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形容兄弟傑出成語「棠棣競秀」的「棠棣花」
題解
宋仁宗慶曆六年(西元1046年),蘇洵赴京應制舉,儘管他才學可為「帝王師」,終究還是落榜,使他對朝廷科舉失去信心,轉而將希望寄託在蘇軾、蘇轍兩個兒子身上。次年蘇洵返鄉,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年十二歲,蘇轍九歲。
上圖:形容兄弟傑出成語「棠棣競秀」的「棠棣花」
明二子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文章出處】
《嘉祐集》
〈名二子說〉
原作者:蘇洵
上圖:蘇軾
註釋翻譯
輪、輻、蓋、軫,皆有職(職務)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
譯文:
車輪、輻條、車篷、廂軫(軫,車箱底部的橫木),對車子來說,都有各自的用途,而車前的橫木「軾」,卻獨獨沒有那樣重要而實際的用途。
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完整)車也。
譯文:
雖然如此,去掉了軾,我們就看不見一輛完整的車了。
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譯文:
軾啊,我是擔心你不注意外在的修飾啊!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音ㄩˋ,參加,參與)焉。
譯文:
天底下的車,沒有一輛不經由軌道而行的,說到車子的功績時,車轍是不包括在內的。
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
譯文:
雖然如此,車子翻了馬死了,禍患也不會連累行駛的軌道。
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
譯文:
這個轍啊,善於將自己置身在福禍之間。
轍乎,吾知免(免除)矣!
譯文:
轍啊,我知道你會除災免禍了!
上圖:蘇轍
- Dec 26 Tue 2017 19:39
▲父親眼中的二兄弟----蘇洵:名二子說(原文+翻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