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今山東),生卒年不可考,著名作品有〈三都賦〉、〈詠史〉等。
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遊,貌醜口訥而博學能文。」根據《晉書》記載,他構思十年所寫出的〈三都賦〉傳入京都洛陽後,「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這就是成語「洛陽紙貴」的出處。儘管左思才華橫溢,但卻沒有大的舞台施展。晉武帝時期,左思的妹妹被選進宮,他才舉家遷往洛陽。在洛陽,左思也有風光的時候,但總體上仍然走不出鬱郁不得志的精神囹圄,最能體現他這種思想的就是《〈詠史〉詩。
〈詠史〉詩是一組五言古詩,共有八首,名為詠史,實內容上主要反映寒門士子的懷才不遇,以及對官宦世家的不屑之情。
上圖:洛陽紙貴的主角:左思.三都賦
左思 詠史詩
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其二
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其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
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
臨組不肯緤,對珪寧肯分?
連璽燿前庭,比之猶浮雲。
其四
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
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
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
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其五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其六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振。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其七
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
買臣困采樵,伉儷不安宅。
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其八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彫枯。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作品出處】
《昭明文選》
〈詠史詩〉
原作者:左思
註釋翻譯
其一
詩旨:反映出左思年輕時期的自負與自許。
弱冠(二十歲成年)弄柔翰,卓犖(音ㄌㄨㄛˋ。卓犖,卓絕超群)觀群書。
譯文:
我二十歲時就從事寫作,自幼又博覽群書,見識卓越。
著論準(取法,仿效)過秦,作賦擬子虛。
譯文:
寫論上策以賈誼〈過秦論〉為準則;寫辭賦直逼司馬相如〈子虛賦〉。
邊城苦鳴鏑(音ㄉㄧˊ),羽檄(音ㄒㄧˊ)飛京都。
譯文:
如今邊城戰事頻繁,告急文書不斷傳到京師。
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司馬穰苴兵法。穰苴,音ㄖㄤˊ ㄐㄩ)。
譯文:
儘管我並非武將出身,卻也曾經讀過兵書,願意為國效力。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
譯文:
放聲長嘯激盪著清風,憑著一股志氣,不把東吳放眼裡。
鉛刀貴一割(我的才能如鉛刀,雖然愚鈍只盼望能一割),夢想騁良圖。
譯文:
鉛刀再鈍也期望派上用場,我夢想著有朝一日施展遠大的抱負。
左眄(音ㄇ一ㄢˇ,斜視)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譯文:
向天下的東南方望過去,希望能平定東吳;向西北看,希望能平定西羌。
功成不受爵,長揖(音ㄧ,拱手行禮)歸田廬。
譯文:
功成之後不會接受封爵,我將長揖謝絕一切,從此歸隱江湖。
延伸閱讀: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思:詠史詩其一(翻譯)
其二
詩旨:寫門閥制度造成的不平等現象,有才能但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世族子弟卻依靠門第而竊居高位。
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譯文:
澗底的松樹多麼茂盛,山上草木剛剛長成。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譯文:
憑它區區的徑寸幼苗,竟能遮蔽百尺巨木。
世胄躡高位,英俊(英雄豪傑)沉下僚。
譯文:
世家子弟登上高位,英才寒士只能做個小官。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譯文:
地勢使它生來如此,由來已久切莫驚訝。
金張(金日磾、張安世,是漢宣帝時的官僚權貴)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譯文:
金、張兩家門第尊貴,七代在漢做高官。
馮公(馮唐)豈不偉(傑出),白首不見招。
譯文:
馮唐難道是傑出的賢才?到頭髮都白了,還沒受召喚重用。
其三
詩旨:讚美段干木、魯仲連有功不受祿的高尚節操,寄託自己的美好理想。
吾希(羨慕)段干木(段干木,戰國晉人,原居市井,曾求學於子夏,後與子夏、田子方共同被推薦給魏文侯,卻不受祿,魏文侯以之為師,徵詢國家大事),偃息藩魏君。
譯文:
我嚮慕那段干木,安臥窮巷還能保衛魏君。
吾慕魯仲連(魯仲連,戰國齊人,為遊說名士,有著名的「義不帝秦」辯論,功成後不受封爵,為「和事佬」的代名詞),談笑卻秦軍。
譯文:
我也仰慕那魯仲連,談笑之間就能使秦軍退兵。
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
譯文:
在世間以不受籠絡最為可貴,國家有患難有能力及時排解。
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
譯文:
功成名就後以接受賞賜為恥辱,高尚的節操不同於流俗。
臨組不肯緤,對珪寧肯分?
