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jpg
(圖片引自網路)


文字不是問題,文學才是問題

十年前即爭論不休的高中國文課綱問題,現在不但冷飯重炒,而且傳出焦味。十年前,我參與課綱修訂時,我就和一位我最早投入社會運動時的戰友建議,不要再陷入文言白話文比例之爭的泥河,我建議他跳過文言文、白話文的迷思,直攻文學的本質。但由於他教歷史、不教文學,他不知道文學構成的要件是什麼?只說文言文就是中國的,就是古老的,就是不合時宜的,就是應該被淘汰的。

從此,我們在運動的路上就無法同行。十年後的今天,高中國文文言、白話的比例,還是停留在百分之四十五、五十五之間「車拚」,那位友人已經作古,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他對當年的不要命的「車拚」,不知會有怎樣的感慨?

我當年用來奉勸那位非文學友人的話,其實還是可以拿來供、姑且稱作「反文言文派」的朋友參考,否則十年後,文言、白話的問題還是得依政治勢力的消長,重新拿出來炒一炒。我擔心再炒一次的冷飯、還能吃嗎?我十年前建議只抨擊教科書的主體性和本土性,就跳過文言、白話的糾纏吧!我所持的理由是,十年前,雖然沒有十二年國教,但接受高中(含高職)程度以上教育的人,已是國民中的絕大部分,所以說,高中教育等同國民養成教育,其實並不離譜,十二年國教的現在,則是完全符合現狀、事實。我們的高中(職)國文,有沒有以我國國民的語言、文學能力為編製的首要或終極原則,就是高中國文課綱最迫切被檢驗的項目。肩負國民語言、文學表達(說、寫)、閱讀、鑑賞能力訓練、培育的高中國文,如果不依此原則編製或達不到這樣的功能和目標,還有什麼理由不改革、不修訂?假設十年前的課綱修訂如我戰友所願,將文言文所佔比例降至百分之三十,試問,那百分之七十的白話文都是余光中之流的白話文,高中國文又改了什麼?以我對高中國文的了解,讀韓愈、歐陽修、柳宗元……的哭喪訴窮,其傷害性絕不會超過某些白話文選文。我這樣說並不表示中國八百年前的唐宋,大家可以通過我前面講的教育主體性的原則。除非我們的教育是替已死之人辦的,不是替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辦的。

其次,本土性指的國文教材的時空問題,如果我們用教育我們未來國民主體的教材,完全無法和我們辦教育的「主體」  當然是學生,產生不了連結,包括思想、感情的連結,那樣的教育還是國民養成教育嗎?如果我們反對、抗議的是以文言為載體的教科書,完全偏離了教科書課綱的主體所需,或者完全偏離了教科書主體所在的時空,去督促、鞭策教育部導正這種歪斜、偏頗,不要針對無辜文言文,讓抱文言文大腿的人安心繼續作夢、安睡,才不至讓改革失焦。有人說,臺灣的教育部管太多了,別的國家的教育部(有些國家根本沒有教育部),根本不會去管教科書的編製。言下之意是教育部都不必管課綱的事。言之有理,但臺灣的教育部得先把過去七十多年來,管壞、管爛的部分先縫補起來,把過去七十多年,因教育部把臺灣的教育搞得離人、離土,不問蒼生、只問鬼魂的教育,先清洗乾淨,再把教育還權於民。

現階段的教育改革、教科書弊病的不言可喻,實在不必再煩勞教改人士喋喋不休。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政權輪替,換了腦袋、脖子以下的部位都是舊的,蔡英文政權的經濟、司法、教育、外交、軍事、文化,讓人充分懷疑連腦袋都沒有換,只換了腦殼。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教育總管教育部,教改人士還要和它像猜酒拳一樣,十五、二十五、三十五、四十五,豈不是浪費生命?慘的是,酒拳猜了半天,「教育部」(因為不知道到底是屬於誰的教育部,有教改直指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指揮的教育部,故用「」號。)趁教改人士猜拳猜得微醺之際,還是讓文言文的比例依然我「固」。奉勸教改人士再也不要和人猜酒拳了。我們爭的既然是國民養成教育中的語言及文學教育,那就讓教科書(其實何止國文,所有的教學和教科書,都相同)回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臺灣國民的主體上,所有的討論和爭執才會有意義。漢語文言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群在使用,自有其存在的意義,不管它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它都是不用舉證就知道的,已經被時代淘汰的語言,「教科書」以及當前的中華民國教育制度下的各級升學或公職就業考試,文言文都是具有「強迫學習」的高壓統治餘孽意味。如果我們要捍衛教育的主體以及其主體性,不要說保持百分四十五文言文的卑微要求,是助紂為虐、嚴重傷害臺灣國民的主體性,即使通過百分之一的文言文在我們國民養成教育的國文課綱裡,也是錯的。請問,文言白話之爭,自有人揭竿而起迄今、十年來寸步不進,請問要和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教育部猜酒拳再猜個一百年嗎?高中國文課綱已是如此,整個教育改革豈不是要拖到幾百年?

如果教育改革,不去解決教育主體性的問題,即使教育部真的換了腦袋也沒有用,不過是不斷地編製出各種花招來猜解教改人士的訴求而已,臺灣的教育「技術」官僚系統,有極大部分出自美國,教改人士為什麼不問問這些學歷顯赫的教育官僚,為什麼美國教育不會出現各級學校的「課綱」爭議?魔鬼就藏在這個問題的答案裡。


課本.jp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痞客邦.文學台灣》
文字不是問題,文學才是問題
2017-10-30

作者:彭瑞金
【作者簡介】

彭瑞金(1947年-),文學評論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青年時期因撰寫鍾肇政研究,獲鍾肇政賞識,締下其與臺灣文學的姻緣,後長年投入臺灣文學評論與研究工作。曾任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系所主任、台灣筆會理事長。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史、文學評論、台灣客家文學、台灣原住民文學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