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png
上圖:菩提樹

神秀和尚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譯文:
人的身體像一棵菩提樹,人心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鏡子。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譯文:
人要常常勤勞的擦拭它,可別它沾到灰塵。

【文章出處】
《六祖壇經》
〈機緣品〉
原作者:六祖慧能

說明:

本偈為神秀和尚所作,內容在說明一個修行者要勤於修行,時時刻刻保持心靈的潔淨,不要讓自己沾染到惡念惡習。但以禪宗的最高境界來看,這種「勤於修行」的態度,是一種「刻意」「有為」的作為,已經是「有心」。同時,把世界區隔成「清潔」與「污穢」,「光明」與「黑暗」......都是一種對立二分的「分別心」,並不是最高的開悟境界,但仍是適合多數修行人的基礎用功方式。

這種修行方式,稱為「漸教」(漸進的教法)或「方便教」(接引入門的教法),神秀和尚也成為「北宗」的開創者。


僧侶.jpeg

六祖慧能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譯文:菩提樹本來就不是「菩提樹」,明鏡臺也不是「明鏡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譯文:(在悟者「空」的境界中,)本來就沒有什麼區別,(既然潔淨不是潔淨,灰塵也不是灰塵,)又從哪裡沾惹到塵埃呢?

【文章出處】
《六祖壇經》
〈機緣品〉
原作者:六祖慧能


說明:

本偈在佛教禪宗中非常有名,作者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內容是針對上面神秀和尚(慧能的師兄)而來,在形容真正開悟者的境界,是不拘泥於外相,沒有對立與分別,「菩提樹」「明鏡臺」本來就是人類造出來的名詞,只是人自己的認知,不是大自然本身(或上帝本身)的認知,所謂「清潔」與「污穢」,「光明」與「黑暗」......都是人類造出來的形容詞概念,潔淨不是潔淨,灰塵也不是灰塵,與真正的事物無關,在大自然本身(或上帝本身)而言,一切不應有分別,萬物是平等的,所以人為概念不應取代萬物的實質,一個真正開悟者其實沒有物我之間、概念之間的對立與分別。

這種修行方式,稱為「頓教」(頓悟的教法)或「究竟教」(最高境界的教法)。六祖慧能也成為「南宗」的開創者。


打坐.jpeg

【文章說明】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