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美國哈佛大學
哈佛畢業生分享:美國首善中學教育,強調比標準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Alan 十歲左右時候舉家移民到美國,後來就讀紐約最好的中學之一(南圭臬中學),哈佛畢業後,再進入哥倫比亞醫學院。我和他見了一面,談他在中學的時候看到的教育,和台灣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他最後有一個感嘆:台灣重視標準答案而不重視思考。我問他,為何這麼說?以下是他的回答:
家長和校方合作形成良好生態系 公立學校也能頂尖
有人說美國的教育,一定要讀私立才好,其實不一定。Alan 一路就讀的是公立學校。雖然這是父母精挑細選的學校,可以說是全美公立學校之中最好的公立中學之一,但這一些學校的家長,不見得都是富商巨賈。Alan 注意到,這些父母的共同點不是收入,而是他們都重視兒女的教育。
這些家庭的兒女,普遍有高品質的早年學習經驗。父母在孩子學習出現瓶頸、墮後的時候,會和孩子一起找方法克服,或向師長求助。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素質相當整齊,也有相當良好的學習氣氛和風氣。大部分家長會尊重老師的教學,且積極配合。
很早就用學思想的方式經營教育 而非學知識
幾乎可以說是從小學開始,Alan 受的教育,就不是機械式的算數、寫字、背知識。他們的英文課程,在教學生看懂課文之後,重點就不是背單字。課文不是學單字的載具,而是練習思考的材料。例如,課文中寫了「瑪莉和朋友因故吵架」,老師會帶同學思考,為什麼瑪莉要吵架,這樣對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哪個方法更好……。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每一個課堂。
Alan 回想,在小時候剛到美國的時候,感到兩邊的教學確實有很大的差異。在台灣,教學注重的是重複、熟練、具體知識、正確答案。而他到美國之後,發現老師最重視的是學生的思考。
沒有對錯 自由創造本身就是重要的學習內容
在南圭臬中學,上課時充滿了沒有答案的開放式問題,用各式各樣的方式發揮想像、思考、創造。例如,上英文課的作業會是「你想寫什麼樣的書?」上藝術課的作業會是「畫一則政治漫畫」。當然,當週的課程主題,就會是政治漫畫的賞析。上音樂課,學生的作業不只是「學唱歌」,而是「作曲」。
通常,這些自由創作的課程是不會有分數的。學生自由地發表他們的創造成果,老師和同學會提供回饋建議,彼此互相觀摩,砥礪彼此做得更好。
師生平等討論,課後學生主動求助是常態
在課程之中,學生或有不懂,或有不同看法,表達出來是非常正常的。在下課之後,學生去辦公室找老師討論課程內容,也是非常正常的。也因此,並不真的存在制度性的「課輔班」。
學生都對自己負責,當他們認為自己上課沒有聽懂,自己也沒有弄懂,就會和老師討論。若有必要,就在下課後與老師約時間。不是請老師重述一次上課內容,而是學生提問,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疑惑的癥結點。
這樣的補救教學模式,是在自然而然之中發生,也比較不會發生標籤化學生的問題。
上圖:美國哈佛大學
【文章出處】
《新思惟網路講堂》
〈哈佛畢業生分享:美國首善中學教育,強調比標準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網址:
https://edu.innovarad.tw/harvard_reflections/
作者:謝宇程
【作者簡介】
謝宇程,1982年生於台灣台北。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工管組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曾於擔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助理研究員、台北市政府研考會機要副研究員,致力於「後學歷時代的大學學習」、「不再誤解技職教育」等議題之研究計畫。網誌:學與業資訊小棧。
- Aug 22 Thu 2019 17:30
謝宇程:哈佛畢業生分享:美國首善中學教育,強調比標準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