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jpg
上圖:天工開物(圖片引自網路)


天工開物卷跋

(此,這)書也,以《天工開物卷》名。蓋物生自天,工開於人。曰天工者,兼(兼具)人與天言之耳。為卷十有八,凡飲食、衣服、陶冶、礦產、燃料、彩色、兵器、紙墨之原料、出產、造作、工業無不具備。三百年前言農工業書如此其詳且備者,舉世界無之,蓋亦絕作(獨一無二的作品)也。讀此書者,不特(不只)可以知當日生活之狀況,工業之程度,且以今較昔,吾國經濟之變遷,製作之興廢,亦於是(這)(之中)觀焉。

全書各卷莫詳於〈乃粒〉,稻則列舉粳(音ㄍㄥ,稻米的一種)、糯(一種稻米;黏性 較大)、旱、香,麥則備述牟(音ㄇㄡˊ,大麥)、穬(音ㄍㄨㄥˇ,一種大麥)、雀(一種野麥)、喬(喬麥),黍稷、粱粟之中,不遺高粱。火麻、胡麻之外遍列各菽,而〈膏液〉一卷油品植物列舉至十有六種。然〈乃粒〉不載玉蜀黍,〈膏液〉不載落花生,至於番薯、淡巴菰(Tobacco;菸草),則更無論已。於是知美洲、南洋之植物雖已流入中國,在明末時代尚未成為重要之農產也。

銅有日本,炮曰紅夷(荷蘭人所造的火砲),糖有洋糖,緞有倭緞(日本布料)。然〈佳兵〉(指兵器)一卷詳弓矢而略槍炮,圖亦粗疏,於以知有明末造,外國貿易已煩(繁雜、眾多),而日本尤盛,於西洋商品較重於武器也。言金則舉川、廣、楚、贛、河南而不及遼東、塞外,言銅則列舉川、黔、鄂、贛,言錫則首推南丹、河池(皆廣西省縣名),次及衡、永(衡州及永州,都在湖南省),而皆不言雲南。於是知不特東北金場全未開闢,即東川(四川東部)、箇舊(雲南省縣名)亦皆有清以來始發見也。言銀則先舉八省,次言八省(浙江、福建、江西、湖廣、貴州、 河南、四川、甘肅)所產不敵雲南之半,於是知迤西(指雲南省西部)諸廠,在明時開採已盛。吳尚賢(乾隆時開礦於緬東設銀廠,後因緬甸動亂而喪命,銀廠因此歇業)、宮裏雁(人名,緬甸桂家部落土司首領)之邊亂乃其餘燼也。

其他如耕種、灌溉之方,蠶桑、紡織之利,製鹽、造舟之法,至今未變。松江
(江蘇省縣名)之織,蕪湖(安徽省縣名)之染,近代幾無異於明時,而川江行舟所用之火杖(即扁平竹條編成之縴繵,長可百數十尺,用以纖舟。其折斷殘餘,斬以作炬,故名火杖),殆(大概)即東坡(蘇軾)、放翁(陸游)所謂之百丈歟?自宋以來,未嘗改良,於是知科學未興以前生活方法進步之不易也。至於北京之琉璃瓦取材於太平(太平府,今安徽省當塗縣),皇居之用磚設廠於臨清(山東省臨清縣),分給於蘇州(江蘇省吳縣;皇宮用磚,一取自臨清,一取自蘇州),宣紅(紅色瓷器的 一種)之製法復試於正德(宣紅瓷器的製造方法在元末失傳,明朝正德年間內使監造,不成,內使身家俱亡),皆足以證明代政令之苛。故是書也,三百年前之農工業史也。然此僅以經濟史料言之耳。

若以思想史言,則是書固另有價值。在有明一代,以制藝
(應制的文藝;指八股文)取士,故讀書者僅知有高頭講章(指四書,書頭極寬,以記各種注釋眉批),其優者或涉獵於機械式之詩賦,或摽竊所謂性理玄學,以欺世盜名,遂使知識教育與自然觀察劃分為二。士大夫之心理內容,乾燥荒蕪,等於不毛之沙漠。宋氏獨自闢門徑,一反明儒陋習,就人民日用飲食器具而窮究本源。其識力之偉,結構之大,觀察之富,有明一代一人而已。此其一也。

吾國言工業製造之書,固不自宋氏始。然治其業者,類多視為風雅之餘事,博識之標榜;又迷信舊說,不能獨力觀察,往往類引他書,不加判斷,其結果則僅盡剪 刀漿糊之能事(指拼湊他人作品,內容雜亂),而無條理敘述之可言。如《陶說》(清代朱琰所著, 記述陶器歷史)一書,即可為此類著作之代表。是書每卷各就其所見聞之事實,為有系統之紀錄。首言天產之種類,次言人工之製造,終及物品之功用,通篇未嘗引用一書。此種創作之精神,乃吾國學者之所最缺,亦即是書之所獨有。此其二也。

