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jpg

引言

在失控教育現場,目睹那些以「幫助孩子」為名的反作用力!

親愛的孩子們:有天當你必須離開校園&家庭的舒適圈,迎接現實的種種考驗,世界仍能以你們為中心運轉嗎?

這是來自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一個台灣校園諮商老師的真實輔導紀錄。

這本書將凝視一味強調「高效學習」及一味崇尚「教室娛樂化」現況中,學子、教師及家長的各種迷思,以及校園教育在當前科技與社會潮流下的觀念衝擊。

本書作者任職於一所技校的輔導室,他在本書將以日記方式記錄下當前年輕學子對「學習」的誤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錯誤想像,以及當前教師的無力感(以及無心之中帶給學生們的挫折感),是攸關台灣家長、教師、青少年的教育省思。

自從教育改革被社會廣泛討論以來,台灣各級校園開始有了專業的心輔專業老師進駐後,本書不以談教育理念的大前提、高度概念出發,而是以日記的方式溫暖呈現他與學生、家長及同事的對話及事件,讓教育者及受教者關係人都能省思其間的問題。

在每篇諮商日記中,本書選錄的皆是「最普通」卻也最真實的問題──學習如果不是一步登天的事,一時學不好的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幫助及引導?這本書將試圖釐清一些當前台灣校園的難解之結……當學子們習慣於可以「無限轉移責任」的校園,同時也荒廢了他們從青春到自立的關鍵練習!


課業.jpg
上圖為統測考生。非當事人。

老師,這個又不考

我任教的科目是高三的「生涯規劃」,考量學生升學所需,我在高三下學期時,會常態性的出一個作業——要求學生撰寫簡歷和自傳。這個作業一方面具有協助學生整理自己的功能,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後續甄選入學的準備,同時還能讓我作為評量學生成績的依據。


這天,我批改了某個班一部分的作業後,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閒閒鎮是一個民風純樸,充滿人情味的地方,那裡就是我的故鄉。我生長在一個平凡卻美滿的家庭,爸媽採用民主的教養方式……。」

這是一段自傳中常見陳述自己家庭背景的敘述,原本的我沒有特別留意,但接著改下一篇時,又發現了同樣的陳述,沒多久,甚至有整篇一模一樣的自傳。

我上網仔細搜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抄襲自同一篇的網路範例。

後來我改到另外一個班,發現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自傳內容也都擷取自網路。由於人數眾多,加上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於是我公開在班上處理,這個班的輔導股長,也就是平常協助我處理課程事務的小老師,公開對我表達不滿。

「老師,大考在即,這個又不考,大家都覺得很浪費時間,也覺得很有壓力,老師,為什麼要寫這種作業?」平常斯文有禮的輔導股長,好像是替同學們發聲似的,理直氣壯地回應著。

【主編感想】
學生所言也不無道理,教師或許可思考,是否一定需要在這個衝刺時刻與大考強碰,讓原本希望學生學習的美意,因為考前開闢的戰場過多,導致學習上的分身乏術,課程時間上是否可以再做調整?


考試很重要,但不考的就不重要嗎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不列入考試範圍的,包括你能否負責任地完成本分這件事情如果你因為考試而放棄了許多應盡的本分,我想就算考試高分,你與考試無關的人生其他部分,都是岌岌可危的,再來,這份跟升學大考無關,但真的跟升學無關嗎?你們後續的甄選入學中的備審資料,就要求繳交自轉履歷。」我略微思考後,眼神直視著輔導股長回答。

「可是不是現在,這種小事可以考完大考以後再準備就好!」輔導股長依然理直氣壯。

「大考結束後很多同學開始不來,大考後不久,就要繳交備審資料,先準備並沒有壞處,而且高三也在大考後不久就畢業,沒有作業我如何評量?」我說明並解釋出這份作業與訂立繳交日期的緣由。

「我出了這份作業,並在你們繳交前,也給你們看了許多實際範例,如果有認真聆聽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要在時限內完成作業,很難嗎?」我在內心提醒自己,要控制好情緒,只陳述事實就好。

「不會很難。」輔導股長似乎冷靜了一點,搖搖頭後說道。

「確實不會很難,老師也沒有要為難大家的意思,這份作業能否完成,關鍵在於有沒有意願完成而已。況且,考試與用抄襲方式完成自傳並無因果相關,考試並無法成為合理化抄襲這件事的理由,不是嗎?」我接著問。

台下一片沉默。

「對於老師剛剛講的還有人有想要回應或提問的地方嗎?」我先看著輔導股長,隨後環顧全班後說道。

全班又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學生後來雖然沒再說什麼,但從學生當下的神情看來,很多是很不服氣的。所以我決定不再多說什麼,因為學生當下也聽不進去。學生重寫後補交回來的作業,再次驗證了他們內心的不甘願,很多人顯然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嚴重的事情,例如有的補交回來只有重寫抄襲的那一段;有的則是將原本抄襲的內容稍做字詞的微調,但整體內容與網路上的雷同度還是很高。

【主編感想】
如果希望學生不要抄襲,在制度設計上,是否逼得讓學生不得不抄襲?如果學生第二次繳交的結果依然無改善,教師的教育理念上的美意,是否真的植入學生內心?


