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題解
本文選自《天工開物》。天工,出自《尚書》:「天工人其代之」,指大自然的巧藝要由人類代為完成;開物,出自《易經》:「開物成務」,指開發各種物資,以建立經濟與社會制度。《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卷前皆有緒言,概略敘述作者於該領域的觀察、體會、評論。書中記載明代農業與手工產業的技術發展樣貌,配合插圖解說,忠實呈現當時的科技概況,是中國第一部研究農工技術的專著,堪稱當時中國技術的百科全書。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
〈舟車緒言〉為〈舟車〉的卷首緒言,文中指出交通工具對人與物的流通有莫大功勞,並為當初的發明者不被後人重視而叫屈。文中點出器物基本功用的同時,也跳脫日常觀點,從宏觀的社會、經濟與文化層面切入,指出該物的重要性,間接告訴讀者: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品,背後都藏有值得重視的技術與知識價值。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約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年(1666),年約八十。宋應星喜好遊歷,中舉後五次赴京參加會試皆落榜,然而在南來北往過程中,卻得以接觸許多農工技術,增廣見聞,為日後的著述打下基礎。崇禎七年(1634)出任分宜縣教諭一職,期間寫作不輟,完成生平多數著作。後官至亳州知州,明亡後棄官回鄉,以此自終。宋應星的著作題材多樣,除詩文、科學技術外,也有政論、歷史、雜文等作品,然今多散佚,僅《天工開物》等少數作品傳世。其中《天工開物》也一度失傳,直至民國初年才在學者與藏書家的搜羅下,從日本尋得舊本並重新刊行。該書對傳統科技資料的整理貢獻殊偉,英國漢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將宋應星與十八世紀主編百科全書的法國思想家狄德羅(Dini Diderot)相比,稱之為「中國的狄德羅」。
上圖:顧愷之.列女仁智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天工開物 舟車緒言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貿遷,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類哉?人有貴而必出,行畏周行;物有賤而必須,坐窮負販。四海之內,南資舟而北資車,梯航萬國,能使帝京元氣充然。何其始造舟車者,不食尸祝之報也?浮海長年,視萬頃波如平地,此與列子所謂御泠風者無異。傳所稱奚仲之流,倘所謂神人者,非耶?
【文章出處】
《天工開物》
〈舟車.緒言〉
原作者:宋應星
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註釋翻譯
宋子(宋應星自稱)曰:人群分(即「分群」,指分居各地)而物異產(物產各地不同),來往貿遷(貿易,指貨物的運輸與交流),以成宇宙(世界、社會)。
譯文:
宋先生說:人群分居各地而物產也各不相同,由於人們的相互往來與貨物的貿易交換,才構成這個世界。
◎先從經濟角度切入,說明人和物的交流構成社會,社會是因為人與人互相交流和貨物來往貿易而構成。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即「藉何」,憑什麼。藉,憑藉)有群類(人類社會)哉?
譯文:
如果人們各自分居而年老死去,彼此不相往來,憑藉什麼構成人類社會呢?
◎反過來說,如果各自分居、互不交流,人類社會即瓦解。
人有貴而必出,行畏周行(在外行走時害怕四處走動而過於勞累。周行,四處行走);物有賤而必須,坐(因為)窮(物資缺乏)負販(負販,擔負貨物販賣)。
譯文:
顯貴而必須外出的人,在外行走時害怕四處奔波而過於勞累;便宜而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會因為有所匱乏而需要商人運輸販賣。
◎接著說明人與物無論貴賤與否,都需要仰賴舟車,協助行動或運輸。人須仰賴交通工具運輸。物也須仰賴交通工具流通。
四海(天下各處。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故稱天下四方為四海)之內,南資(憑藉、依靠)舟而北資(憑藉、依靠)車,梯航(為「梯山航海」的縮語,指翻越山嶺、渡過海洋,比喻長途跋涉。梯,攀登)萬國(四處、各地),能使帝京元氣充然。
譯文:
在國內,南方依靠船隻而北方依靠車輛,人們長途跋涉到各地進行貿易,才能讓國家京都繁榮壯盛。
◎作者讚嘆舟車帶來的方便與繁榮。在交通工具的輔助下,各地得以往來貿易,也因此經濟活絡,城市及國家得以繁榮。
何(為何)其始造舟車者,不食尸祝之報(得不到後人的崇敬。食,承受、享有。尸祝,古代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引申為崇拜、尊敬。尸,音ㄕ)也?
譯文:
既然如此,為什麼最早造出船隻、車輛的人,卻得不到後人崇敬的回報呢?
◎話鋒一轉,作者為舟車發明者的不受重視而抱屈。
浮海長年,視萬頃波如平地,此與列子(戰國時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傳說他能御風飛行)所謂御(駕馭)泠(音ㄌㄧㄥˊ,輕而柔和)風者無異。
譯文:
有些人長時間在海上駕船航行,將廣闊的波濤看作是平地一般,這和列子所說「駕著輕風飛行」的情況沒什麼不同。
◎舟船航行輕快平穩,作者以「御泠風者」形容其神奇。
◎作者認為。發明舟船的人不只對社會貢獻巨大,更憑藉自己的智慧,讓後人有了彷彿道家神人的憑虛御風之能。
傳所稱奚仲(夏禹時掌管造車的官員,相傳是馬車的發明人)之流,倘(音ㄊㄤˇ,如果)所謂神人者,非(有何不可)耶?
譯文:
史傳中記載的馬車創始者奚仲這一類人,如果說他們是得道高人,又有何不可呢?
◎最後提醒世人重視始造舟車者的貢獻,指出發明舟車的人,與得道高人地位相等。
◎「神人」呼應前文「御泠風者」。
◎全文旨在說明交通工具的重要,並喚起人們對發明者的崇敬,值得世人的感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