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詩選自《詩經.小雅》 。詩經各篇,本無標題,後人截取各詩首句數字作為篇名。本詩的篇名,就是取首句濃縮而成。
蓼,音ㄌㄨˋ,蓼蓼,植物茁壯長大的樣子。莪,音ㄜˊ,一種草本植物,嫩葉可食,味道香美,古人多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徵。蓼莪是指茁壯而美好的莪草,用以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殷殷期許。
全詩從人子的立場,以誠摯的情意,感念父母養育的恩德,並以不能終養父母為憾,表達出天下孝子的心聲。全詩共分六章,以反覆的詠嘆、沉痛的呼告,寫出孤子的愁思與憾恨。「生我」、「鞠我」等連續九個短句,則遞寫父母的撫育之勞,寄寓深刻的感念。前人曾給予「幾於一字一淚,可抵一部孝經讀」的評語,可見本詩感人至深,堪稱千古名作。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作品出處】
《詩經.小雅》
〈蓼莪〉
原作者:不詳
註釋翻譯
(一)
譯文:
看到那長大了的莪蒿,沒有長成莪草應有的美好模樣,卻長得像是蒿草。
想到可憐的父母為了生養我,是受盡那麼多的勞苦!
(二)
譯文:
看到那長大了的莪蒿,沒有長成莪草應有的美好模樣,卻長得像是蔚草。
譯文:
想到可憐的父母為了生養我,是受盡那麼多的勞累!
(三)
譯文:
酒瓶如果空了,是酒甕的恥辱(比喻父母不能得到奉養,是兒女的恥辱)。
譯文:
我這種無父無母的孤兒,雖然活著,還不如早早死去算了!
譯文:
我沒有了父親能依賴誰?我沒有了母親要依賴誰?
出門在外,則滿懷悲傷,回到家裡,也沒有回家的感覺。
(四)
譯文:
父母生下我,父母養育我,
譯文:
父母撫愛我,哺育我,養大我,教導我,
譯文:
父母眷顧我,反覆呵護我,進進出出都懷抱著我。
想要報答父母恩德,但父母的恩德如上天一般廣大無窮,不知如何報答!
(五)
譯文:
南山巍峨高大,暴風又快又猛的吹起。
譯文:
人人沒有不能善養父母,為何只有我遭到這樣的禍害!
(六)
譯文:
南山巍峨高大,暴風又快又猛的吹起。
人人沒有不能善養父母,只有我不能終養父母!
賞析
本詩是孝子感懷父母恩德,遺憾未能終養父母的作品。詩中首先表達辜負父母期望的遺憾;其次則深刻描繪失去父母的悲哀,並細膩寫出孤兒倉惶無助的神情;接著具體鋪寫父母養育子女的辛勞,以「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將感恩之情推到頂點;最後由景生情,感嘆人事的無常,引發他人皆能奉養父母、自己獨獨不能的無盡憾恨。
全詩共分六章,首二章和末二章均為四句疊詠的形式,只變換少數字句來反覆詠嘆,造成迴旋跌宕的節奏感,使主題鮮明,感情的表現也更為豐沛。中間二章,各為八句,鋪陳詩義,各有作用。全詩可謂首尾勻稱,章法謹嚴。在寫作手法上,本詩還有三個特點值得深入體會:
一、兼具賦比興三種表達手法。首二章為「比」,以莪、蒿、蔚的不同性質為喻,感嘆自己未能成材,辜負父母的期望。第三章先「比」後「賦」,先以酒瓶的枯竭,比喻不能奉養父母的恥辱,再敘述失去父母,出門含悲,回家也沒有家的感覺。第四章為「賦」,直接鋪寫父母撫育的辛勞。末二章為「興」,以南山的高大、暴風的迅疾,聯想親恩浩大與人事難料,感慨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
二、修辭技巧富有變化。詩中運用層遞的技巧,如「生我」、「鞠我」……連續九個「我」字,從生命的誕生開始,遞寫父母對於自己的撫育過程,具有次第之美。又有連續設問,如「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有呼告,如「民莫不穀,我獨何害」;有疊字的運用,如「蓼蓼」刻劃莪草的成長茁壯,「哀哀」寫出悲痛哽咽的聲情,都能強化本詩的形象與韻律感。
三、用韻能與文情相互烘托。例如首章為平聲,韻腳為蒿、勞;第二章為去聲,韻腳為蔚、瘁,此二章韻腳的聲調較為悠長,有助於鋪陳文氣。又如第三章為上、去聲並用,韻腳為恥、久、恃、至,聲調有轉折變化,能烘托情緒的漸趨激烈。第四章為入聲,韻腳為鞠、畜、育、復、腹;第五章為入聲,韻腳為烈、發、害;第六章亦為入聲,韻腳為律、弗、卒;此三章以收音短促的入聲韻經營出哽咽難以暢訴的感覺,悽惻的心情令人動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