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png
上圖:長城(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西漢知名學者、思想家,人稱賈生,曾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太傅、賈長沙。


賈誼22歲時,漢文帝即位,賈誼因吳公推薦當上博士,是當時漢朝政府聘用的博士當中最年輕的一位。賈誼見解精闢,文帝很欣賞,一年後被提升為太中大夫。

賈誼時常在朝堂上,譏諷漢文帝寵臣鄧通。漢文帝想任命賈誼擔任公卿,丞相絳侯周勃等老臣上書表態反對,認為賈誼「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後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輔佐長沙王。至長沙赴任的途中,賈誼對貶謫不滿,又聽聞長沙氣候潮濕多雨,以為自己會早死,心情悲觀失望,渡湘江時作〈弔屈原賦〉。賈誼在長沙度過三年多左遷生活,任長沙王太傅三年時,有象徵不祥的鵩鳥飛入房屋,賈誼有感而作〈鵩鳥賦〉,兩賦是他的騷體賦代表作,其辭賦可謂上承屈原、宋玉,下開枚乘、司馬相如,是從楚辭發展到漢賦的重要橋梁。

之後漢文帝突然想起賈誼,召賈誼回長安,問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關於此事後世李商隱頗為賈誼不平,有詩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為賈生不得重用而嘆息。

不久,漢文帝再拜賈誼為其子梁王的太傅。賈誼除承擔太傅責任以外,主要以寫政論文來表達個人觀點勸諫漢文帝,治安策論積貯疏〉、〈諫鑄錢疏〉是他這時的代表作。其政論文既有戰國縱橫家古文的餘風,又有法家韓非子等人論證嚴謹風格的影響,其政論文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梁王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沒有做好輔導親王的職責,終日哭泣,於第二年憂鬱而終,得年僅33歲。
司馬遷在《史記》中作〈屈原賈生列傳〉,班固《漢書》也有〈賈誼傳〉。

賈誼所撰政論專著為《新書》十卷,今存58篇,其中2篇有目無文,實為56篇,由西漢後期劉向整理編輯而成,最初稱《賈子新書》,後成為賈誼文集的專名。《新書》反映賈誼的政治經濟思想,開篇即為著名的〈過秦論〉,總結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張,闡述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也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賈誼的政論散文邏輯嚴密,感情充沛,氣勢非凡,體現漢初知識分子在漢帝國大一統創始期之積極進取,力圖建功偉業的豪情壯志,代表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

本文〈道術〉選自《新書》卷八,內容以問答形式,詳述「道」與「術」的內容。

 

賈誼.JPG

上圖:賈誼(圖片引自網路)


道術
 
曰:「數聞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實也。請問道者何謂也?」

對曰:「道者,所從接物也。其本者謂之虛,其末者謂之術。虛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無設施也。術也者,所從制物也,動靜之數也。凡此皆道也。」

曰:「請問虛之接物,何如?」
 
對曰:「鏡儀而居,無執不臧,美惡畢至,各得其當。衡虛無私,平靜而處,輕重畢懸,各得其所。
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虛而靜,令名自宣,命物自定。如鑑之應,如衡之稱,有舋和之,有端隨之,物鞠其極,而以當施之。此虛之接物也。」

曰:「請問術之接物何如?」

對曰:「人主仁而境內和矣,故其士民莫弗親也;人主義而境內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順也;人主有禮而境內肅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人主有信而境內貞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人主公而境內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也;人主法而境內軌矣,故其士民莫弗輔也。舉賢則民化善,使能則官職治,英俊在位則主尊,羽翼勝任則民顯,操德而固則威立,教順而必則令行。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明好惡則民心化,密事端則人主神。術者,接物之隊。凡權重者必謹於事,令行者必謹於言,則過敗鮮矣。此術之接物之道也。其為原無屈,其應變無極,故聖人尊之。夫道之詳,不可勝述也。」

