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念」與教者境界
──論唐君毅先生的教育意識五層論
一切教導別人的人,都可以稱為「教者」。換句話說,教導學生的教師、指導徒弟的師傅、教育子女的父母、輔導弟妹的兄姊、提點下屬的上司、對眾生說法的法師、向群眾傳播福音的傳道人……,全都是教者。甚至當朋友向我們請教某些問題而我們給予一點建議時,那時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教者。
教者在教導別人時所抱的觀念和心態,可稱為「教育意識」。教育意識有高下之別,而這正可反映出教者有高低不同的生命境界。
唐君毅先生在〈教育之意識與其五層級〉一文中 【1】,把教者的教育意識由低至高分為五個不同的層級,層層升進,頗具啟發性。本文嘗試用「無『我念』」這個概念來論述唐先生的「教育意識五層論」,目的是想指出教育意識的升進,正是一個減除「我念」的心路歷程。
第一層:「我念」極強的教育意識
唐君毅先生認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受教者的人格成長以延續人類的文化。
在「教育意識五層論」中,層級最低的教育意識是指:教者從事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例如,教者在教導他人時,主要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知識,或為了培養人材以為己用,或為了控制別人的思想以達成其政治目的,又或者純粹出於對受教者的私愛,等等。
顯然,這個層級的教育意識含有極強的「我念」。雖然從客觀效果來說,教者對文化的延續也許有點幫助,但從主觀動機而言,教者教導他人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延續文化而是為了自己。
由於教者從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自己,因此他所教授的內容也難免會受到他個人的私慾所局限,而未能全面地延續人類的文化,這對延續人類的整體文化亦可能構成妨礙。
第二層:「我念」頗強的教育意識
這個層級的教育意識已不含滿足個人私慾的成分,那是指:教者從事教育時只一心一意想推廣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以延續人類的文化。換言之,當教者發現某種知識、技能或德行有價值時,他便盼望能夠將這些文化內容普遍化,讓別人以及未來的人能夠平等受用。
然而,由於教者只著眼於推廣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因而不會顧及受教者是否適宜於接受,亦不會因應受教者的性情、興趣和能力來施教。顯然,這時教者的心態仍然有頗為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者通常會採用注入式或宣傳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不把受教者視為能夠主動學習的人,而只把對方當作被動的接受者。某些向別人直接傳教的宗教徒,正是懷著這種心態。
第三層:「我念」轉弱的教育意識
這個層級的教育意識是指:教者在推廣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以延續文化時,不是只把受教者當作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把對方視為能夠運用理性的主動學習者。當教者想將某些知識、技能或德行普遍化時,他會先考慮受教者的性情、興趣和能力,然後運用特殊的教學方法,引發受教者本身的智情意活動,從而使對方主動領略那些有價值的文化內容。
由於這個層級的教者己不再著眼於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而能夠體會受教者的個性和處境以及因材施教,因此教者這時的「我念」已由強轉弱。不過,儘管如此,因為教者仍自覺自己是施教者而對方是受教者,心底還有一份「自我重要感」,即是「我念」仍在。
第四層:「我念」減退的教育意識
這個層級的教育意識是指:教者不僅知道受教者為文化的承受者,同時亦知道對方是文化的創造者。教者從事教育工作,除了使受教者領略自己所體驗的文化內容外,還引導受教者創造文化,以超越自己所體會的文化。正因如此,偉大的教師常希望弟子比自己更優勝,偉大的教育家常希望後代的文化比自己所處時代的文化更高。
達至這個層級的教者,除了對受教者以及後來者具備潛存的文化創造力而生起誠敬之心外,還會深切盼望人類未來的文化會不斷進步
。
很明顯,抱有這個層級教育意識的教者,「我念」已大為減退。然而,即使教者無懼於受教者比自己更優勝,並且喜見受教者青出於藍,但由於教者仍自覺自己是教者,即是仍以教者自居,因此在教者的內心中還有些微的「我念」。
第五層:「我念」去除的教育意識
最高層級的教育意識具有宗教的意味,那是指:教者從受教者具備潛存的文化創造力而生起誠敬之心,進而對文化創造力的形上根據──「天性」【2】──致其誠敬之意。這種誠敬可使教者產生一大虛懷,並自覺一無所有。
這種一無所有的意識使教者願意學習一切已有的及可能有的知識。每看見受教者善於學習和善於創造時,亦自感不如受教者。當受教者的進步反過來促使教者本身進步時,亦意識到受教者在某一意義下正是自己的教者。於是教者與受教者的關係既是師生,亦是朋友。
由此進而可視過去一切創造文化的人都是我的老師,現在一切可能與我互相促進的人都是我的朋友,而未來一切可能受我影響的人都是我的弟子。於是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人便可以組成一個龐大的教育團體,從而使一切自然人轉化成文化人,自然世界轉變成文化世界,並使整個宇宙呈現另一番意義。
在龐大的教育團體內,每個教者都成為延續文化的樞紐,亦即成為使自然世界升進至文化世界的「流通者」。由此看來,教者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不僅對人類有意義,對整個宇宙亦有意義;不僅對人類負責,而且亦對整個宇宙負責。
達至這層級的教者,由於內心產生一大虛懷,並自覺一無所有,而且只把自己視作延續文化的「流通者」,而不是文化的擁有者或佔據者,因此絲毫不會以教者自居,亦即是完全去除「我念」。換言之,雖然天天從事教育工作,外人亦視之為教者,但自己卻不覺得是教者。這種「不覺自己是教者的教者」,可說是最偉大的教者了。
據上所述,教育意識的提升也就是教者視野的擴展和胸襟的擴闊──從只見自己到顧及他人,繼而關心人類以至廣及宇宙。顯然,教者心量的不斷擴展,亦即是自我中心的逐漸消除。換句話說,教育意識的層層升進正是一個減除「我念」的心路歷程。這樣看來,要提升教者的教育意識,亦可從減除「我念」方面著手。
注釋:
【1】參見《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唐君毅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六年,
頁六一五至六二三。
【2】這是唐君毅先生的哲學觀點。本文旨在介紹唐先生的「教育意識五層論」,故不對此觀點進行探討。
---引自http://www.npc.edu.hk/staff/~ngtungying/reflectionofeducation/reflectionofeducation02.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