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淝水之戰前)陰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太原詩人孫綽(編按:作〈遊天台山賦〉,「擲地有聲」典故出處)、政治及軍事家謝安(編按:東晉世族,打贏淝水之戰,「東山再起」典故出處,世說新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故事中的謝太傅)、支遁(編按:僧人支道林,世說新語「支公好鶴」故事主角)等賢達名士,與其子王凝之(編按:詠絮才女謝道韞丈夫)、王徽之(編按:王子猷,世說新語「雪夜訪戴」故事主角)、王操之、王獻之(編按:書法家,乾隆皇帝三希堂三希之一)等四十一人,聚會浙江會稽山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集會,舉行祓褉(音ㄈㄨˊ ㄒ一ˋ, 祭祀活動,古人於春季農曆三月上旬巳日,至河邊洗滌沖沐, 以袪除身上汙穢不祥,稱祓褉,後改為農曆三月初三日,內容也改為至水邊飲宴、郊遊一類活動)。與會者很多人賦詩,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王羲之因此作此詩集的序言以說明當時盛事,也抒發個人感懷及作者意趣,文體屬於詩集序。文章選自《晉書.王羲之傳》,《昭明文選》未收此文。
文章以一場聚會聯想開來,筆端富於感情,並將情緒轉換寫得低迴曲折,顯而不露,在消極感傷的情緒中,流露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也批判了當時盛行的老莊玄學虛談,語言自然清麗,有如行雲流水,雖然運用不少駢句,但不顯得刻意呆板。書聖王羲之以行書書寫,被譽為「行書之祖」及「天下第一行書」,在文學史及書法史上地位均甚為崇高。
延伸閱讀:
流觴曲水之間感懷生死----蘭亭集序(原文+解析)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神龍本(書法欣賞)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文章出處】
《晉書.王羲之傳》
〈蘭亭集序〉
原作者:王羲之
註釋翻譯
(一)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歲(歲星,年)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聚會)於會(音ㄍㄨㄟˋ)稽山陰之蘭亭,修(舉行)禊(音ㄒㄧˋ,禊禮,農曆三月上巳日到水邊洗滌塵垢以消災解厄)事也。
譯文: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歲次癸丑,剛進入春天三月的時候,大家聚會在會稽郡(今江蘇東南部至浙江北部一帶)山陰縣(紹興)的蘭亭,舉行春禊的活動。
群賢(如謝安、孫綽、支道林(支公)等)畢(全,都)至,少(晚輩,如王羲之子王凝之、王徽之等)長(長輩)咸(全,都)集。
譯文:
眾多的名流賢士都出席了,不論年紀老少也全相聚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長)竹,又有清流激湍(急流),映(倒映)帶(環繞,圍繞)左右(蘭亭左右兩側,一說附近)。
譯文:
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嶺,茂密修長的竹林;還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波光倒映環繞在蘭亭的四周。
引(導引)以為流(使......漂流)觴(音ㄕㄤ,酒杯)曲水(彎曲的水流),列坐(依序而坐。列,排列)其(指曲水)次(處所,此指水邊)。
譯文:
我們導引溪流,作為漂送酒杯用的迂迴水道,然後依序成列,坐在曲水岸邊。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一邊)觴(飲酒)一(一邊)詠(作詩),亦足以暢(痛快地)敘幽(深)情。
譯文:
雖然沒有各種樂器一齊演奏的盛況,但一面飲酒、一面作詩,也足夠痛快地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了。
上圖:曲水流觴
(二)
是(此)日也,天朗氣清,惠風(春風)和暢,仰觀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來)之大,俯察品類(萬物)之盛(繁盛),
譯文: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溫暖舒暢,抬頭觀看宇宙天地的浩瀚,低頭察看萬物是如此的眾多;
所以(用來,藉此)游目(觀賞萬物,縱情觀覽)騁(使......飛馳,舒展)懷,足以極(盡情享受)視聽之娛,信(實在,的確)可樂也。
譯文:
這一切景物供人放眼觀覽,馳騁胸懷,足以讓人盡情享受視聽感官的樂趣,真是痛快啊!