譯文:
既然不肯繫上官帶,又哪肯接受佩玉?
連璽燿前庭,比之猶浮雲。
譯文:
縱使成串的官印光耀前庭,在我看來卻如同過眼浮雲。
其四
詩旨:以王侯貴族的豪華生活,與揚雄的窮居著書生活作為對照,並對揚雄的流芳百世加以肯定,也以揚雄自喻並自我安慰。
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
譯文:
京城之內多麼美盛,王侯宅第真是顯赫。
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譯文:
冠冕車蓋如雲遮住了要道,朱漆車輪來往不絕佔滿了大街。
朝集金張(金日磾、張安世,是漢宣帝時的官僚權貴)館,暮宿許史(許史:指許廣漢、史高,兩人都是漢宣帝時的外戚公侯)廬。
譯文:
早晨雲集金、張的家宅,夜晚投宿許、史屋的府邸。
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譯文:
南邊敲擊鐘磬,北邊吹奏笙竽,早晚相聚,奔走應酬。
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
譯文:
揚雄居室多麼寂寞,門前不見卿相車輿。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譯文:
空空洞洞的屋宇中,埋頭在撰著《太玄經》。
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
譯文:
揚雄效法《論語》著有《法言》,仿照司馬相如作了辭賦。
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譯文:
悠悠百世過去以後,他的名聲依然傳四方。
上圖:揚子.法言
其五
詩旨:抒寫自己鄙棄仕進,情願隱居的高尚節操。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譯文:
太陽出現在碧空中,陽光照耀著神州大地。
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
譯文:
皇都中一列列整齊的宮室,飛簷像雲彩在浮動。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譯文:
高聳巍峨的宮門內,住著眾多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
譯文:
既然不是謀取仕進的人,為什麼忽然到這裡來走動?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譯文:
我穿著粗布服走出皇城天門,追隨許由去過隱居生活。
振衣(抖落衣服上的塵土)千仞崗,濯(音ㄓㄨㄛˊ,洗)足萬里流。
譯文:
在高崗上抖落掉衣服上的塵土,在長流中洗去腳下的汙垢(編按:「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兩句縮寫為成語「振衣濯足」,比喻心志高潔,遠離塵世而歸隱)。
其六
詩旨:以歌頌荊軻來表示對豪門權貴的蔑視。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振。
譯文:
荊軻在燕國市井中飲酒,酒酣耳熱意氣更加振奮。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譯文:
放聲哀歌與高漸離擊筑聲相和,至情豪放好像旁邊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譯文:
我雖然沒有壯士的節操,和世間的人相比卻是大不相同。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譯文:
放眼縱觀四海也覺得小了,豪門大族又哪裡值得談論?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譯文:
富貴的人雖自以為貴,在我眼中卻如塵埃般渺小。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譯文:
貧賤的人雖自以為賤,在我眼中卻有千鈞般重。
其七
詩旨:描寫西漢主父偃等四人早年困頓的生活,感嘆自古雄才多磨難,以寄寓自己不得志的憤慨之情。
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
譯文:
主父偃仕途不順時,連至親骨肉尚且輕視他。
買臣困采樵,伉儷不安宅。
譯文:
朱買臣窮困打柴為生時,妻子改嫁拋棄了他。
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
譯文:
陳平家貧沒有產業,以靠著城牆的破屋來勉強維生。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
譯文:
司馬相如返回成都,家徒四壁空空蕩蕩。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譯文:
四位賢才多奇異,留下的光輝業績照史篇。
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譯文:
當他們還在窮困之時,心裡卻擔憂死後填埋溪澗。
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
譯文:
英雄也有磨難的時候,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譯文:
