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引自網路)
一、選擇題(第 1 題至第 38 題,每題 2 分,共 76 分)
1. 下列文句,何者有錯別字?
(A) 攢錢行善,功德無諒
(B) 四海豐饒,民無饑饉
(C) 意念紛雜,千頭萬緒
(D) 倨傲從容,招搖過市
2. 「把」做為介詞,可表達右框所示的兩種意義。下列含「把」的文句,何者最適合列為②的例句?
①處置:例如「我把門打開了」,「打開門」是「我」有意識的處置行為。
②導致:例如「樹把路擋住了」,「擋住路」是「樹」所導致,但非有意識的行為。
(A) 妳要把岳飛的精神演出來
(B) 余燕翼把盛好的半碗飯倒回鍋裡
(C) 船身把墨藍海水掘犁成翻花的白浪
(D) 母親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幾根短髮剪去
3.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期,多家航空公司推出「類出國航班」,飛至鄰近國家上空再返航停國內機場。下列文句的「類」,何者與「類出國」的「類」意義相近?
(A) 稻香村一帶凡有菜蔬稻稗之「類」
(B)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C)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類」哉
(D) 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
4. 下文畫底線處的文句修改建議,何者正確?
5. 若要使下文的理路連貫有序,①、②、③、④、⑤最適當的排列應是:
4. 下文畫底線處的文句修改建議,何者正確?
詐騙集團常假冒警察機關名義,以電話通知民眾:①因查案時發現民眾遭歹徒冒名申辦帳戶,涉嫌洗錢詐欺,已將案件移送地檢署偵辦。隨後電話交給假檢察官,②告知曾傳喚出庭,民眾卻未到案,今為查清帳戶內資金流向,③民眾須將存款領出交給法院保管,或匯到名為「國家安全帳戶」的人頭帳戶中,並謊稱於案情釐清後,④就會收回匯款。
(A) ①應改為「因查案時被發現遭歹徒冒名申辦帳戶」
(B) ②應改為「告知曾傳喚出庭民眾,卻未到案」
(C) ③應改為「存款應主動前往法院保管」
(D) ④應改為「就會歸還匯款」
5. 若要使下文的理路連貫有序,①、②、③、④、⑤最適當的排列應是:
韓劇 《魷魚遊戲》 的成功之處,
①不僅在於劇情緊湊刺激,
②與無情的生存遊戲形成對比,
③也運用「英熙娃娃」的純真童年形象,
④既透過多種人們熟悉的遊戲喚起普遍經驗,
⑤更在於它將韓國文化融入全球觀眾能理解的語境中,
為全劇帶來強烈的視覺與情感衝擊。
(A) ①③④⑤②
(B) ①⑤④③②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⑤③②①
6.下表四種因果論證圖解,是比爾茲利 (Monroe Curtis Beardsley)在1950年所提出。表中搭配的例句,何者最適當?

7. 前人認為宋詞可分「婉約詞」、「豪放詞」。有一研究從兩類作品取樣發現:其高頻率字、詞前六名如下表所示,確有差異,則①、②、③、④依序應是何種詞風的高頻率字、詞?


(A) 婉約/豪放/婉約/豪放
(B) 婉約/豪放/豪放/婉約
(C) 豪放/婉約/豪放/婉約
(D) 豪放/婉約/婉約/豪放
8. 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炒米粉,是最普及的一種臺灣吃食。我們可以在□□□□的攤販夜市嘗食,也可以在標榜著「臺灣小吃」的觀光飯店很當一回事地點菜選食,當然,在一般家庭的廚房中也是主婦□□□□的家常食品。(林文月〈炒米粉〉)
(A) 街頭巷尾/一知半解
(B) 街頭巷尾/互別苗頭
(C) 前呼後擁/一知半解
(D) 前呼後擁/互別苗頭
10. 危機發生時,當事人為凝聚同陣營者,通常會使用形象修護策略。下列案例中的鄭文公面對燭之武、劉邦面對張良時,使用的策略為何?
20. 關於焦奇的人物形象解讀,何者最符合上文所述?
21. 關於上文寫作技巧的敘述,何者最適當?
22. 上文作者說完此故事後,認為焦奇並非「大敵勇而小敵怯」,而是「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鮮,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這句話的意思與何者最接近?
23. 上文描寫焦奇擊貓,使用「焦怒……→焦愈怒……」的遞進手法。下列文句,何者也有類似敘寫方式?
▲閱讀下文,回答第24-27題
24. 依據上列資料,可以確知的是:
25. 若要就上列資料,說明古代韓國士大夫兩種想法:①視岳陽樓為勝景的代表,②視〈岳陽樓記〉作者為理想人格的表徵,分別適合以誰的言論為證?
26. 李穡的詩頗多漢文典故。關於右框二詩運用「岳陽樓」、「陶淵明」典故的解說,正確的研判是:
(未完待續)
9. 「雙氣泡圖」通常用於呈現兩個事物的共同點、相異點。若要將下文所述「耳鑒」、「揣骨聽聲」繪成雙氣泡圖:介於二者間的實線圈表示共同點,二者朝外側延伸的虛線圈表示各自的特性,則①、②、③分別應是:
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


