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jpeg
上圖:西廂記



元代文學:西廂記

第一節: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

《西廂記》是我國較早的一部以多本雜劇連演一個故事的劇本。《錄鬼簿》及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都記錄在王實甫的劇目裏;而且從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和《太和正音譜》的引文看來,文字同今本《西廂記》基本相同。有關王實甫生平的資料很少,《錄鬼簿》說他「名德信,大都人」,並記錄了他十三種雜劇。從他在《破窯記》中流露的「世間人休把儒相棄,守寒窗終有崢嶸日」的思想和在《麗春堂》中抒發的宦海升沈的感歎看來,他可能是一個在仕途失意的文人。明初賈仲名吊王實甫的〈淩波仙〉詞說:「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風風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顯然他也是一個熟悉當時勾欄生活的劇作家。王實甫的戲劇除《西廂記》外,現在流傳的還有《麗春堂》、《破窯記》兩種,以及《芙蓉亭》、《販茶船》的各一折曲文,成就都不很高。《破窯記》寫呂蒙正與劉月娥的愛情故事,影響比較大。《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當時就深受讀者歡迎。因此,賈仲名的〈淩波仙〉詞又說他「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宋金時期,說唱崔、張故事的作品,有趙令寺〈商調.蝶戀花〉鼓子詞和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等。戲曲方面有宋官本雜劇的《鶯鶯六么》、金院本的《紅娘子》、南戲的《張珙西廂記》等。到了元代,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劇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戲劇發展的中心都市匯合,南北戲曲得到交流。王實甫的《西廂記》雜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王實甫把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改寫為戲曲,雖故事基本相同,題材卻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也更鮮明了;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上也有所提高。《西廂記》第五本的情節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裏就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西廂記》裏更明確地體現了「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題思想。第五本沒有前四本寫得好,主要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還沒有為劇中提出的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辦法;當時的現實社會還沒有為劇中人物的美滿結局提供豐富的素材,而並非由於它們出於不同作家的手筆。在《西廂記》的長期傳刻過程中,文字上又經過後人的修改,因而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即在同一個版本裏,也存在一些前後不一致的地方,但不能根據這些表面現象得出第五本不是王實甫的作品的結論。

第二節:西廂記的思想內容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根本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歌頌了鶯鶯和張生為自由結合而反對封建勢力的鬥爭,並明確提出「從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南呂宮.瑤台月〉)的要求,以反對從封建家族利益出發要求門當戶對的婚姻。王實甫《西廂記》更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態度,寫崔、張的愛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撓和破壞,從而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殘,並通過他們的美滿結合,歌頌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要求以及他們的鬥爭和勝利。雖然愛情故事的主人公鶯鶯與張生是出身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對佳人才子,但在故事的長期流傳過程中,人民突出了他們的熱情、勇敢等等新的品格,並在他們的美滿結合中寄託了自己的希望。王實甫的《西廂記》正是充分體現了這種思想感情和願望,使它成為數百年來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幸福的讚歌。

崔鶯鶯是個深沈、幽靜的少女,她有著美麗的容貌,又「咸黹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卻被深深地閉鎖在寂寞的閨中,並由於「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終身早就許給了「花花公子」鄭恒。她無法驅遣自己青春的苦悶,因此在遇到青年書生張珙時,就一見鍾情。到「隔牆酬韻」和「佛寺鬧齋」之後,她對張生的感情更深了一層。隨著她身上愛情萌芽的滋長,她越來越不滿於老夫人的約束,並遷怒於紅娘的跟隨,她說:「俺娘也沒意思,這些時直恁般提防著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緊,則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張生下書、老夫人許婚之後,鶯鶯滿心歡喜,以為幸福在望;哪知老夫人食言,一場喜事化成無窮苦惱,從而激起了她對老夫人更大的反感,也提高了她對那「口不應心的狠毒娘」的認識:

……俺娘呵,將顫巍巍雙頭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縷帶割,長攙攙連理瓊枝挫。白頭娘不負荷,青春女成擔擱,將俺那錦片也似前程蹬脫。俺娘把甜句兒落空了他,虛名兒誤賺了我。  
──第二本第四折〈離亭宴帶歇指煞〉

