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的詩歌總集。龔氏學問淵博,涉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其為文縱橫,自成一格,有「龔派」之稱,已亥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自北京辭官南歸,該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取家屬,於往返的途中,寫成三百一十五首短詩,皆七言絕句體裁,總命名為《己亥雜詩》,此詩集為其一生中思想精華,內容多借題發揮,抨擊時局,是研究龔自珍其人的生平和政治思想的珍貴材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9月26日,在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終年49歲。
《己亥雜詩》中有許多知名作品,如第五首(本詩)與第二百二十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均被海峽彼岸大陸人民出版社選為國文教材,其他如第一百二十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生栽禾。」則反映出鴉片戰爭前夕農村凋敝的情景。本詩為龔自珍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更為世人傳唱不絕。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品出處】
〈己亥雜詩.其五〉
原作者:龔自珍
註釋翻譯
浩蕩(徬徨不定的樣子)離愁白日斜(西斜),吟鞭(邊走邊吟唱)東指即天涯;
譯文:
太陽下山了,我這徬徨不定的辭官人,舉起馬鞭,一邊行走一邊吟唱,落寞地離開了,這一走,從此就是天涯海角。
落紅(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滋養)花。
譯文:
現在的我就像凋零的落花,並不是選擇無情的離開,而是將落花變成肥沃的泥土,用來滋養綻放的花朵。
說明
夕陽西下,太陽像一團火球逐漸消失在地平線,廣闊的道路上只看見一個人騎著駿馬,豪邁地唱著歌:「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停歇地向前奔馳。
這個騎馬的吟唱詩人叫龔自珍,他剛卸下官職,準備回家鄉。返鄉途中,他回首前塵,感慨自己有滿腔的治國抱負,卻苦無機會一展長才。加上朝廷小人當道,只要與自己想法不合的人,就視為「異類」,耍手段加害,迫於無奈,龔自珍乾脆辭去官職。
「東晉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我又何苦待在泥淖裡掙扎,不如回鄉教書!」人生有許多條道路可走,龔自珍選擇的雖然沒有名利厚祿,然而有滿滿的知足和成就感。
龔自珍出生書香世家,從小涉獵經史子集,加上受文字學大師──外祖父段玉裁的熏陶、指導,舉凡詩文、訓詁、地理、金石之學等等都相當了解。遺憾的是,滿腹才學並沒有讓他在仕宦之路平步青雲,反而遭人嫉妒、打壓。
終生不得志,他也沒有埋怨誰,辭去官職並非不想衛國愛民,有朝一日朝廷需要他,縱使要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就像飄零的落花,願意化成泥土滋養樹根,自己辭去官位,返鄉當個私塾老師,用心教育下一代,不是也很好嗎?
此時,閃爍的星光點綴了漆墨的夜空,今晚的星空多麼燦爛,龔自珍停了下來,仰望星空,覺得自己就像那小星星,不與人爭名爭利。那小星星寧可選在夜晚發出光芒,盡職地守護著月亮,如果人們也有小星星的胸襟,以及成全別人的美德,又哪來排擠、打壓呢!
念頭一轉,龔自珍又揮鞭奔馳,消失在山的另一頭……這首詩以「白日斜」的黃昏景色來呼應「即天涯」的落寞。作者將自己比喻成「落花」和「春泥」,暗指自己雖然辭官了,但是仍熱愛國家,報效國家。「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現在常用來比喻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說明出處】
《中小學生古典詩歌故事》
〈我願化作春泥〉
(編按:原文部分誤植文字已更正)
網址:
https://www.mdnkids.com/book_poem/index14.shtml
編者:潘麗珠
【編者簡介】
潘麗珠(1959.10.19-),台北市人,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文學博士,國立師範大學教授。研究專長為戲曲、古典詩詞學、文藝美學、現代文學、國語文教材教法、詩歌吟誦、閱讀與寫作教學、朗讀教學、創意教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