(A) 鑑定粗糙/憑畫者名聲/憑視覺觸感
(B) 鑑定粗糙/憑畫作年代/憑畫者名聲
(C) 吝出高價/憑畫者名聲/憑視覺觸感
(D) 吝出高價/憑視覺觸感/憑畫作年代
10. 危機發生時,當事人為凝聚同陣營者,通常會使用形象修護策略。下列案例中的鄭文公面對燭之武、劉邦面對張良時,使用的策略為何?
甲、(秦、晉圍鄭,鄭文公請燭之武協助。)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乙、(項羽準備擊破劉邦,項伯暗中通知張良。)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
形象修護策略
①道歉,表示懺悔
②卸責,指錯誤由他人造成
③強調事件導因於無法控制的外力
④強調出自好意,或行為本屬正當
⑤抨擊責問者,貶損其言論可信度
⑥提醒責問者,事情與你切身相關


▲閱讀下文,回答第11-15題
【甲】
「花菜賣多少錢?」巡警問。
「大人要的,①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參說。他就擇幾莖好的,用稻草貫著,恭敬地獻給他。
②「不,稱稱看!」巡警幾番推辭著說,誠實的參,亦就掛上稱仔稱一稱,說:「大人,真客氣啦!才一斤十四兩。」本來,經過秤稱過,就算買賣,就是有錢的交關,不是白要,亦不能說是贈與。
「不錯罷?」巡警說。
「不錯,本來兩斤足,因是大人要的……」參說。這句話是平常買賣的口吻,不是贈送的表示。
「稱仔不好罷,兩斤就兩斤,何須打扣?」巡警變色地說。
「不,還新新呢!」參泰然地回答。
「拿過來!」巡警赫怒了。
「稱花還很明瞭。」參從容地捧過去說。巡警接在手裡,約略考察一下,說:
「不堪用了,拿到警署去!」
「什麼緣故?修理不可嗎?」參說
「不去嗎?」巡警怒叱著。「不去?畜生!」撲的一聲,巡警把稱仔打斷擲棄,隨抽出胸前的小帳子,把參的名姓、住處記下,氣憤憤地回警署去。
參突遭這意外的羞辱,空抱著滿腹的憤恨,在擔邊失神地站著。等巡警去遠了,才有幾個閒人,近他身邊來。一個較有年紀的說:
「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
(賴和〈一桿稱仔〉)
【乙】