在老夫人賴婚之後,鶯鶯一方面由於老夫人拆散他們的姻緣而開始了內心的反抗,一方面又怕老夫人的威嚴而不敢行動。作者細緻地描繪了她的心理矛盾。她請求紅娘為她去張生那裏問病,但當她看到張生的回信時,又忽地向紅娘發起脾氣來:「小賤人,這東西那裏將來的?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過簡帖來戲弄我? 我幾曾慣看這等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她要紅娘帶信,口說是叫張生「下次休是這般」,但寄去的卻是約張生月夜私會的詩簡。當張生應約而來時,她又翻臉不認帳,把張生教訓了一頓。經過幾次波折之後,她終於與張生私下成親。鶯鶯是個相國小姐,她的家庭教育和貴族身分,使她在熱烈追求愛情幸福的時候,不能不產生一些懷疑與顧慮,從而不斷加深了她內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悶。同時由於封建家庭防範的嚴密,一個少女在封建社會輕易向人表示愛情時所可能遇到的風險,使她不能不採取隱蔽曲折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作者通過一連串的戲劇衝突,既善意地嘲笑她與封建禮教鬥爭中所流露的弱點,同時細緻地描繪了她性格裏深沈、謹慎的一面,顯示了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細緻、深刻,體現了他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所達到的高度。

劇中男主人公張生,在作品裏實際是以一個窮書生的身分出現。作者洗刷了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裏過多的輕狂、庸俗的表現,突出了他對愛情的執著和專一。他一見鶯鶯便深深地愛上了她,並通過聯吟、請兵、琴挑等多種方式的真誠努力以獲得鶯鶯的愛情。他為了鶯鶯而寧願為棄功名、廢寢忘餐,甚至身染沈屙,對鶯鶯的愛情一直沒有改變。

作為一個書生,作者也寫出了他在鬥爭中軟弱的一面。老夫人賴婚之後,他竟要「解下腰間之帶,尋個自盡」;鶯鶯賴簡之後,他也說:「此一念小生再不敢舉……眼見休也。」但作者更主要的是突出了他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讓他和鶯鶯在紅娘的幫助下取得了愛情的勝利。另外,張生身上某些近於輕狂的表現,是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而加以渲染的,並不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主要傾向。

紅娘是劇中另一主要人物。她是崔家的婢女,有著一種受壓迫受奴役者的是非標準和從這種是非標準出發的正義感。她性格爽朗、樂觀、聰明而勇敢,而熟悉這封建家庭內各個人物的性格和弱點,因此不論和鶯鶯的衝突,或和老夫人、鄭恒的鬥爭,都顯得特別機警和老練。她是幫助崔、張克服自身弱點和對老夫人的鬥爭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是作品裏對封建禮教最具有衝擊力量的光輝形象。

紅娘最初對崔張的結合並不想有什麼幫助。張生第一次遇見她並作一番自我介紹時,她以「得問的問,不得問的休胡說」搶白了他。對於崔張的隔牆酬韻,紅娘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淡的。但在逐漸看到崔張間的真摯愛情和老夫人的背信棄義之後,便由對崔張的同情進而積極幫助他們的鬥爭,為他們出謀劃策、遞簡傳書,並率直而善意地嘲諷他們的弱點,促進他們的結合。她常常不滿張生的書呆子氣,俏皮地說他是「傻角」,是「文魔秀士,風欠酸丁」,有時「酸溜溜螫得人牙疼」。在鶯鶯賴簡之後,張生不知所措,紅娘就責備他「沒人處則會閒磕牙」,在《拷紅》一折裏(注:明清人依照傳奇的體裁,替《西廂記》每一折都安了個題目。《拷紅》是第四本第二折的題目。),還說他是個「銀樣鼠槍頭」。對鶯鶯也是這樣。鶯鶯看到紅娘帶來的張生的簡帖,假意發怒,紅娘立即指責她「不肯搜自己狂為,則待要覓別人破綻」,並進一步揭露她內心的秘密:「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裏愁眉淚眼。」紅娘對她的批評是如此尖銳:

把似你休倚著攏門兒待月,依著韻腳兒聯詩,側著耳朵兒聽琴。(白)見了他撇假偌多話:「張生!我與你兄妹之禮,甚麼勾當!」(唱)怒時節把一個書生來跌噷
。歡時節──(白)「紅娘,好姐姐,去望他一遭!」將一個侍妾來逼臨。……
──第三本第四折〈紫花兒序〉

在老夫人發覺鶯鶯與張生的私情之後,鶯鶯與張生驚慌失措,她從容鎮靜,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為他們辯理:

信者之根本,……當日軍圍普救,夫人所許退軍者,以女妻之。張生非慕小姐姿色,豈肯區區建退軍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卻前言,豈得不為失信乎?……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義而忘恩,豈得為賢哉?……  
──第四本第二折

她巧妙地應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搬出老夫人百般回護的「家譜」進行反擊,說得老夫人無言可對,不得不應允了崔張的婚事。《拷紅》一折實際上成了紅娘對老夫人的審問和指責,集中地體現了正義對虛為、愛情對禮教的勝利。

紅娘是出於對受封建勢力迫害者的同情來為崔張奔走出力的。張生曾許她以金帛拜謝,她立即生氣地責備了他,這就突出了她熱心為人的高貴品質。作者把這種品質集中體現在一個婢女身上,為崔張故事增添了新的民主思想內容。

