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扣.jpg


古人下身到底穿什麼?

上衣下裳

古代人的衣服相當繁複,不像現代的衣服那樣方便舒服。

據《易經》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也就是說,那時候華夏的老祖宗都是穿衣裳的。衣裳更準確的說法,應該稱為「上衣下裳」。


衣裳.jpg
上圖:上衣下裳(帝王)
衣裳.jpg
上圖:上衣下裳(禮服)
玄端.png
上圖:玄端(禮服)


衣服各部位的名稱

古代的衣服,各部位有不同名稱,表明古人對於衣冠細節的重視。

其中,衣服名稱入詩詞古文較常聽到的,如:左衽、青衿、淚滿襟、拂袖而去、聯袂、分袂......而青衿為學子的衣服,因此常作為學生的借代。

這些名稱仍保留到今天使用的,還有領、襟、袖這些字。


青衿.png
上圖:青衿
古人衣服.png
上圖:古代衣服各部位名稱


古人下半身的裡面

在秦漢之前是沒有褲子,古人所謂的褲子,和現代的小孩子穿的開襠褲幾乎可一較長短,都是裸露著襠部,但比現在的開襠褲還露的多,古人稱做「脛衣」。

春秋戰國以車戰為主,一直要到戰國七雄之一的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為了騎兵騎馬方便,才產生現代意義的褲子。


「脛」(音ㄐㄧㄥˋ)在古代名詞解釋為小腿,「脛衣」顧名思義,可以解釋為穿在小腿上的衣服。脛衣只有兩個單獨的褲管,穿的時候綁在腿上,自然沒有褲襠部分。如果非要用現今某種衣物作為參考的話,可以把它想像成女性所穿的絲襪,甚至是情趣褲襪。

在古代,成年人不能穿著「脛」出門,這種不雅的事情肯定不能出現。於是便有了「裳」,裳可以解讀為一種衣裙,它的主要功能遮蔽下體。

脛衣.jpg
上圖:脛衣
開襠褲.png
上圖:開襠褲
脛衣.png
上圖:合襠褲、尖角褲、脛衣
脛衣.jpg
上圖:脛衣
赫哲族魚皮褲.png
上圖:赫哲族魚皮褲


由衣服衍生的坐姿問題

因此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古人多半跪坐,除了硬體條件還不夠完善,凳子椅子還沒有出現(椅子在五代以後才從外族傳入),以前,只能席地而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只有跪著坐,外面再蓋上衣裳,自己的某些私密部位,才能很好的遮蓋住。

上古先秦時因為衣服條件的限制,從中衍生出一套繁複禮儀的坐姿,不同坐姿代表不同的禮儀意義。從最莊重到最失禮的姿勢,依序是:長跪→坐→踞→箕踞。

延伸閱讀:

坐有坐相----古人的各種坐姿

坐姿.png
上圖:蹲踞、箕踞、長跪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