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時代,是什麼組成了我們的恐懼?
人如果是一連串的記憶組成的生物,我們的每一段回憶都影響了我們的「世界觀」。
我們如何認知,如何感受,都受到了無數「記憶」影響,於是,敲了一輩子釘子的木匠眼裡,世界對他來說就像某種釘子,對於一個不斷實現夢想的夢想家來說,世界再糟,都像一顆太陽一樣,引起了他的「趨光性」。
透過這些「記憶」,形成了我們「認知」,於是我們對於事物一種「觀點」,一種詮釋事實的觀點,就像Wondero的小戴,參與了非常多第一線的社會運動,他在看待一個社會議題的時候,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角度,他的意見,往往呈現了不同的觀點。
而不同的「時、地、物」,則又形成了我們的「立場」,於是很多人「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另一方面,有跟夥伴一同工作經驗的人,可能明顯感覺的到,多半的情況下只能「不在其位不謀其職」。
而有了「觀點」跟「立場」之後,便造就了我們腦海裡的可能選項,我們再去做出「選擇」。而一連串的選擇造就了人生。
(編按:記憶形成認知(觀點),觀點轉為立場(時空),立場影響選擇,選擇造就人生。)
以這樣的角度來看,人某個程度上(當然不是100%),是由一連串的記憶所組成的動物。就算努力的「獨立思考」,不可否認的,我們很多時候囿於自己接觸過的記憶。
這是壞事嗎?倒不是,大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進一步的被囿於現狀,或是能打開心胸,接受改變。
那麼,回到人是一連串記憶所形成的角度,我們再去問:人又是如何看待恐懼這件事?
小時候,只要一個人待在黑漆漆的角落,我便感到非常害怕,我總覺得櫃子裡頭會有東西跑出來。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手跟腳縮進棉被裡頭,似乎四肢若碰到室內流竄的黑暗,就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有一樣的經驗嗎?)
這樣的恐懼,在我明白「電燈」可以「幹掉」黑暗之後,就少得多了。但長大後,仍免不了這種因為「黑暗」而腎上腺素激增的感覺,每當我獨自一人走在黑暗中,這樣的緊繃感便會再度發作。
尤其一次跟朋友出去玩,在深山,有兩個朋友喝醉酒,在大家聊得正火熱的時候,這兩個傢伙突然消失了,大家睡得睡,倒得倒,不太醉的我便起身去尋找這兩個朋友。漫步在無光的山林間,風從髮跟吹來,空氣裡的安靜夾著蟲的吵雜,草的聲音伴隨著土的濺起,突然從背後顫起的陰寒,又再度提醒了我,作為一個脆弱的生物對於黑暗該有的恐懼。
我覺得這是很合理的,因為「黑暗」,肉眼就看不見,人是很依賴視覺的動物,一旦看不見,就難以防備野獸,或是有攻擊意圖的人,如果選擇「緊繃」,沒遇到「萬一」,也不會發生事情。但如果一點都不緊張,甚至根本不去注意,「萬一」出了事情就糟了。
情況一:選擇害怕,提高注意力。如果有野獸出現,可以跑得比較快,如果沒有野獸出現,只是嚇白幾根頭髮。
情況二:選擇不在乎,漫不經心。如果有野獸出現,跑比較慢,然後就…。如果沒有野獸出現,沒事。
「情況一」來說,「恐懼」讓人提高了生存的機率,因為這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人類的本能害怕著真實世界的黑暗,最少,我還沒看過小孩子不怕 一個人獨處在黑暗中的。(我姐的兩個小孩對於「黑暗」也是痛恨至極。)
但是,有種抽象的黑暗,現在的「工業人」,恐怕比怕黑更加害怕。有了電燈之後,「工業人」不再害怕真實的黑暗,我們相信「Light is everywhere.」
在高聳的山上,我們拉起了高壓電,在最陰森的地底礦坑,我們點起了燈,人類在工業文明的進化過程中,似乎越來越不害怕真實的黑暗,也越來越不注意跟生存有關的安全問題(小至酒駕,大至環境危機)。
那麼,我們不再恐懼了嗎?