老夫人是鶯鶯、張生、紅娘等人物鬥爭的主要物件,代表劇中主要矛盾的一個方面──封建禮教勢力。她是治家嚴肅的相國夫人,一心守著「相國家譜」。當孫飛虎兵圍普救寺,鶯鶯有被「賊漢」搶走的危險時,她曾將鶯鶯許嫁與任何能夠退兵解圍的人。但在張生獻策、兵退身安之後,便馬上變卦,著鶯鶯對張生以兄妹之禮相見,並打算以金帛來打發張生,堅持她不招白衣秀士的家譜,充分表現了她的陰險和狡猾。

老夫人表現上是愛女兒的,但她愛的具體內容就是嚴厲的管教與防範,實際上愛的是「相國家譜」。因為她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怕辱沒了家譜,才捨不得將鶯鶯獻與「賊漢」。一當鶯鶯違背「相國夫人」的道路而追求真正的幸福時,卻硬要拆散他們的姻緣。她好象處處為鶯鶯著想,卻處處給鶯鶯帶來痛苦,這更顯示了封建禮教殘酷的本質,同時也塑造了以「慈母」面目出現的封建家長的典型。

作品中的惠明送書,表現了一個火頭僧人的豪俠性格,諷刺了僧侶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在基本主題之外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同時塑造了一個佛門叛逆者的形象。

作者在張生、鶯鶯、紅娘對老夫人的鬥爭取得勝利之後,讓張生聽老夫人安排上京應試,並一舉及第,回來與鶯鶯團圓,一方面表達了作者「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有它的積極意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封建勢力的讓步。

第三節:西廂記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西廂記》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為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為明清以來的戲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西廂記》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徵,展開了錯綜複雜的戲劇衝突,完成了鶯鶯、張生、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崔張故事裏的人物雖不多,但揭示的比較深刻。不僅在老夫人與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而且由於階級地位、社會環境、生活經歷的不同,鶯鶯、張生、紅娘之間也不時引起誤會性的衝突。

張生一見傾心地愛上了鶯鶯,但在封建禮教壁壘森嚴的社會裏,一個青年書生要和相國小姐接近是非常困難的,作為相國小姐自然也不容易突破封建禮教的藩籬自由地處理自己的愛情,所以他們只能用「酬韻」、「聽琴」等隱蔽的方式來相互傾吐彼此的愛戀;而在遭到重大阻力彼此隔絕時,便只有各自抒發自己的苦悶和相思。作者在這些描繪裏充分表現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共同願望和追求。但由於封建社會中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也不可能一樣。張生是個缺乏社會經驗的青年書生,在追求鶯鶯時不時流露出狂熱的態度,他的深情和弱點都呈露在外面;而鶯鶯卻盡可能地把追求幸福的熱情埋藏在內心的深處,表面上顯得十分矜持。

張生和紅娘間也不是沒有矛盾的,張生在紅娘面前可以更坦率地表示自己的愛情,要求紅娘的幫助;但紅娘開始並不瞭解他,而張生身上某些軟弱、輕狂等書生氣,紅娘又看不慣,因此在他第一次遇到紅娘時就招致了她的搶白,以後還時常被她嘲弄,張生的那些弱點就在紅娘面前表現得更加突出。

老夫人是張生獲得愛情的主要障礙,在和老夫人的鬥爭中表現了他對愛情的執著,也表現了他的軟弱。張生的形象就在這些人物關係中完整而豐滿地表現出來。

作者也用同樣的方法塑造了鶯鶯的形象。鶯鶯熱戀著張生,但張生某些近乎輕狂的表現又不能不使她謹慎自己的行動;紅娘是鶯鶯身邊唯一可以替她傳書遞簡的人,但在鶯鶯還沒有瞭解紅娘的態度之前,也不能不提防三分。作品的第三本就以紅娘為中心,展開她與張生、鶯鶯之間一連串的戲劇衝突,充分揭示了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如何克服封建禮教加在她身上的枷鎖的過程。作者用這樣的方法描寫人物,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徵更加鮮明,而且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適合舞臺演出的要求。

其次,人物性格和情節開展得到了高度的結合,成功地表現了事件曲折複雜的過程。在情節上,就全部劇情發展看,一方面是波瀾壯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五本二十一折,一氣呵成,結構相當完整。崔張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有兩條互相關聯的情節線索,一是崔、張、紅對老夫人的矛盾鬥爭;一是崔、張、紅三人之間的誤會性衝突。崔張愛情的產生不能不衝擊著封建禮教的壁壘,隨著崔張愛情的發展,不但崔、張、紅與老夫人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同時也引起了他們三人之間的誤會性衝突。作者掌握了現實生活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合理地安排了事件的主次矛盾,展開故事情節;同時又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突出了各種人物的不同性格。