類似的情形,這幾年越來越常發生。

幾次跟任教其他科目的老師閒聊後,我才發現學生抄襲網路訊息的行為不只出現在我的課,在其他課也是屢見不鮮。

過度舒適的危險

曾經有學生問我「為什麼上課這麼無聊,一點都不有趣」、「花這麼多時間讀這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我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又不會用到三角函數,學這麼難的東西到底要做什麼?」


說的也是,學這麼難的東西到底做什麼?現代的生活要用到的技能並不多,在這個講求效率與便利的年代,事情不是越便利簡化越快速有效越好嗎?許多的問題只要點點滑鼠就能找到答案,教越簡單不是越好嗎?

這些質疑與問題讓我想起了丹麥哲學家齊克果的故事。

1834年的某個星期天下午,有一位年輕人坐在咖啡廳抽雪茄。

他想到自己與一些事業有成的朋友相較之下,對世界沒有任何貢獻,只能隨著時間逐漸老去,他沉思道:

在這個時代有貢獻的人,知道如何讓生活越來越方便,而使人類獲益。有人發明鐵路,有人發明公車和汽船,有人發明電報,有人藉著把知識整理成簡短的手冊,最後,當代真正有貢獻的人,是藉著思想有系統地使精神存在越來越容易被人了解。

這個人便是齊克果。

他抽完一根雪茄後,接著再點燃一根,持續地沉思:

「你必須做點事情,可是基於你有限的能力,不可能再使任何事情變得更容易,你必須以和別人相同的人道主義,努力使某件事情變得更困難。」

他的結論是,當每個人都結合起來,努力讓所有事情都變得更容易時,就會產生過度舒適的危險。

齊克果睿智的結論,對當代不斷追求便利與速效的我們來說,正是最好的提醒。

當所有事情都變得太容易時,過度舒適會讓我們變得被動。我們會逃避每一個需要費力才能達到的事情,更加依賴唾手可得的現成答案,而這些前人所遺留的答案,未必真的適合我們,我們緊抓不捨,只是為了閃躲努力過程的辛苦。

如果沒經歷辛苦的努力過程,只坐享他人的成果,將無法長出自己的能力,充其量不過是他人的複製品。就如同那些抄襲網路範例的學生,當我要求他們靠自己的能力重新寫出自傳時,他們無法擺脫網路範例的影子,寫出自己的特色。

這些讓生活越來越便利的科技、越來越強調呵護孩子的制度,想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且過得更舒適的美意,有時卻造就出孩子只看見自己,不關心為自己謀利過程是否恰當,不認為負責與盡力是重要的一面。

大考結束後,我改完作業並發還給學生,學生一整個陷入無政府狀態,還問我說:「老師,你還要上課喔!」我講我的,台下滑手機的滑手機,多數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還有很多同學因為請假而缺席,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根本無法正常上課。隔沒多久,孩子們就畢業了。

其實我還有話想告訴這些親愛的孩子,但想講的常常都在升學大考後的課堂中,亂哄哄地蒸發了。

親愛的孩子,這個作業確實不考,但完成作業過程背後的處事態度,卻是會隨著時間不斷接受各種考驗的。

當你面對一個不想做,卻又是必須面對的責任時,你完成的過程與方式,不僅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也會影響你對自己的評價,更會影響將來待人處事的風格當你用抄襲走捷徑的方式去因應,別人會對你不信任,認為你連作業這種小事都這樣做了,其他的大事怎麼可能處理得好。相對的,當你願意腳踏實地地因應每件事情,別人和自己就都會願意相信,即使是小事,你也會全力以赴,大事更值得信賴。

親愛的孩子,老師改這份作業的過程並不比你寫輕鬆,你寫一份,老師改的卻是上百份,老師在意的不是華麗的辭藻、不是字數有多少,老師看重的是完成作業過程中,背後見微知著的處事態度,老師希望你可以從寫這個作業的過程整理自己、認識自己。

親愛的孩子,老師當然知道考試很重要,也知道這個考試不考,但考試不考的,往往才是影響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這個道理老師也是在經過無數個考試後,才體會到的,這樣,你懂了嗎?