經濟研究首重數計,然統計之觀念,乃近世科學訓練之結果,故三百年前歐洲著述者多 不能明其重要。宋氏則不然,故〈乃粒〉篇則曰:「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 」又曰:「烝民粒食,小麥居半,而黍、稷、稻、粱僅居半。西極川、雲,東至閩、浙、吳、楚腹焉,方長六千里中,種小麥者二十分而一,種餘麥者五十分而一。」〈粹精〉篇(記載五穀去皮製粉)則曰:「木礱(音ㄌㄨㄥˊ,一種用來磨去穀殼的器具)攻米(磨米)二千餘石, 其身乃盡。土礱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又曰:「凡力牛一日攻麥(磨麥)二石,驢半之,人則強者攻三斗,弱者半之。」〈膏液〉篇則列舉取油原料每石得油若干斤,以為比較。凡此之類,不勝枚舉。至於〈五金〉篇言:「金質至重,每銅方寸重一兩者,銀照依其則寸增重三錢;銀方寸重一兩者,金照依其則寸增重二錢。」則物理學之比重觀念存焉。此其三也。

凡採礦、冶金以及貴重品之製造,自古多不正確之傳說與迷信。宋氏根據見聞,辨正甚多。如〈五金〉篇辨鵝鴨糞中淘金之訛(錯誤傳言),斥方士煉銀與採錫之妄。〈珠玉〉篇言珍珠必產蚌腹。其云蛇腹、龍頷、鮫皮有珠者,妄也。又云:「凡玉入中國,貴重用者盡出於于闐、蔥嶺,所謂藍田,乃蔥嶺出玉別地名。」〈乃粒〉篇言野火之非鬼,〈陶埏〉(音ㄕㄢ,製造瓦器的土模)篇言窯變(燒陶過程會產生變異怪物,為當時的迷信)之無異物,皆根據事實,破除迷信。此其四也。

全書多列事實,絕少議論,間有之,則精粹絕倫。如〈舟車〉篇曰:「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貿遷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類哉?」〈陶埏〉
(音ㄕㄢ;埏,即瓦)篇曰:「商周之際,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用來盛祭品的兩種禮器。俎,音ㄗㄨˇ以木為之。後世方土(地方所產之土)效靈,人工表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掩映几筵(指陳設於几席之間),文明可掬(文明之情顯於外),豈終固(終於固陋)哉?」〈五金〉篇曰:「黃金美者,其值(價格)去黑鐵一萬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於日用之間,即得黃金,值高而無民(民無以為生)耳。」〈冶鑄〉 篇曰:「皇家盛時則冶銀為豆, 雜霸衰時則鑄鐵為錢。(國家富強時,用銀為貨幣;衰弱時改用鑄鐵為貨幣。銀貴鐵賤,由貨幣材質可得知)」又曰:「凡錢通利者,以十文抵銀一分值。其大錢當五、當十,其弊便於私鑄,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輒不行也。」皆與近世經濟學原則符合。此其五也。

惟謂礦產採後可以再生,螺母為龍神所護,璞中玉軟如棉絮,嶺南石金初得之柔軟,四川火井不燃而能煮鹽,江南有無骨之雀,猶誤沿傳說。又謂琥珀引草為〈本草〉之妄,說棉與紙自古有之,至不信有貝葉書經
(用貝葉所寫的佛經),則頗出於武斷。然此皆觀察之不周(不周延完整),時代之限制,不足為是書病。且原序有言:「傷哉貧也!欲購奇書考證則乏洛下(洛陽,居全國文化中心)之資,欲招同人商略膺真(真假)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然則著者之虛衷與著述之困苦可以想見矣。

余於是蓋有感焉。是書成於崇禎十年
(1637年),距明之亡才六年耳(明亡於1644年),而著者初未嘗以世亂而廢學, 且曰「幸生聖明極盛之世,滇南車書縱貫遼陽(遼寧省縣名),嶺(南嶺)(音ㄐㄧㄠˋ, 邊界)宦商衡遊(指橫遊,自由旅行)薊北(河北省北部。薊,音ㄐㄧˋ。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末),其視燕、秦、晉、豫方物已成夷產。」方今天下之亂未必過於明季(明末),交通之利,研究之便,則十倍之。而學工者未嘗知固有之手藝,習農者不能舉南北之穀種,習經濟者不能言生活之指數。舊日之生產未明,革新之方案已出,故無往而不敗。觀於宋氏之書,其亦有以自覺也夫!


民國十七年太歲在戊辰首夏丁文江跋

【文章出處】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卷跋
作者:丁文江
【作者簡介】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江蘇泰興黃橋鎮人,中華民國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留學日本,期間他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為刊物撰文,後轉赴英國,研究動物學和地質學,獲得動物學和地質學雙學位。返國後參加滿清政府學部遊學畢業生考試,獲得「格致科進士」名銜。先後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任教。曾任
北京任工商部地質科科長,參與發起中國地質學會,任副會長。1923年曾與張君勱開展科學與玄學的論戰。


天工開物.png
上圖:天工開物(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