(三)
夫(音ㄈㄨˊ)人之相(相互)與(交往,往來,相處),俯仰(抬頭低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一世,
譯文:
人們在一起彼此相處交往,很快便度過短暫一生,
或(有人,一說有時)取諸(之於)懷抱(思想抱負),晤言(對談,一說心領神會。晤,音ㄨˋ,見面)一室之內;
譯文:
有人會拿出志趣抱負,在室內相互傾訴自己的心聲;
或(有人,一說有時)因(憑藉,依隨)寄(寄託)所託,放浪(放縱,放蕩不羈)形骸(形體,此指言行)之外(指不拘世俗禮法)。
譯文:
有人會把自己的情懷,寄託在某些喜愛的事物上(依隨個人志趣而寄託情懷),在身外放縱自己,行為不受任何拘束(自由無羈地生活)。
雖趣(音ㄑㄩ,通「趨」,取)舍(捨)萬殊(千差萬別。殊,差異、不同),靜(個性安靜)躁(個性活潑)不同,
譯文:
雖然人們各有各的選擇愛好(進退取捨各有許多差異),個性安靜躁動各不相同,
當其欣於所遇(接觸),暫(暫時)得(自得)於己,快然(快樂)自足(滿足),不知老之將至(編按:有的版本本句寫為「曾不知老之將至」。曾,竟然。但查〈蘭亭集序〉書法原文並無「曾」字)。
譯文:
(但是)當人們對於所遇到的事物境況感到欣喜時,即使只是暫時的自得其樂,也會覺得愉快而感到滿足,甚至忘記老年的即將到來。
及(等到)其所之(達到,此指追求、喜愛)既(已經)倦(厭倦),情隨(隨著)事遷(改變),感慨係(附著,接著,隨著)之矣。
譯文:
等到所追求已經得到而感到厭倦,感情隨著外在事物的變化而改變,(一種事過境遷的)感慨就隨之而來了(事過境遷之後心情轉變,感慨接著而來)。
向(從前)之所欣(喜愛),俛仰之間(轉眼之間,形容時間短暫。俛,音ㄈㄨˇ,通「俯」),已為陳跡(陳舊的往事),猶(尚且)不能不(不得不)以(因)之(此)興(引發)懷(感慨)。
譯文:
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已經成為過去,尚且不能不因此引起心中的感觸。
況(更何況)修短(長短)隨(隨著)化(造化,指命運的安排、大自然運行的法則),終(終究)期(至,一說必定,又一說期限、結局)於盡(結束,盡頭)。
譯文:
更何況(生命的)長短壽夭,聽憑造化安排,最終必然有結束而死亡的一天。
古人(指莊子)云:「死生亦大(大事)矣。」豈(怎麼,難道)不痛哉!
譯文:
古人說:「生與死,可以說是人生最重大的事了。」這怎能不令人悲痛啊!
(四)
每覽昔人興(引發)感(感慨)之由(理由,原因),若合一契(好像兩片契約相合為一,此指完全相同。契,契約),未嘗不(沒有不)臨(面對)文嗟悼(音ㄐㄧㄝ ㄉㄠˋ,感傷嘆息),不能喻之於懷(不能釋懷。喻,明白,了解。之,助詞,無義。懷,內心)。
譯文:
(我)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引發感慨的原因,如果和我所感慨的完全契合(指古人文章所感慨的情懷,若與自己是契合相同),沒有不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對於這樣的心情總是不能抒解(指不能寬解這悲傷的情緒,即心裡放不下)。
固(本來,堅定)知一(看做等同、齊一)死生為虛誕(荒誕胡說),齊(看做等同、齊一)彭(彭祖,指長壽)殤(殤子,短命早死之人,此指夭折)為妄作(荒誕胡說)。
譯文:
這才知道,莊子把「生與死看成一樣」的說法是荒唐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憑空妄造的謬論。
後之視今(將來後人讀我的文章),亦猶今之視昔(就像是現在我讀前人文章的這種心情),悲夫(音ㄈㄨˊ)!
譯文:
後世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現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真是悲哀啊!
故(所以)列(羅列,逐一)敘(記下)時人,錄(記錄)其所述(作品),雖(即使,縱使)世殊(不同)事異(差異),所以(何以,為何)興懷(引發感慨),其致(心情,指人們感慨的心情)一(相同)也。
譯文:
所以我一一記下當前參加聚會的人士,抄錄他們的詩歌作品,即使時代不同、世事變遷了,(但是)何以引發人們感觸的心情(原因),還是一樣的(人們的思想情感是一樣的)。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感觸)於斯(此)文。
譯文:
後世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應該也會有所感觸吧。
延伸閱讀:
流觴曲水之間感懷生死----蘭亭集序(原文+解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