第一本寫崔張愛情的發生;第二本寫崔張愛情的趨向成熟,並由於老夫人的賴婚,展開了他們和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第一次激烈的衝突;第三本寫崔、張、紅三人之間的誤會性衝突,並在衝突的展開中克服崔張性格上的弱點,進一步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第四本寫鶯鶯和張生最後獲得了自由的愛情,並在和老夫人第二次激烈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第五本寫崔張的最後團圓。第一本、第三本裏所描寫的是崔張愛情的主線,它們的展開又為第二本、第四本的情節發展作了準備,從而進一步完成崔張的愛情故事。

另外,在全劇主要矛盾鬥爭的前前後後又交織著不同性質、時起時伏的矛盾衝突,例如在老夫人賴婚之後,鶯鶯和張生幾遭扼殺的愛情由於紅娘的幫助又進一步成熟。鶯鶯主動請紅娘去問張生的病,送去了約張生月夜相會的簡帖,張生滿心歡喜,但又意外地出現了鶯鶯的「賴簡」。作品就這樣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展開戲劇衝突,展現了崔張爭取愛情自由的曲折複雜的過程,使《賴簡》、《拷紅》等場面,具有很強的舞臺生命力,獲得觀眾的長期喜愛。

第三,作者善於描摹景物、醞釀氣氛,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多數場次饒有詩情畫意,形成作品獨特的優美風格。

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幃屏。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條兒鳴;枕頭兒上孤另,被窩兒裏寂靜。你便是鐵石人、鐵石人也動情。
──第一本第三折〈拙魯速〉

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幃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沒東生有誰共?怨天公,裴航不作遊仙夢。這雲似我羅幃數重,只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
──第二本第五折〈小桃紅〉

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襯托了張生「坐不安,睡不寧」的初戀心情。後一支曲子寫賴婚之後,鶯鶯看月時的情景。作品在許多與此類似的描寫裏,為全劇醞釀了愛情劇的氣氛,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量。

第四,選擇和融化古代詩詞裏優美的詞句和提煉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容鑄成自然而華美的曲詞。《長亭送別》一折裏鶯鶯的一段唱詞最能集中體現《西廂記》在這方面的成就: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正宮·端正好〉

恨相見的遲,怨婦去的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裏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滾繡球〉

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沈沈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溫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西西惶惶的寄。
──〈叨叨令〉

在〈端正好〉一曲裏,作者用幾個帶有季節性特徵的景物,襯托出離人的情緒,把讀者引向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裏。〈滾繡球〉和〈叨叨令〉兩支曲子是樸素自然而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口語,但一經排比、重疊,又顯得流轉如珠,傾瀉出鶯鶯與張生分別時的複雜心情。

另外,《西廂記》在主唱腳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劇體制也有所革新和創造。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人獨唱到底。《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而且部分地打破了一折由一人主唱的限制。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現實主義的傑作,它對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熱情歌頌特別獲得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的喜愛。這樣,它必然要招來封建統治者的排斥,指為「誨淫」。明代中葉以後,更有人說王實甫的《西廂記》只到《草橋驚夢》為止,以下是關漢卿的續作,加以醜詆;到後來金聖歎批本流行,影響更大。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確實材料作根據,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第五本的團圓結局同《鶯鶯傳》的「始亂終棄」不合,也就是「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反封建思想同《鶯鶯傳》以張生的「始亂終棄」為「善於補過」的思想不同。卓人月《新西廂》自序說得最明顯不過了:

西廂全不合傳,若王實甫所作猶存其意,至關漢卿續之則本意全失矣。……蓋崔之自言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語可以蔽斯傳也。

清初沈謙也從「維世風」的目的出發,編寫《美唐風》傳奇,「用反崔張之案」。明清的衛道者又假造一些鄭恒與崔鶯鶯的墓誌銘,說崔鶯鶯原來就是鄭恒的妻子,企圖以此抵消《西廂記》的思想影響。到清代有的地方當局更把它列入禁毀淫書目錄裏。可是由於《西廂記》思想與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元明以來,它一直是最受群眾歡迎、流傳最廣的劇本。從陸天池以及李日華的《南西廂》以來,還不斷地出現各種改編本。它在戲劇創作上的影響很大,與它同時的作品如《東牆記》、《芻梅香》等,都從多方面向它學習。明清以來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戲劇也很少沒有受到它的影響的。不僅《牡丹亭》裏的杜麗娘曾為崔張的「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秦晉」(見《牡丹亭.驚夢》)所感動,就是《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也極口稱讚它的「詞句警人,餘香滿口」(見《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這實際表現了曹雪芹本身對它的感受。


西廂記.png
上圖:西廂記

【文章出處】
《元代文學》
〈西廂記〉
(編按:段落略作調整)
網址:

https://www.ebaomonthly.com/window/reading/chlit/ch6/ch6_cont.htm#top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