沂水邊洗浴一番,在祈雨的祭壇下吹風乘涼,然後唱著歌回家。」孔子聽了嘆息一聲說:「我贊同曾點所說的呀!」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笑)由也?」曰:「為(治理)國以(用)禮,其言不讓(謙讓),是故哂(笑)之。(編按:孔子笑子路治國只說大話,不夠謙遜,自相矛盾)」「唯求則非(不是)邦(治理國家的事)也與(通「歟」,嗎)(編按:曾點懷疑冉求說的和治國無關)?」「安(難道、怎麼)見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而非(不是)邦(治理國家的事)也者?」「唯赤則非(不是)邦(治理國家的事)也與(通「歟」,嗎)?(編按:曾點懷疑公西赤說的和治國無關)」「宗廟會同(諸侯會見,指外交盟約會議),非(不是)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如果只能做小相),孰能為之大(誰又能做大事呢)?(編按:孔子認為公西赤只擔任小相,實在大材小用了!)」(論語.先進)
譯文: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後面。曾皙問說:「那三位同學的話怎麼樣?」孔子說:「只是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老師為什麼笑仲由呢?」(孔子說:)「治國應當講禮,他的話毫不謙讓,所以笑他。」(曾皙又問:)「冉求所說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孔子道:)「怎麼見得邊長各六、七十里,或是五、六十里,就不算是一個國家呢?」(曾皙又問:)「公西赤所說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 (孔子道:)「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事情又是什麼呢?公西赤只能做個小相,誰能做大相呢?」
59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譯文:
顏淵問仁。孔子說:「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其詳?」孔子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顏淵說:「我雖不才,願照此辦理。」
60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譯文:
子貢問政。孔子說:「確保豐衣足食、軍事強大、人民信任。」子貢說:「如果不能同時做到,以上三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軍事。「如果還不行,剩下二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國家就要滅亡。」
61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
譯文:
哀公問有若:「饑荒年,國庫空,怎麽辦?」有若說:「賦稅減半。「現在我還嫌稅少,怎麽能減半?「百姓富裕了,您還會不富裕?百姓貧窮了,您哪來富裕?」
62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
譯文:
季康子問政:「如果殺掉惡人,延攬好人,怎樣?」孔子說:「您治理國家,怎麽要殺人呢?如果您善良,人民自然也就善良。領導的品德像風,群衆的品德像草,風在草上吹,草必隨風倒。」
6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
譯文:
子路說:「如果衛國的君主等待您去執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麽?」孔子說:「一定是糾正名分呀!」子路說:「是這樣的嗎?你太迂腐了,糾正名分有什麽用?」孔子說:「你太粗野了!君子對於不懂的事情,一般都採取保留意見。名分不正當,說話就不合理;說話不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罰就不會公正;刑罰不公正,則百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領導做事必須說得通、說話必須行得通。領導說話,絕不隨便、馬虎。」
64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論語.子路)
譯文:
孔子說:「魯衛兩國的政事,像兄弟一樣。」
65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論語.子路)
譯文:
孔子去衛國,冉有駕車。孔子說:「人真多啊!」冉有說:「人多了,又該做什麽?」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富了後,又該做什麽?」「使他們受教育。」
66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
譯文:
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正直的人,父親偷羊,兒子告發了他。」孔子說:「我家鄉正直的人不同:父為子隱瞞,子為父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67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譯文:
子貢問:「怎樣才能算個真正的士呢?」孔子說:「做事時,要有羞恥之心;出國訪問時,不辱使命。可算士了。「請問次一等的呢?「同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同鄉的人稱贊他尊敬師長。「請問再次一等的呢?「說到做到,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當然是小人!但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現在的領導怎樣?「噫,這些鼠目寸光的人,算什麽呢?」
68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
譯文:
孔子說:「我找不到中庸的人交往了,衹能與狂妄或拘謹的人交往。狂妄者膽大妄為,拘謹者膽小怕事。」
69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處。」
70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論語.憲問)
譯文:
憲問恥。孔子說:「國家太平時,可以當官;社會黑暗時,當官就是恥辱。」
71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說:「士如果戀家,就不配作士了。」
72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說:「治世中,言談正直,行為正直;亂世中,行為正直,言談謙遜。」
73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譯文:
子路問怎樣算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再加上知禮懂樂的修養,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說:「現在的完人就不必這樣了,見到利益時,考慮道義;見到危險時,奮不顧身;長期貧窮也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74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
譯文:
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公子糾時,管仲不能為公子糾殉死,反做了齊桓公的宰相。」孔子說:「管仲做齊桓公的宰相,稱霸諸侯,一匡天下,人民現在還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還要受愚昧人的侵擾。豈能拘泥於匹夫匹婦的小睗小信?自縊於溝瀆而不為人知呢。」
7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能力。」
76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譯文:
有人問:「以恩德報答怨恨,怎樣?」孔子說:「這樣怎麽報答恩德?應該以正直報答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7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說:「沒人瞭解我啊!」子貢說:「怎麽說沒人瞭解您呢?」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我學了些平凡的知識,從中領悟了高深的道理。瞭解我的,大概衹有天吧!」
78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在衛國擊磬,一個背背簍的人從門前走過,他說:「擊磬的人,有心思啊1一會又說:「硜硜之聲真庸俗?沒人理解有什麽關繫?獨善其身就是了。好比過河,水深就索性穿著衣服游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趟過去。」孔子說:「說得真乾脆!沒有什麽可責問他的了。」
79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譯文:
子路問君子,孔子說:「提高自己的修養,對人恭敬謙遜。「這樣就行了嗎?「提高自己的修養,使人心安。「這樣就行了嗎?「提高自己的修養,使百姓過上太平的生活。這一點,堯舜都難做到。」
80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論語.衛靈公)
譯文: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排兵布陣之法,孔子說:「禮儀方面的事,我還懂一點;用兵打仗的事,我沒學過。」孔子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