查大人(查大人:日治時代臺灣人對日本警察的稱呼,意同巡警。)聽人們騷動的聲,已明白近處有犯法的事故。可是待他趕到現場人已走空,只剩下幾個兒童欣羨似地立在那邊,注視著來不及收,遺下的銅貨銀鈸和賭具。查大人捉不到犯人,隨便拉一個兒童,玩笑似地問:「喂!囝仔,什麼人賭錢的?」查大人的威聲,本可喝止夜啼的孩子,那個兒童不明白地被他拉住,當然吃不少驚,然後啼哭了起來。不幸這個兒童,竟遇到這厭惡哭聲的查大人。他常說:③啼哭是弱者的呼喊,無用者的祈求,頂卑劣的舉動,有污辱人的資格,尤其是一等國民的面子。所以他就用教訓的意義,輕輕地打他一掌說:「緘點著!不許哭,賭錢的什麼人?」很有效力,這一下子打,那兒童立刻止住哭聲,偷偷地用手來摩擦著印有指痕紅腫的嘴巴。
「不說嗎?到衙門去!」
有一位似較有膽量的人,走向前去:「大人!賭錢,他不……」
「豬!誰要你插嘴?」
唉!本來可以無事的那個兒童,④被人們的同情心,拖累得更不幸了。在查大人的思想,官事一點也不容許人民過問,他本無為難這兒童的意志。但到現在就不能隨便了事,怕被世間誤解,以為受到抗議才釋放他。這很關礙做官的尊嚴。做官的不會錯,現在已經成為定理。那個兒童總須有些事實,以表明他罪有應得,要他供出事實來,就須拉進衙門審問。這是法律所給的職權。(改寫自賴和〈不如意的過年〉)
11. 關於甲文巡警、乙文查大人的逞威尋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巡警因秦得參對斤兩錙銖必較而不滿
(B) 巡警捏造毀損公物之罪而嚴懲秦得參
(C) 查大人因兒童隱瞞事實而怒摑他巴掌
(D) 查大人為立官威而須讓兒童接受訊問
12. 甲、乙文畫底線處的解釋,何者最適當?
(A) ①意謂秦得參對於自售的貨品頗有信心
(B) ②意謂巡警故意設圈套誘使秦得參犯罪
(C) ③意謂查大人視啼哭為諷刺他執法無能
(D) ④意謂民眾介入反令查大人懲罰無辜者
13. 關於甲、乙文敘寫手法的說明,何者最適當?
(A) 二文皆透過街上路人的視角,以客觀而冷靜的口吻描述事件經過
(B) 甲文側重記述巡警的外在言行與情緒轉變,乙文另揭示查大人的內在想法
(C) 甲文「誠實的參」來自巡警的感受,乙文「不幸這個兒童」來自查大人的感受
(D) 二文「不去嗎」、「不說嗎」皆既凸顯施暴者的蠻橫,又洩露其受群眾威脅的不安
14. 依據下框所示的諷刺手法常見特徵,下列乙文中作者使用的兩項諷刺,最可能含有何種特徵?
Ⅰ、(查大人)輕輕地打他一掌說:……那兒童立刻止住哭聲,偷偷地用手來摩擦著印有指痕紅腫的嘴巴。
Ⅱ、做官的不會錯,現在已經成爲定理。
諷刺手法常見特徵例句
特徵:①故意說偏離常理的反話
例句:「他真是料事如神啊!」(事實是猜測錯誤)
特徵:②話中有互斥的訊息
例句:「他真是料事如神,沒一件說中!」
特徵:③話中稱頌裡含譏誚
例句:「他真是料事如神──不,是比神還要神!」
特徵:④話中有虛偽的對比
例句: 「我那麼笨,哪比得上他料事如神!」