曰:「請問品善之體何如?」

對曰:
「親愛利子謂之慈,反慈為嚚。

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孽。
愛利出中謂之忠,反忠為倍。
心省恤人謂之惠;反惠為困。
兄敬愛弟謂之友,反友為虐。
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為敖。
接遇慎容謂之恭,反恭為媟。
接遇肅正謂之敬,反敬為嫚。
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偽。
期果言當謂之信,反信為慢。
衷理不辟謂之端,反端為趽。
據當不傾謂之平,反平為險。
行善決衷謂之清,反清為濁。
辭利刻謙謂之廉,反廉為貪。
兼覆無私謂之公,反公為私。
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
以人自觀謂之度,反度為妄。
以己量人謂之恕,反恕為荒。
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
厚志隱行謂之潔,反潔為汰。
施行得理謂之德,反德為怨。
放理潔靜謂之行,反行為污。
功遂自卻謂之退,反退為伐。
厚人自薄謂之讓,反讓為冒。
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為戾。
行充其宜謂之義,反義為懵。
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為乖。
合得密周謂之調,反調為盭。
優賢不逮謂之寬,反寬為阨。
包眾容易謂之裕,反裕為褊。
欣熏可安謂之熅,反熅為鷙。
安柔不苛謂之良,反良為齧。
緣法循理謂之軌,反軌為易。
襲常緣道謂之道,反道為辟。
廣較自斂謂之儉,反儉為侈。
費弗過適謂之節,反節為靡。
僶勉就善謂之慎,反慎為怠。
思惡勿道謂之戒,反戒為傲。
深知禍福謂之知,反知為愚。
亟見窕察謂之慧,反慧為童。
動有文體謂之禮,反禮為濫。
容服有義謂之儀,反儀為詭。
行歸而過謂之順,反順為逆。
動靜攝次謂之比,反比為錯。
容志審道謂之枣,反枣為野。
辭令就得謂之雅,反雅為陋。
論物明辯謂之辯,反辯為訥。
纖微皆審謂之察,反察為旄。
誠動可畏謂之威,反威為圂。
臨制不犯謂之嚴,反嚴為軟。
仁義脩立謂之任,反任為欺。
伏義誠必謂之節,反節為罷。
持節不恐謂之勇,反勇為怯。
信理遂惔謂之敢,反敢為揜。
志操精果謂之誠,反誠為殆。
克行遂節謂之必,反必為怛。
凡此品也,善之體也,所謂道也。故守道者謂之士,樂道者謂之君子,知道者謂之明,行道者謂之賢。且明且賢,此謂聖人。

過秦論.png
上圖:賈誼.新書.過秦論(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曰:「數聞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實也。請問道者何謂也?」
譯文:
問:「我已經屢次聽說過『道』這個名稱,但尚未真正了解它。請問,『道』到底是什麼?」


對曰:「道者,所從接物也。其本者謂之虛,其末者謂之術。虛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無設施也。術也者,所從制物也,動靜之數也。凡此皆道也。」
譯文:
這問題的回答是:「『道』是我們與事物相接觸的方法。『道』的根本為『虛』,『道』的最終目的被稱為『術』。『虛』指的是它的精髓,平時沒有具體形式。而『術』是利用來掌控事物,包括它的運動和靜止。所有這些都是『道』的一部分。」

 

過秦論.png
上圖:賈誼.新書(圖片引自網路)


(二)


曰:「請問虛之接物,何如?」
譯文:
問:「『虛』如何與事物相接觸呢?」
 
對曰:「鏡儀而居,無執不臧,美惡畢至,各得其當。
譯文:
這問題的回答是:「以鏡為儀表,居於其中,無所執著,無所偏廢,對於美醜都能適應,各得其應有的位置。

衡虛無私,平靜而處,輕重畢懸,各得其所。
譯文:
如同天平一樣,無私無偏,平靜地處於其中,輕重之物都能恰如其分,各得其所。


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虛而靜,令名自宣,命物自定。如鑑之應,如衡之稱,有舋和之,有端隨之,物鞠其極,而以當施之。此虛之接物也。」
譯文:
明智的統治者,面向南方履行自己的責任,清澈而寂靜,讓名聲自行宣揚,讓事物自行安排。就像鏡子的反應一樣,如同天平的稱量一樣,有迅速應對的能力,有適時隨應的特質,能夠充分發揮事物的極致,並以此來施展它的功能。這就是『虛』的接觸事物的方式。」


過秦論.png
上圖:賈誼.新書.過秦論(圖片引自網路)


(三)

曰:「請問術之接物何如?」
譯文:

問:「『術』如何與事物相接觸呢?」

對曰:「人主仁而境內和矣,故其士民莫弗親也;
譯文:
這問題的回答是:「如果君主具備仁德,境內就會和諧,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對他親近;

人主義而境內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順也;
譯文:
如果君主有適宜的政策,境內就會有秩序,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順從;

人主有禮而境內肅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
譯文:
如果君主講究禮節,境內就會肅穆,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尊敬;

人主有信而境內貞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
譯文:
如果君主講信用,境內就會純正,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信任;

人主公而境內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也;
譯文:
如果君主公正無私,境內就會服從,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尊崇;