燈.jpg

相關評論推薦

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同感推薦:

【臺南一中輔導主任──吳玟芷老師】

彥余是我的研究所同學,認識多年,他內斂、沉穩的特質以及對身邊人事物細膩的觀察融入在他的諮商風格中,同時也展現在此書中。樸質的文字寫出第一線輔導老師對現在的教育現場的體會與憂心,讓我心有戚戚焉。

的確,現在就是一個「三累」又「三輸」的狀態,學生、家長與教師在各自的角色苦與累,然後再把責任推給其他方,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似坊間強調諮商技巧或親子溝通的書籍,本書期待透過自省來讓每個人認回自己應負的責任,在成長的苦中學習成熟。

此外,書中所呈現晤談過程的對話也是一個小亮點,彥余所使用的問句以及引導個案思考的技巧,相當推薦給擔心初次晤談「不知如何問起」的新手諮商師與輔導教師。

【豐原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許哲修老師(諮商心理師)】
推薦──從學習中省思人生

收到彥余老師這本書稿,有機會先睹為快,讀了以後欲罷不能,讀完之後感觸良多,一定要向各位同學、老師、家長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跟以往很多強調「策略」、「速成」的書不太一樣,它不是在教我們如何「快速」的學習以達到「成功」,它教的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去一點一滴的「累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相信、對他人的尊重。它不求快、也不問成功與否;它求慢,帶我們看「辛苦」與「失敗」的箇中滋味。彥余老師透過這本書帶著我們瞭解「挫折」在人生當中的意義,這是我們在學校的課堂很少有機會體驗到的。

這本書看起來表面是在談如何學習,其實很多時候也談生涯,也就是放長遠思考,我們如何規劃自己的將來,但最終目標是直指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帶我們省思生命及生活的價值。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傳遞的一個觀念: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影響著未來、甚至在為未來做準備,你以為可以輕鬆可以走捷徑,將來都只會讓自己更辛苦,而我也認為現在的辛苦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回報自己,讓你看見每個時刻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我自己身為一位在校園工作的輔導老師,讀完彥余老師書中的各個案例,都能與自己工作現場所見所聞有所對照相互映證,對於書中各種殷殷提醒,也在讀的過程中感同身受。素聞彥余老師專精於存在主義治療與學習輔導,如今能夠把這兩個領域結合形諸文字,相信這本書能夠嘉惠諸多學子、老師及家長,在此鄭重推薦。

【弘光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陳彥樺老師(諮商心理師)】

本書每則文章精要,卻是作者個人生命及職場經驗淬鍊出的智慧結晶,語重心長,足見對莘莘學子的深切關懷與期待。作者關懷身處在不安與徬徨中的孩子,擔憂其懷揣著滿腹心事不知如何自處,甚至過早放棄嘗試更多可能性;也期待這些孩子能暫時放下不在意的武裝,去傾聽內心對了解自己、跳脫既定框架的渴望,進而從本書中得到面對困難的力量。

閱讀本書,彷彿感受到一位師長在耳畔輕聲叮嚀,亦提醒同樣身為家長和老師的讀者,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孩子本身的投入之外,另一項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營造孩子的成長環境。愛與關照是成長環境的基礎,但身體力行尊重與自我負責的價值,則是不容忽視的養分。

【北門農工輔導主任──陳雅惠老師(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身為助人者的初衷。就算在專業領域上耕耘了幾年,拿到了什麼資格與學位,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在助人的工作上,永遠都是心與心的接觸與交流,永遠都是在同一個高度上互動。


書中有一章〈老師也是過來人〉讓我感觸特別深。我想起了小說《哈利波特》裡,哈利教導同學使用咒語時所說的:「別忘了所有厲害的巫師,剛開始也和我們一樣,只是學生而已。」這樣用學生的高度看他的世界,好感動。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在學習,不是每個人都天生神力或含著金湯匙出生,我們都在每一步的抬起、踏下中,決定前進的方向和速度。身為助人者,身為老師,我們不能忘記過去這些躊躇的時刻,因為我們是過來人。

閱讀這些文字,我彷彿看到一如往常真摯的彥余,並肩坐在身旁,聊聊這些教學與輔導心得,搞笑還不時夾雜著專業知識,意圖使人長知識。

這不是一本訴說「輔導了,就一切沒事了」的書,這是一本真實的輔導實務,助人者和受助者一起在交流經驗中反思、成長的歷程。

這本書,提醒我在忙亂的生活中,記得為誰而活,以及與誰工作。

【武陵高中輔導主任──楊雯燕老師(諮商心理師)】

讀完《同學,你只是不想太累》一書,最有所感的就是,現今社會什麼都要講求快速,學習、戀愛或者休閒活動,甚至追求立竿見影。殊不知,許多的事情都是需要「磨練」,磨練需要時間、需要心力更需要投入,點點滴滴的累積方能推動一個人前進,乃至成就個人目標,彥余老師的書從學生、老師、家長三個角度提供關於學習、甚至人生功課該如何追求、陪伴等諸多很好的叮嚀提醒,推薦所有在追求夢想道路上,不知如何面對挑戰的人們閱讀。


考生.jpg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老師,這個又不考〉
本文摘自《同學,你只是不想太累》(大寫出版)
2018-05-28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87/3166184
文/郭彥余
【作者簡介】
郭彥余,擔任諮商心理師投入諮商實務工作多年,長年於教育界的第一現場服務,學校輔導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