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png

中國的月亮

人類最初對月亮有情,大概是由於月亮的「會偷看」。在靜夜,在孤獨的時候,一抬頭,月亮在那邊看著你。許多夜間的秘密,只有月亮知道。月亮慢慢成為人人的「自己人」。人類學會對月亮傾訴,有聲的,無聲的,月亮就成為人人的「密友」。

太空中那塊「離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頭,一跟多情的人類接觸,它的生命就開始豐富起來。本來是「無情」的「月」,卻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古老的關於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從現代觀點看起來,不幸不但沒使月亮不朽,反而證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現代的教育家緊張,在講述的時候忘不了補充一句:「那是假的。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月亮怎麼樣怎麼樣……。」這一聲「那是假的」,就足夠使月亮全「朽」。那種「科學月亮」實在要命,太不可愛了。

不過月亮所交的朋友當中,也不是全都冷面無情的。它運氣很好,交上了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那就是我們的文學作品中,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著神話,而是從心靈的深處,從日常生活中,真摯的愛上了月亮。我們賦予月亮一種永恆不朽的詩趣。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高樓大廈,照著違章建築,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在安慰那些屋子裡的人。


我們這個民族,認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學上的不朽的圖畫」,那些圖畫,不只是畫面美,而且含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唐朝夜裡的長安城,必須靠月亮來裝飾才夠美,最好是整座城都映著月光。這種「染月光」的意念,使李白寫出「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的有名的詩句。這種「文學上的不朽名畫」,詩人李白會畫,詩人杜甫也會畫。杜甫畫的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想想那滔滔滾滾的大江,那波浪跳動的月光!王維運用月亮的天然光,就像代室內裝飾藝術家運用燈光那麼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不是味道全沒了嗎?對中國人來說,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文學作品上常常有「跟月亮在一起」的記述。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老人家做人豪邁痛快,心情激動的時候怕人說他是瘋子,所以只有去找月亮喝酒去,說過要到天上去找月亮玩兒的傻話:「欲上青天覽明月」。他常常請月亮喝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熱鬧,三個知心朋友;但是也多寂寞。杜甫也是「月友」,也說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愛月,跟月同行。王維彈琴的時候,月亮也伴著他:「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月亮是中國人永恆的朋友,真摯的朋友。

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人的「月亮節」。在這一天,我們應該為我們是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因為我們靠著歷代作家和詩人的努力,已經賦予那塊在太空流浪的大石頭不朽的生。我們的文學,使月亮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活在人類的精神生活裡。只有中國人,對「月亮」這個語詞才有那麼豐富的「語感」。中國人把月亮迎接到現代,並且使它不露一絲兒「礦石味兒」。


月.jpg

【文章出處】
《在月光下織錦》
〈中國的月亮〉
作者:林良
【作者簡介】
林良(1924年10月10日-),台灣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福建省廈門市同安人,筆名子敏、子安、路恆、克山,暱稱為小太陽、林爺爺、林良爺爺。淡江大學英國文學系、台灣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語專修科畢業。曾任《國語日報》社長、董事長。曾獲中國語文獎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讀物金書獎、中山文藝創作獎、中興文藝獎、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信誼基金會兒童文學特別貢獻獎、楊喚兒童文學獎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金鼎獎終身成就獎等獎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