人主法而境內軌矣,故其士民莫弗輔也。
譯文:
如果君主依法治國,境內就會有秩序,因此士人和百姓都會協助。

舉賢則民化善,使能則官職治,
譯文:
提拔賢才就能使百姓德行善良,任用能者就能使官職治理有序,

英俊在位則主尊,羽翼勝任則民顯,
譯文:
有才華的人在位就會受到尊崇,有能力的人才會受到民眾的稱頌,


操德而固則威立,教順而必則令行。
譯文:
執行德行並保持堅固就能建立威望,教導順從並確定必行就能讓命令得到執行。


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
譯文:
明察聽取就不會受到蒙蔽,嚴格驗證就不會感到憂慮,

明好惡則民心化,密事端則人主神。
譯文:
明確喜好和厭惡就能使人民的心意改變,保守機密就能使君主明察神思。


術者,接物之隊。凡權重者必謹於事,令行者必謹於言,則過敗鮮矣。此術之接物之道也。
譯文:
『術』,是接觸事物的方式。凡是在權位上有重要地位的人,必須在事務上謹慎,執行命令的人,必須謹慎言辭,這樣才能避免錯誤和失敗。這就是術所接觸事物的方法。

其為原無屈,其應變無極,故聖人尊之。夫道之詳,不可勝述也。」
譯文:
它的本質是不屈服的,應對變化是無窮盡的,因此聖人尊重它。『道』的詳細內容,是無法盡述的。」


賈誼新書.png
上圖:賈誼.新書(圖片引自網路)


(四)

曰:「請問品善之體何如?」
譯文:
問:「請問什麼是『品善』的本質?」


對曰:「親愛利子謂之慈,反慈為嚚。
譯文:
這問題的回答是:「親愛自己的子女稱之為慈愛,相反則為過分溺愛。

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孽。
譯文:
子女愛護父母稱之為孝順,相反則為不孝。

愛利出中謂之忠,反忠為倍。
譯文:
對於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稱之為忠誠,相反則為背離。

心省恤人謂之惠;反惠為困。
譯文:
心中體察關懷他人稱之為惠慈;相反則為冷漠無情。

兄敬愛弟謂之友,反友為虐。
譯文:
兄長尊重並愛護弟弟稱之為友愛;相反則為虐待。


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為敖。
譯文:
弟弟尊重並愛護兄長稱之為敬悌;相反則為不恭順。

接遇慎容謂之恭,反恭為媟。
譯文:
待人接物謹慎謙虛稱之為恭敬,相反則為虛偽欺詐。

接遇肅正謂之敬,反敬為嫚。
譯文:
待人態度莊重正直稱之為敬重,相反則為傲慢自大。

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偽。
譯文:
言行一致一貫稱之為忠誠貞潔,相反則為虛假欺詐。

期果言當謂之信,反信為慢。
譯文:
遵守諾言言出必行稱之為信實,相反則為輕慢不負責。

衷理不辟謂之端,反端為趽。
譯文:
心思內外一致稱之為正直,相反則為粗俗無禮。

據當不傾謂之平,反平為險。
譯文:
立足穩固不偏不倚稱之為平正,相反則為險惡不安全。

行善決衷謂之清,反清為濁。
譯文:
以公正的心意行善被稱為清淨,相反則為污濁。

辭利刻謙謂之廉,反廉為貪。
譯文:
言辭正直謙虛被稱為廉潔,相反則為貪婪。

兼覆無私謂之公,反公為私。
譯文:
公平無私為公正,相反則為私心。

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
譯文:
直接而不曲折被稱為正直,相反則為邪惡。

以人自觀謂之度,反度為妄。
譯文:
從自身的角度去觀察他人被稱為度量,相反則為妄自專橫。

以己量人謂之恕,反恕為荒。
譯文:
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被稱為寬容,相反則為冷漠無情。

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
譯文:
對他人感同身受並憐憫稱為慈悲,相反則為冷漠忍耐。

厚志隱行謂之潔,反潔為汰。
譯文:
在心志上追求高尚而行為謹慎被稱為潔淨,相反則為虛華敷衍。

施行得理謂之德,反德為怨。
譯文:
實踐正義並符合道德準則被稱為德行,相反則為怨恨嫉妒。

放理潔靜謂之行,反行為污。
譯文:
思想明朗而行為樸素被稱為行為端正,相反則為邪惡墮落。

功遂自卻謂之退,反退為伐。
譯文:
在功成名就之後謙遜被稱為退讓,相反則為自誇自滿。

厚人自薄謂之讓,反讓為冒。
譯文:
對人寬厚對自己嚴格稱為謙讓,相反則為衝犯魯莽。

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為戾。
譯文:
心中包容愛和關懷被稱為仁慈,相反則為殘忍無情。