哪個朝代沒奇才?只是都遺棄草野中。
其八
詩旨:寫人生境遇忽起忽落,像蘇秦、李斯那樣因追求榮華而喪生並不足取,自己寧願安貧知足,做個曠達之士。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譯文:
籠中之鳥飛啊飛,一舉羽翼就碰到籠子的邊緣。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譯文:
與人很少交遊的窮巷貧士,形影相隨守著空屋。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譯文:
出門沒有通暢的大道,路途中布滿枳棘。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譯文:
計謀策略不被採用,獨處如乾涸的池中之魚。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
譯文:
既沒有一點俸祿,亦沒有一斗存糧。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譯文:
父母兄弟尚且蔑視,知交好友當然漸漸地疏遠。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譯文:
蘇秦曾去燕趙遊說,李斯曾到秦國上書。
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彫枯。
譯文:
榮華富貴得來短暫,忽然之間身死名萎。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譯文:
要像偃鼠飲河那樣只希望滿肚子,飽了就停止不再貪多。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譯文:
要像鷦鷯棲息那樣只要一根樹枝,這些都可作為通達之士的理想楷模。
左思詠史詩簡介
一、第一首詩在組詩中的地位、作用
第一首是組詩的序幕。序幕應該負有籠罩全文和引導全文的作用。既然詠史是借吟詠歷史人物以抒發懷才不遇之情,那麼,首先詩人是一個怎樣的「才」,就必須將其寫透寫足。也只有把出眾的人才之受壓抑寫透寫足,那麼壓抑人才的社會之腐朽,人才之所以受壓抑的癥結何在,歷代人才之受壓抑和詩人左思之受壓抑,古今的心靈是如何脈脈相通,以及詩人受壓抑時曾經產生過哪些鬱勃之思,這一切描繪才有個觸發點和基礎。
二、內容:分三層述志抒懷
「才」的描寫是結合著雄圖大略的「志」的自述而展示的。因此,這首詩不但表示了詩人才學之富,更渲染出一種文武兼資的詩人積極用世、以定國安邦為己任的磅礴氣概。
說到才學,他二十歲起就能搦筆為文、博覽群書。「弄柔翰」的「弄」字,生動地表明一枝筆到了他手中如何得心應手;用「卓犖」來修飾讀書,就更說明其識見的特異不凡。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渲染人才,作者更用西漢時過秦和子虛賦兩篇名著的作者賈誼和司馬相如的才華橫溢來自況。這是第一層。
「邊城苦鳴鏑」以下四句,轉為抒寫對武略的通曉。但寫法卻又與上面不同。這是結合著國家邊廷多故引出來的。正因為「邊城苦鳴鏑」,所以就很自然過渡到企圖在武功上報效君國的自述。他雖然說不是行伍出身,但卻學過戰國時代司馬穰苴的兵法。亦文亦武,可謂通才。這是第二層。
從「長嘯激清風」起到篇末,波瀾壯闊而又氣壯山河地盡情描繪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的「長嘯」寄託著他的「夢想」,他的「夢想」表明他朝朝暮暮地希望自己出色策略得以施展。但寫到這裡,筆鋒卻又陡然一轉,宕開前文,情韻也隨之由雄健變為沖淡。這就是最後兩句:「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經過這樣的畫龍點睛,詩人的身影就顯得更高了。詩人希望自己懷抱得以舒展的深心,也得到更準確的表現。這種熱切希望立功而並不貪圖受賞的心情,在組詩第三首中詩人曾做了引申和深入的描繪:「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浩蕩的胸襟,堅貞的操守,表現為坦率而駿邁的語言。這和「長揖歸田廬」的沖淡;曠達情調雖有不同,但就其顯示詩人的高曠風格而言,卻是互為輝映的。
三、技法:融議論於形象之中
這首詩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是融議論於形象之中,為富於才略的詩人自我塑像。
唯其採用議論方式,而又能坦率詠懷,所以筆觸舒卷自如,布局也能以簡馭繁。儘管從總體說來不外是描述才幹、抒寫懷抱,然而其間各個層次和側面的過渡,卻顯得移步換形。同是說文才,從觀書說到作文;同是說武略,由邊報傳來說到自己嫻於軍事之學;同是說志願宏偉,從長嘯生風說到積想成夢,從矢志統一江湘說到切望平定羌胡。從頭到尾,像清泉汩汩,順暢中見悠揚,縱橫自如中見坦率,筆力遒健中見頓挫。劉熙載說左太沖詠史「似論體」(藝概卷二)確有見解。不過這「論體」絕對不同於一般議論,它是溶為形象的議論。
唯其能把議論溶解在形象之中,所以作品富有感情色彩。不管是回顧過去、面對現實或馳想未來,一切理想和雄圖的表述,都緊緊地扣合著激發人們想像的具體事物。不是抽象地說什麼善於為文,而是借過秦、子虛兩文的作者以自況。不是乾巴巴地說什麼邊廷多警,而是讓讀者眼看到「羽檄」之飛,耳聽到「鳴鏑」之響。不是空寫壯志宏偉,而偏是活生生地描繪出一個巨人的顧盼自豪、氣吞河嶽的神態,把詩人自我升到高處,讓他看到遠方,開拓了藝術空間,渲染其視野之廣、志願之宏。這樣,「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就顯出水到渠成之勢。