81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在陳國斷糧時,跟隨的學生都餓得走不動路。子路埋怨地說:「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窮,但窮不失志;小人一旦窮了,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了。」
82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遇到可以說的人卻不說,就會失去可與說話的人;遇到不可說的人卻說了,就是說話冒失。聰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談的人,也不言談冒失。」
83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遇事不想著『怎麽辦,怎麽辦』的人,我不知道對他怎麽辦。」
84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別人。」
85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於人。」
86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人能弘揚道義,不是道義能壯大人的門面。」
87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可做小事,而可接受重大使命;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而衹能做小事。」
88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面對仁道,在老師面前也不要謙讓。」
89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君子顧大節而不計小信。」
90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論語.季氏)
譯文:
季氏要攻打顓臾,冉有、季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孔子說:「冉求,這不是你的錯嗎?顓臾曾做過先王的東蒙主,而且就在魯國境內。是魯國的一部分,為何要打它?」冉有說:「季氏要打的,我二人都不想打。」孔子說:「冉求,有句老話說:『在其位就要盡其責,不然就辭職』,危險時不支持,跌倒時不攙扶,要你這個助手何用?而且,你還說錯了,虎兕跑出籠子,龜玉毀在盒中,是誰的錯?」冉有說:「現在顓臾城牆堅固,又離費城很近,現在不奪過來,將來會成為子孫的後患。」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說自己『想要』,卻要找理由辯解的人。我聽說有國有家的人,不怕錢少而怕不平均,不怕貧窮而怕不安定。因為,平均了就沒有貧窮,大家和睦就感覺不到人少,安定了就沒有危險。這樣,如果遠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徠他們;來了之後,就要安撫他們。現在你二人輔助季氏,遠人不服卻不能招徠他們,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反而想著在國內使用武力,我衹怕季孫的危險不在顓臾,而在自己的內部。」
91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92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論語.季氏)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有害的愛好有三種。愛好禮樂、愛好稱贊別人的優點,愛好廣結善友,有益處;愛好放蕩、愛好閒逛、愛好大吃大喝,有害處。」
93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季氏)
譯文:
孔子說:「陪君子說話要註意三種毛病:沒到說的時候就說,叫做急躁;到該說的時候不說,叫做隱瞞;不顧對方的表情就說,叫做睜眼瞎。」
94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論語.季氏)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學到了密傳嗎?」伯魚答:「沒有。有一次他一個人站在那,我快步過庭。他問:『學詩了嗎?』我說:『沒有。』『不學詩,就不能掌握說話的技巧。』我回去學詩。又一次他又一個人站在那,我快步過庭。他問:『學禮了嗎?』我說:『沒有。』『不學禮,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我回去學禮,就聽過這兩次。」陳亢回去高興地說:「問一件事,得到三方面收穫:知道詩的作用,禮的作用,又知道了君子並不偏愛自己的兒子。」
上圖:傳至日本的論語
95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去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對他說:「以前我聽您說過:『君子學道就會愛護別人,小人學道就會服從指揮。』」孔子說:「同學們,子游說得對,剛才我是在開玩笑。」
96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說:「禮啊,禮啊,難道衹是紙張在說話嗎?樂啊,樂啊,難道衹是鐘鼓在發音嗎?」
97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說:「外表威嚴而內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牆洞的小偷吧!」
98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誰教我們呢?」孔子說:「天說過什麽?天不說話,照樣四季運行,百物生長,天說過什麽?」
上圖:古琴
99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歌路過孔子車旁,說:「鳳啊!鳳啊!你怎麽這樣倒霉?過去的不可輓回,未來的還可以趕上。算了!算了!現在的執政者很危險!」孔子下車,想同他說話。他趕快避開了,孔子沒能與他交談。
100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譯文:
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裏。」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裏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101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論語.微子)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後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著農具。子路問:「您見到過我的老師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說完,就扶著拐杖除草。子路拱著手站在一邊。老人留子路過夜,殺雞煮飯給子路吃,又讓兩個兒子跟子路相見。第二天,子路告辭,趕上孔子一行,把情況向孔子做了彙報。孔子說:「是隱士。」讓子路返回去見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門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之間的禮節,不可廢除;君臣之間的大義,又怎能拋棄呢?想潔身自好,卻破壞了君臣之間的大倫。君子做官,衹是履行人臣的義務,至於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上圖:編鐘
102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論語.子張)
譯文:
子夏說:「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但要想做大事,就用不上了,所以君子不搞這些小技藝。」
103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
譯文:
子夏說:「每天都學到些新東西,每月都不忘所學會的東西,就算好學了。」
104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
譯文:
子夏說:「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
105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
譯文: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看起來他很嚴肅,接觸後就知道他很溫和,聽他說話卻很嚴厲。」
106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論語.子張)
譯文:
子夏說:「要明辨大是大非,但可以不拘小節。」
107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缺點,象日蝕月蝕。一有缺點,人人都能看見;一旦改正,人人都會敬仰。」
108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論語.子張)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庭上對大夫們說:「子貢賢於孔子。」子服景伯把這話告訴子貢,子貢說:「拿圍牆做比喻吧,我的牆齊肩高,站在牆外,就能看到我家裏富麗堂皇;孔子的牆幾丈高,如果不從大門進去,就看不見雄偉壯觀、多姿多彩的景象。進得去門的人太少了,叔孫先生這麽說,也是可以理解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