不,我們更加害怕。我們普遍的更加恐懼,儘管工業文明透過「用最小的成本製造最多的產品跟服務」,滿足了許多人的生理需求,但我們的心理卻更加的沒安全感,更加的害怕。
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穩定」有種瘋狂的激渴,對於「未知」有種小孩被關在黑暗的房間裡的害怕。
我的爺爺是打仗的,小戴的阿嬤是務農的,他們也有恐懼:吃不飽、沒地方住、穿不暖,沒有辦法傳宗接代,但他們不太能懂工業時代蘊釀出來的恐懼。認識老農的話,會發現他們多半有種「敬天愛人」的心情,對於「天」有種深深的敬畏,靠天吃飯,常常一年的收成,一陣大雨就沒了,對於天只有一種敬畏,甚至是一種無奈,卻很少對於「不穩定」感到恐懼。(於是小戴說過,老農對於政策都最認命…)而對我爺爺的話,一生都在戰場裡度過,也是一個對於真實的黑暗恐懼,勝過對於「不穩定」感到恐懼的人。
以他們的觀點來看,恐怕很難理解工業人的恐懼。
家境不好,高中要靠領餐卷才過得去,有一次去學務處領餐卷的時候,要連簽兩個名,但有一格名字稍稍簽出了格子外,只見行政人員突然暴怒,對我吼了好一陣子:「你不能兩個簽不一樣!」
我摸摸鼻子給她罵了十分鐘後,上課鐘聲響了,我問道:「請問這個簽超出格子,會導致行政作業上的問題嗎?」
「不會。」她答道。
「那為什麼你要這麼生氣呢?」我問道。
「因為我很不喜歡不一樣,我不喜歡改變,你以後來領,都簽一樣,懂了嗎?」
「為什麼不喜歡改變呢?」冒著以後可能要餓肚子的風險,我繼續問著。
「沒有為什麼,我就是不喜歡。」
過了幾年後,我發現,「穩定」是臺灣社會裡的一大張力,這個穩定,如果更詳細去解釋,並不是「小心為上」,而演變成「保持現狀」,因為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小心為上」的策略應該是「求新求變,力求圖治」,但是今天,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裡普遍的是「我不喜歡改變」。
我們的恐懼進化了,進化成一種「保持現狀」的追求。
我們恐懼改變,從個人、體制到大的社會系統都害怕著。如果是恐懼著「變得更壞」就算了,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恐懼變得更好」,因為我們喜歡「保持現狀」多過「追求更好」,我們喜歡待在危險的「舒適圈」多過求新求變的「勇氣區」,我們寧可待在一成不變的漂亮沉船裡,也不願在強風中狼狽的展翅飛翔。
這無疑是一種抽象的「黑暗」。人們不再恐懼真實的黑暗,卻開始害怕起抽象的黑暗來。
這樣的恐懼是怎麼來的呢?如果人是一連串記憶的動物,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恐懼?
基本上,我們觀察出了三大原因,Wondero未來將會透過各個方法去累積這部份的見解。這些創造了我們大部份的記憶,這些記憶造就了我們的認知,這些認知給了我們觀點跟立場,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選項,很大一部份是被這些觀點跟立場累積出來的。
是這些,造就了「困於恐懼」跟「勇往直前」的分野,造就了「保持現狀」跟「求新求變」的差別,也造成了「舒適圈」裡的船難,與「勇氣區」裡的挑戰者的差別。
這些,某個程度造成了目前年輕人最大的問題。迷失,成為了時代變遷下游離飛散的鬼魂,失去了指引,卻又囿於大環境的氛圍,一邊迷失,一邊因為恐懼而保持現狀,這對臺灣的這個關鍵階段,無疑是一種最大的損失。
這嚴重的問題的成因,目前觀察出來了三個面向,第一,教育的影響。第二,媒體的窄化。第三,「工業人」造就的社會結構(影響包括了社會、經濟、環境)。以上三者並不是獨立的三個選項,而是彼此糾結的三條鏈子。
我們從許多的觀察中看見了一些蛛絲馬跡,但尚不足以去論述出一個更大的脈絡,我們還沒辦法更清楚的提供出洞見,看穿糾葛的因果網絡,但Wondero會從四月開始,從各個子議題不斷累積,希望可以更有系統的去闡述這個這些大問題,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努力,啟發到更多跟我們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困惑的人,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不在對這個抽象的「黑暗」感到恐懼。
我們相信,如果「現在這個時代」,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最黑暗的時代」,能多任何一個人,因為與我們連結而產生共鳴,因為我們思考過後的觀點而感受到了啟發,因為我們的聲音而感到「充滿了電」,除此之外,並進一步蛻變成了勇氣區裡的挑戰者,那正是我們努力的核心價值之所在。
【文章出處】
《WO! 世界需要一個驚嘆!》
〈迷失的時代,是什麼組成了我們的恐懼?〉
2013-03-27
網址:https://woundero.wordpress.com/2013/03/27/fear/
文/Wondero
【作者簡介】
自稱三個妄想改變世界的傻瓜,成立了Wondero部落格(Wondero = wonder+Wo!),發表對社會議題的看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