15.若要形容「巡警和查大人的心態」、「賴和對巡警和查大人行徑的批評」,最適合的文句分別是:
▲閱讀下文,回答第16-19題
16.依據上文,下列構造位於各燈何處?
17. 依據上文,關於燈具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青銅容易導熱,自漢至宋皆是燈具製作材料的主流
(B) 兩座銅燈與夾燈盞雖然大小有別,但皆可拆開清潔
(C) 兩座銅燈著重造型設計,無法調光;夾燈盞雖無造型,但可調光
(D) 兩座銅燈的燈盤結構考量燃料屬性;夾燈盞省油效能受氣溫影響
18. 上文三個燈具,在設計上的共同考量要素為何?
(A) 燃料種類、起居環境
(B) 經濟實惠、節能減碳
(C) 安全保護、氣氛營造
(D) 用者身分、觀賞價值
ˉ
19. 依據上文,下列①、②兩項陳述是否適當,正確的研判是:
①由〈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看,桃花源中的居民不知有油燈,也不知桃花源外使用青銅燈。
②由 《天工開物》「草木之實,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憑藉木石,而後傾注而出焉」可知,因油品生產不易,為了省油,夾燈盞越做越大。
(A) ①、②皆正確
(B) ①、②皆錯誤
(C) ①正確,②錯誤
(D) ①錯誤,②正確
▲閱讀下文,回答第20-23題
沂州山峻險,故多猛虎,邑宰時令獵戶捕之,往往反為所噬。有焦奇者,陝人,投親不值,流寓於沂。素神勇,曾挾千佛寺前石鼎,飛騰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為焦石鼎云。知沂嶺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輒手格斃之,負以歸,如是為常。
一日入山,遇兩虎帥一小虎至。焦性起,連斃兩虎,左右肩負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眾皆辟易,焦笑語自若。富家某,欽其勇,設筵款之。焦於座上,自述其平昔縛虎狀,聽者俱色變。而焦益張大其詞,口講指畫,意氣自豪。
倏有一貓,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滿座上,焦以為主人之貓也,聽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鄰家孽畜,可厭乃爾!」亡何,貓又來。焦急起奮拳擊之,座上肴核盡傾碎,而貓已躍伏窗隅。焦怒,又逐擊之,窗櫺盡裂,貓一躍登屋角,目耽耽視焦。焦愈怒,張臂作擒縛狀,而貓嗥然一聲,曳尾徐步,過鄰牆而去,焦計無所施,面牆呆望而已。主人撫掌笑,焦大慚而退。(沈起鳳〈壯夫縛虎〉)
20. 關於焦奇的人物形象解讀,何者最符合上文所述?
(A)「連斃兩虎,生擒小虎」暗示他雖暴戾,仍有好生之德
(B)「眾皆辟易」暗示來自外地的他過於驕橫,遂遭排擠
(C)「富家設筵款之」暗示打虎使他成名,漸開啟社交
(D)「口講指畫」暗示他雖性格粗豪,但思慮縝密
21. 關於上文寫作技巧的敘述,何者最適當?
(A) 以獵戶常鹵莽捕虎而遭噬,襯托焦奇擒虎有勇有謀
(B) 以對擊貓、擒虎的描述詳、略有別,凸顯主人恨貓勝於虎
(C) 透過描述貓的行動、眼神,呈現貓在危亂中依然敏捷而從容
(D) 透過主人笑、焦奇慚的對比,諷刺憑空杜撰者的謊言必被揭穿
22. 上文作者說完此故事後,認為焦奇並非「大敵勇而小敵怯」,而是「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鮮,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這句話的意思與何者最接近?
(A) 不斫柱以為椽
(B) 幸於始者怠於終
(C)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D) 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23. 上文描寫焦奇擊貓,使用「焦怒……→焦愈怒……」的遞進手法。下列文句,何者也有類似敘寫方式?
(A) 車中派驗票司事一人,專管裝卸貨物、稽查客車
(B) 其煤質鬆脆,不敵西洋所産,而與東洋之煤尚相去不遠
(C)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D) 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閱讀下文,回答第24-27題

24. 依據上列資料,可以確知的是:
(A) 金九容和權近皆在訪問中國時,親蒞岳陽樓
(B) 鄭道傳〈二樂亭記〉,姜弘重因學習諺文而無法閱讀
(C) 在李穡引領下,十四世紀末曾有韓國士大夫接受儒家思想
(D) 十四世紀的韓國士大夫,大多不能直接閱讀漢文的〈岳陽樓記〉
25. 若要就上列資料,說明古代韓國士大夫兩種想法:①視岳陽樓為勝景的代表,②視〈岳陽樓記〉作者為理想人格的表徵,分別適合以誰的言論為證?

26. 李穡的詩頗多漢文典故。關於右框二詩運用「岳陽樓」、「陶淵明」典故的解說,正確的研判是:
〈詠月〉
憶年八九學堂遊,
似鏡如鉤誦不休。
中歲始知真樂處,
躍金沉璧岳陽樓。
〈對菊有感〉
人情那似物無情,
觸境年來漸不平。
偶向東籬羞滿面,
真黃花對僞淵明。
①〈詠月〉以「岳陽樓」的湖中倒影浮蕩飄忽,寄託童年逝去的感傷。
②〈對菊有感〉以「偽淵明」自比,表達身在田園但心難悠然的慨嘆。
(A) ①、②皆正確
(B) ①、②皆錯誤
(C) ①正確,②錯誤
(D) ①錯誤,②正確
27. 上列資料中的詞語解釋,何者最適當?
(A) 金九容詩中的「東歸」,意指奉派出使中國
(B) 鄭道傳文中的「二樂」,意指先天下之樂、後天下之樂
(C) 權近讚許友人有心繫群眾的胸懷,故云「推其憂於息波」
(D) 姜弘重自慚韓國文人才士不足,恐將淪為「蠻邦鄙野之地」
(未完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