行充其宜謂之義,反義為懵。
譯文:
按照恰當的方式行事被稱為義,相反則為迷糊無知。


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為乖。
譯文:
剛與柔得到適度結合被稱為和諧,相反則為不協調。


合得密周謂之調,反調為盭。
譯文:
充分符合周密而緊密結合被稱為調和,相反則為混亂紊亂。


優賢不逮謂之寬,反寬為阨。
譯文:
對優秀人才的不及被稱為寬容,相反則為狹隘固執。


包眾容易謂之裕,反裕為褊。
譯文:
包容眾多且容易處理被稱為寬裕,相反則為狹窄。


欣熏可安謂之熅,反熅為鷙。
譯文:
感到快樂並帶來安寧被稱為熅,相反則為憤怒煩躁。


安柔不苛謂之良,反良為齧。
譯文:
安定柔和而不苛求被稱為良善,相反則為吹毛求疵。


緣法循理謂之軌,反軌為易。
譯文:
依循法則和理性被稱為軌範,相反則為隨意妄為。


襲常緣道謂之道,反道為辟。
譯文:
依循常道和道義被稱為正道,相反則為邪門歪道。


廣較自斂謂之儉,反儉為侈。
譯文:
克制自己並節制開支被稱為儉約,相反則為奢侈浪費。


費弗過適謂之節,反節為靡。
譯文:
適度而不過分地花費被稱為節制,相反則為放縱濫用。


僶勉就善謂之慎,反慎為怠。
譯文:
勉力追求善行被稱為慎重,相反則為懈怠怠惰。


思惡勿道謂之戒,反戒為傲。
譯文:
意識到惡行並避免走錯路被稱為戒慎,相反則為傲慢自大。


深知禍福謂之知,反知為愚。
譯文:
深刻理解禍福報應被稱為明智,相反則為愚昧無知。


亟見窕察謂之慧,反慧為童。
譯文:
迅速觀察並洞察情勢被稱為聰慧,相反則為愚蠢幼稚。


動有文體謂之禮,反禮為濫。
譯文:
行為具有文雅風範被稱為有禮,相反則為粗俗不禮。


容服有義謂之儀,反儀為詭。
譯文:
容貌與服飾符合規範被稱為儀式,相反則為狡詐虛偽。


行歸而過謂之順,反順為逆。
譯文:
按照正常次序行進被稱為順,相反則為逆。


動靜攝次謂之比,反比為錯。
譯文:
動作與靜止相互配合被稱為比,相反則為錯亂。


容志審道謂之枣,反枣為野。
譯文:
外表與內心符合道德準則被稱為正直,相反則為邪惡。


辭令就得謂之雅,反雅為陋。
譯文:
言辭和措辭得體被稱為雅致,相反則為粗俗。


論物明辯謂之辯,反辯為訥。
譯文:
對事物進行明確辯論被稱為善辯,相反則為說話含糊不清。


纖微皆審謂之察,反察為旄。
譯文:
對於微小的事情都能審慎判斷稱之為察覺,相反則為粗心。


誠動可畏謂之威,反威為圂。
譯文:
真誠而有威力稱之為威嚴,相反則為軟弱。


臨制不犯謂之嚴,反嚴為軟。
譯文:
面臨規章制度不敢違反稱之為嚴謹,相反則為懈怠。


仁義脩立謂之任,反任為欺。
譯文:
以仁義為基礎修養和建立稱之為正當,相反則為欺詐。


伏義誠必謂之節,反節為罷。
譯文:
遵從正義必定稱之為節制,相反則為放縱。


持節不恐謂之勇,反勇為怯。
譯文:
保持著節制而不恐懼稱之為勇敢,相反則為膽怯。


信理遂惔謂之敢,反敢為揜。
譯文:
對於信仰和原理的堅持稱之為敢於冒險,相反則為躊躇。


志操精果謂之誠,反誠為殆。
譯文:
意志和行為的堅定果斷稱之為誠懇,相反則為危險。


克行遂節謂之必,反必為怛。
譯文:
克服困難並堅持節制稱之為必然,相反則為猶豫不決。


凡此品也,善之體也,所謂道也。
譯文:
這些『品』都是『善』的體現,所謂的『道』。


故守道者謂之士,樂道者謂之君子,知道者謂之明,行道者謂之賢。且明且賢,此謂聖人。
譯文:
因此,守持道德的人被稱為士,樂於追求道德的人被稱為君子,了解道德的人被稱為明者,實踐道德的人被稱為賢者。而兼具明智和高尚品德的人則被稱為聖人。」

賈誼新書.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