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jpg


大家往往以為只有慈母才有敗兒,但是根據老木多年家長身分以及走跳江湖的經歷所見,其實更多的敗兒是來自虎媽之手。

老木分別把三種可能性分析歸納了一下,提供參考。

A款:慈母多敗兒型的「媽寶他媽」

他只是個孩子啊

這一類的媽媽把自己當成兒女永遠的學步車,在他心目中,2歲是孩子,12歲是孩子,22歲也是孩子,32歲依舊還是個孩子啊!到了42歲仍事事插手、樣樣介入的也並不罕見。

這太難了,這太髒了,這太危險了

過度保護型父母,極度神經質的代價是一次次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他不願讓孩子從困難裡熟能生巧,不讓孩子在弄髒後學著弄乾淨,也不讓孩子從面對危險中摸索出安全的方式。

怕孩子累,我來就好

孩子小的時候,你覺得他課業繁重所以凡事你來就好,孩子長大後你又覺得他工作繁忙還是你來就好,這是一種廢人養成大法,好好的一個孩子就這麼硬生生被你的愛,愛成無才無能。

長大自然就好了

如果你從小不讓孩子負責,他長大不會突然懂得負責;如果你從小不引導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性,他長大也不會突然長出同理心;如果你從小縱容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那他以後肯定會是個長歪的自私鬼。「長大自然就好了」是種根本不存在的鄉野傳奇。沒有練,怎麼會?

割捨不下的慈母皇冠

「甚麼都讓孩子自己來,那還要我這個媽媽幹嘛?」其實媽媽的天職是領路人不是丫鬟,過度高舉「愛即犧牲」的媽媽,有時其實是為了收集他人的讚譽,對於那塊賢良淑德牌坊的耽溺,是心中放不下的執迷。

B款:虎媽控制型的「媽寶他媽」

樣樣看不順眼

嚴厲的完美主義者,無論孩子「做什麼」或「怎麼做」都有意見,眼裡像長了針一樣,拿著放大鏡以大人的規格檢討孩子理所當然的不純熟,從過程到結果事事挑剔,最後乾脆叫孩子別做算了,這是一款樣樣自己來的「包辦父母」。一開始扼殺孩子進化的機會,等孩子大了又嫌他不如別家的孩子好,畢竟是完美主義者,所以熱愛比較是天性。

害怕失敗的刺蝟

預設孩子不夠不行,預設孩子會失敗,好勝心強大的父母從不允許孩子失敗或犯錯,他們有嚴重的難堪不耐症,特別是在別人面前時。所以為了預防種種難堪,不如一開始就別讓孩子碰。這一款式的父母與上面的完美主義者父母在心態上稍有不同,但殊途同歸。

成績至上,不容許時間浪費的菁英派

「你快去寫功課,什麼都不要管」

「你快去準備考試,這不甘你的事」

「你不要跟某某某太靠近,他太愛玩了,會帶壞你」

「這學期不讓你上社團了,浪費時間幹嘛?我幫你報了全民英檢班」

「你現在是學生,其他的都不要想」

「只要你好好讀書,以後想要什麼沒有?」

這樣的小孩飯後通常是拍拍屁股就走人的,從沒洗過一次自己的便當,從沒準備過自己的水壺,更別提倒垃圾、掃地那一類的家庭工作,洗衣機怎麼用?微波爐怎麼用?有沒有自己換過床單?那一類簡單的生活技能永遠不在他們的學習清單裡。他們是生活能力零分的存在者,即便已經18歲,還得靠媽媽提醒才會穿外套帶雨傘,反正整個人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呼吸的。

但可笑的是,他們的成績永遠追不上媽媽高遠的期待,除非科科100分,否則只能面對更兇殘的督促。到了最後,分數不盡如人意還附帶了人際關係貧乏的問題,有些甚至連玩都不知道該怎麼玩了。

結果人生一片空白只剩背書的孩子,以後想要什麼還真是都沒有呢!

虛榮心至上,孩子就是我的成績單

才藝班滿檔,把孩子當競爭機器,報名比賽衝第一。英文單字比賽、鋼琴比賽、畫畫比賽、作文比賽、書法比賽、機器人比賽、足球比賽、跆拳道比賽….樣樣不錯過,一心想賺個用心良苦竭力栽培的好媽媽名號。

老木在足球場邊聽過不只一次這樣的斥責,媽媽對孩子說:「為什麼剛剛那球沒踢進?你為什麼不醬醬醬、釀釀釀….你根本不認真,我要處罰你每天多踢一小時!」

經常還聽到許多媽媽這麼說:「你知道我一天到晚接送、接送你上才藝班,花了多少精力和金錢嗎? 你拿甚麼名次來報答我?」

他們熱愛「教練」的抬頭,每日替孩子排滿了練習行程並嚴格執行,把學著如何過生活的時間通通拿去培訓才藝了,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比獎狀或獎盃更重要的事,所以萬事皆可犧牲。

才藝本該是豐富心靈的佐料,最後卻變成功利主義的陪葬品,當浮雲般的虛名過後,孩子除了恐懼那些不友善的才藝之外,也失去真實人生應有的學習。

C款:花式Freestyle的「媽寶他媽」

毫無原則,熱愛跟風,極容易受團體影響,因著階段性身邊出現不同屬性的媽媽群而變幻造型,時而是濫好人慈母,時而是瘋狂控制系虎媽。

這樣的家長從來都不清楚自己的教育風格是甚麼模樣,太花俏了,搞得孩子無所適從。

由於敝老木生了兩個別人眼中的瑕疵品,一個是迷路,重度ADD+書寫障礙,一個是爆走DD,他是皮到嚇死人的ADHD,據醫生評估,這兩枚都是課業學習力、自理能力、解決判斷力零分的「絕對典型」,比起其他的孩子,他們似乎更需要被大量的照料。

當一般家長遇到這樣的孩子時,眼裡肯定只剩下對於課業的焦慮吧?他們勢必傾全力專注於成績的提升,或拼死補習,或拼命填鴨,至於生活上的需求,大概會選擇如24小時看護那般一路相挺到底的方式了。

但是本老木並不依,我受不了A款慈母,唾棄B款虎媽,更沒辦法Freestyle,因為清楚自己的風格。

在課業上,我決定慢慢等待,選擇用圖像式、故事性與聯想式的引導,逐步建構起適合孩子的專屬自學方式,緩緩來沒關係,重點是「真的會了」才是做學問的價值,仍在體制內的時候就是如此了。經過幾年的訓練之後,這兩隻的學習狀態早已與同儕齊頭,有些科目甚至超前演出。英文不錯,能讀能聽能跟老外哈拉,自然歷史一級棒,因為他們真心喜歡,雖然國字寫得二二六六,但熱愛閱讀文筆絕妙,除了數學認真的爛是不可逆的基因所害,身為媽媽,我看到孩子個別的光芒,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100分。

我更重視的,是生活技能上的精進,越是不能越要磨,越是不會越要練,有人批評老木心狠手辣,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去超市買東西扛回家?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做粗活?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助環島?

啊不然勒?還不就因為他們不行,所以不操怎麼行?

我們無法一輩子Standby,他們有一天要自立,我們有一天會掛掉,在這之前,孩子沒資格當媽寶,我們更沒資格當媽寶他媽,而包辦媽媽失控的愛也不是愛,那是礙。


---商周雜誌 2017-10-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