這樣,有關「詠史」、「詠懷」的議論就再也不空了。詩人帶著感情和對客觀事物具體特徵的意象,揭開了層層畫卷,既縱論古今,又展示了自我的高大塑像;既增加筆勢的流轉,又平添氣象的開闊。
四、風格:崇高
詠史、詠懷,都不能離開立足的高度和視野的遠度。這首序詩之所以能為詩人塑像,塑得真切,塑得宏偉,同作者襟懷的放宕開闊和藝術風格的瑰奇簡勁是分不開的。清人陳祚明評曰:「太沖一代偉人,胸次浩蕩,灑然流詠。似孟德而加以流麗,仿子建而獨能簡貴。」(採菽堂古詩選卷十一)極為中肯。的確,即使僅僅從這一首序詩來看,其神浩蕩,其形高拔,其言簡樸,已可想見。概括說來,它接近古代西方文論家朗加納斯所說的「崇高」風格。這正因為左思的出自肺腑、擲地有聲的警句,恰如他所自我表達的人格:重若千鈞。
【資料出處】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編按:內容節錄)
左思詠史詩的特色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1. 表現方法
左思的詠史詩,表現手法很豐富:「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斷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張玉穀古詩賞析)顯得錯綜多變,縱橫擲踏,卓犖不凡。如「鬱鬱澗底松」一首,先用貼切的比喻,比興的手法,引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己意,接著用金、張的「七葉珥漢貂」和馮唐「白首不見招」的史事作證明,這就是「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主父宦不達」一首,先說四賢的迍邅遭遇,最後得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的結論,即「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斷之」。「弱冠弄柔翰」一首,通篇自抒懷抱,詩中所用史事,或才能與己相似,或抱負與己相同,這就是「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吾希段干木」一首,作者僅詠段干木、魯仲連的高貴品質,對他們的企慕則默寓其中,這就是「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
2. 語言特點
左思的詠史詩,語言質樸但又造語奇偉。他的詩歌用語有兩個特點:一是喜用疊字,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他深受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的影響。另一特點是喜用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如「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和「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之句,「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之章,出語何等豪邁。前人說他「睥睨千古」、「逸氣干雲」、「卓犖磅礴」、「自製偉詞」,就與這種語言風格很有關係。
3. 名為詠史,實為詠懷
把「詠史」作為詩題的始於班固。班固的詠史詩,僅詠一事(即緹縈救父),其寫法不過是聯綴史傳,很像「傳體」。又加文辭質直,所以被鍾嶸譏為「質木無文」。
建安時代,曹植、王粲均有「詠史」之作,雖然文采超過班固,但寫法依然是專詠一事,此時的「詠史」與「詠懷」仍然是涇渭分明。左思的詠史詩,不專詠一人一事,打破了「詠史詩」的傳統寫法,開了「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張玉穀古詩賞析)的先河。從此之後,「詠史詩」為之一變。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將「詠史詩」概括為兩種類型,他說:「詠史者,不過美其事而詠嘆之。概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沖多攄胸臆,此又其變。」其實這種變體的「詠史詩」,正是左思在詩歌史上的一大創新,變體是「正體」的發展和提高,它使「詠史詩」擺脫了原始的發展階段,使詩歌能更好地「吟詠情性」,抒情言志。
4. 對後世的影響
左思在「詠史詩」上的貢獻,猶如謝靈運之於「山水詩」,陶淵明之於「田園詩」,起了導夫先路的作用,鮑照、李白、杜甫等,無不受其影響。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就是取法左思的。誠如楊倫在杜詩鏡銓中所言:「此五章乃借古跡以詠懷也。」又說:「五詩詠古即詠懷,一面當作兩面看,其源出太沖詠史。」
【資料出處】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左思評傳〉
(編按:內容節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