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開學上第一課時,已經深深感受到這裡的求學氣氛,教授與學生的互動跟台灣或香港甚為不同:這裡的學生都勇於發問,對教授的提問也毫不逃避。相反地可能因為成長文化的不同,台港學生鮮少發問,對教授的提問也多是避之唯恐不及!相信不少同學都有一個經驗:「當講者提問時,總是想辦法避開眼神接觸,免得被點名回答。」
或許這個現象跟「中華傳統」的內斂含蓄有關,社會風氣更有更直接的影響。問題是,什麼樣的社會風氣,造就了我們在課堂的沉默?
其實回想一下,一般小孩其實極少是特別害羞沉默的。所謂「初生之贖不畏虎」,小時候本來就是最自我中心的時期。餓了想吃就大吵大鬧,哪怕在半夜弄醒熟睡的父母;同時也在本能驅使下勇於探索周遭,不斷以不同形式表達自己、與周遭事物互動。
可是慢慢長大時,有些東西窒礙著小孩放膽地表現自我。中華傳統「槍打出頭鳥」是個好例子,或者可以理解成「做人得謙虛」。
毋庸置疑,謙虛是做人基本美德,問題是不少父母都會矯枉過正;小時候若有長輩稱許我是個聰明孩子,我還來不及開心,爸爸就會搶說「哪裡聰明?小乞丐而已!」即使聽出爸爸的用意,還是非常不順耳。別人讚賞我,說聲多謝也能表現出禮貌謙虛吧。幸好我從小自信過滿,成長路上沒怎麼受影響。
可是有很多小孩漸漸被灌輸:爭取表現是件負面的事。那會被演繹為「愛出鋒頭」、「不謙虛」;所以就算老師的提問你知道答案,也不想搶著回答。
剛上中學的時候,由於我那種充滿自信的表現,班主任就不只一次叫我去讀《楊修之死》。我當然沒有理會,但上高中時還是接觸了這文章。當時香港教育部門規定學校教授《楊修之死》,可想而知學生在課堂沉默也順理成章,難道想步楊修後塵嗎?
相反地,瑞典的師長十分鼓勵小孩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的長處。除了這是自我肯定的重要一環,也只有讓他們盡情發揮,長輩才能把問題與不足之處看得透徹,從而盡情地幫助孩子改善進步。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學生除了會對老師的提問踴躍回應,長遠來說,更敢於為自己定下不同的目標,並身體力行付諸實行。
前面談中華傳統如何造就沉默的學生,以下則是「害怕失敗」的社會風氣帶來的影響。羞於發問和迴避提問,其實也是害怕失敗的表現:舉手發問,豈不是讓同學都覺得自己愚笨,聽不懂老師講課?所以寧願私下詢問補習班老師(相信現今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補習吧!)也不會當全班面前舉手發問;如果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情況則更為兇險。當你站起來準備回答的時候,一盞舞臺級大探照燈立即落在你身上。答對的捏一把汗,答錯了就⋯⋯
當然沒有人會特別喜歡失敗,但為何會害怕失敗呢?這與我們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關。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小時候父母長輩教導我們時,是不是常以一種「負面」的角度切入?
例如父母常會說:「不要像他那樣讀書成績差,否則會給同學取笑的。」「不要在商場亂跑,你信不信相給警察叔叔抓!」「你看那個小孩在大吵大鬧,人人都不喜歡他,幸好你很乖呢,記住不要學壞了。」「你看,街上的叔叔阿姨們都盯著你,羞死了,你還繼續!」等等⋯⋯至於老師當眾懲罰學生時也不忘對其他學生發出警告「這樣做的下場你們現在知道了,誰想加入!?」
總之從小開始,長輩就不停灌輸不同的負面例子給自己,反正他們覺得不對的,就搬來「警察叔叔」等等。更差的是,縱使孩子乖乖的,他們照樣會找來一堆壞榜樣來讓你不要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小孩都害怕自己因表現不夠好、行差踏錯而成為壞榜樣──一個失敗的象徵。而最壞的影響,是把取笑失敗者的風氣帶給小孩:許多小孩下課回家後,不再告訴父母班上哪個同學表現優秀,反而是把犯錯同學的課堂「趣事」分享給父母,換取相對的優越感。
就我所知,瑞典的教育則「正面」得多,父母長輩都會側重一些美好的事物,以引導小孩走向正確的道路。老師面對學生的問題,也主張私下跟父母一起商討,絕不會把學生當成「犯人」示眾。當然世事不會經常美好,人生一定會有做錯事跟失敗的時候,總得告訴孩子要當心,瑞典人又會怎樣做呢?
失敗是不可怕的,特別是孩子犯錯可謂天經地義。他們會讓小孩放心說出自己那樣做的原因,當時的想法和感受。詢問結果跟預期有否出入,做法是否最合適,如果不那樣做事情又可能會怎樣發展?再從旁提供意見。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徹底從自身的錯誤與失敗中學習。而在過程中,孩子也會清楚眼前的師長是一心幫助自己的,不會單純以權威壓服自己,也令他們將來有什麼問題更樂於發問。
所以瑞典學生會從失敗中學習,不論錯誤來自同儕或自己。對於同學在老師提問時答錯,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有機會犯同樣錯誤。延伸到大學,教授就經常就著學生回答錯的問題,與其他學生討論錯在哪裡,往往令學生對學問有更深的掌握。同樣地,既然錯誤不是問題,聽不懂教授講課當然也沒有大不了,就舉手提問吧,教授也許也會反思自己的講解方法是否有改善的空間。其實有時也一併幫了有著同樣疑問的同學,大家可以趁機透過你的提問與教授的解答從中學習。
錯了就是錯了,有人一生都不會錯嗎?失敗沒有什麼好怕,也不用對別人的失敗「幸災樂禍」、「一沉百踩」。不知遠東的朋友們,看完這篇分享後,面對自己的失敗,你們會如何面對與自處呢?
---Crossing換日線 北歐幫/戀上北歐 2015-11-1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