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文以曹劌爲主角、魯莊公爲配角,通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採取的戰略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
本文對戰爭原因和戰前雙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寫,對戰爭過程也只是用「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對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寫得很詳盡。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於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曹劌論戰
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文章出處】
《古文觀止》
(轉引自《左傳》)
〈曹劌論戰〉
原作者:左丘明
註釋翻譯
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音ㄍㄨㄟˋ)請見。
譯文:
春天,齊國軍隊侵略我國(編按:指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
其鄉人曰:「肉食者(居高官位者)謀(謀劃)之,又何間(參與)焉?」
譯文:
曹劌請求進見魯莊公。他的鄉人說:「高官厚祿者自然會謀畫,又何必去參與其中呢?」
劌曰:「肉食者鄙(淺薄,目光短淺),未能遠謀。」乃(於是)入見。
譯文:
曹劌說:「在位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去進見魯莊公。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養),弗(不)敢專(獨佔)也,必以分(分享)人。」
譯文:
曹劌問莊公憑藉什麼作戰?莊公說:「舒適美好的衣服,不敢專有,一定分給他人。」
對曰:「小惠未偏(普遍),民弗(不)從(跟從)也。」
譯文:
曹劌回答說:「小的恩惠無法普遍,人民是不會跟從的。」
公曰:「犧牲(牛羊祭品)玉帛,弗(不)敢加(虛報誇大)也,必以信(誠信)。」
譯文:
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虛報誇大,一定對神誠信。」
對曰:「小信未孚(信任),神弗(不)福(降福)也。」
譯文:
曹劌回答說:「小的誠信無法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會降福的。」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依據實情判斷處理)。」
譯文:
莊公說:「大小的訟案,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依照實情處理。」
對曰:「忠(盡忠本職)之屬(類)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隨行)。」
譯文:
曹劌回答說:「這是忠於人民的表現,可以一戰。出戰時,請讓我跟從。」
公與之乘(共乘),戰於長勺。公將鼓(擊鼓進軍)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譯文:
莊公和曹劌共乘一部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交戰。莊公準備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齊軍擊了三次鼓後,曹劌說:「可以了。」齊軍戰敗。
公將馳(追擊)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車輪痕跡),登軾(車前作為扶手的橫木)而望之,曰:「可矣!」遂逐(追擊)齊師。
譯文:
莊公準備追擊,曹劌說:「還不行。」曹劌下車察視齊軍的車輪痕跡,再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說:「可以了。」於是追擊齊軍。
既(已經)克(戰勝),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擊鼓進軍)作氣,再(第二次)而衰,三(第三次)而竭(用盡)。彼竭我盈(旺盛),故克之。
譯文:
戰勝後,莊公問曹劌為何如此做。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士氣振作,再擊鼓就衰退,第三次擊鼓就竭盡了。他們士氣竭盡我們正飽滿,所以能打敗齊軍。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埋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譯文:
大國,虛實難以料測,怕有埋伏。我看齊軍的車輪混亂,旌旗歪倒,所以才敢追擊他們。
- Sep 17 Tue 2019 19:20
▲「一鼓作氣」的故事----《左傳》:曹劌論戰(原文+翻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