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鉛筆.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現代詩雖然脫離了格律的限制,卻仍有其內在美學上的要求。以詩歌節奏為例,即使不講究平仄、韻腳,藉由句式的停頓、長短變化、反覆運用詞語或意象、跨行跨段等創作手法,讀者亦可從誦讀中感受到詩作的旋律變化。

〈燈下削筆〉選自《不能遺忘的遠方》,作者陳義芝。「削筆」是用筆前的動作,作者以此強調自己對於創作的看法──唯有卸下保護自我的外殼,才能夠真正以本心來書寫。「燈下削筆」描繪一幅寧靜的畫面,作者藉由反覆持續的日常行為,表現夜深人靜時的自我省思;不斷刪除白天裡的委屈、虛偽,企圖保持並面對真我。全詩凸顯現代人在適應生活及自我認同上的掙扎和期許。

以下為陳義芝〈燈下削筆〉原文,原文後附各段解析,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燈.png
(圖片引自網路)


燈下削筆

燈下削筆
有很多白天不便細述的事
藏在心底
趁此一刀刀削去

模糊的光從兩眼穿出
其實說了也沒人懂它啊
暗恨多深刀削也多深
影子垂低了頭不願再說話

要怎樣才能摘下面具
削掉虛假的臉皮
什麼時候才敢掏心
向誰表露自己的清明

江湖須面對
惡劣的氣候同時必須
燈下削筆自有寬廣的嚮往之地
但只能在心的版圖上將它占領

有時不免還要撤離
局促於規矩一筆一畫
儘管書寫起來並不歡喜
仍舊姓名年齡經歷及其他

乞求了解的心
先跪下,像夜雪飄零
筆才能在千萬隻焦灼注目的眼中
晨光般精神地站起


【作品出處】
《不能遺忘的遠方》
燈下削筆
作者:陳義芝
【作者簡介】
陳義芝(1953年11月4日—),曾使用筆名陳辛、陳棄疾、異植,詩人、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生於台灣花蓮,成長於彰化,籍貫四川忠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陳義芝自大學時期開始寫詩,其後兼寫散文、評論,持續創作至今。曾任中、小學教師、《聯合報》讀書人專刊主編、《聯合報》副刊組主任、高級資深績優記者及聯合副刊主任、臺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首任主任,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其詩情思綿密,文詞典麗,以古典文學的溫柔敦厚為基調,描寫現代社會的種種樣貌;在從容的筆調間蘊含濃烈情感,展現對生命的關懷。曾以新詩及散文獲得中山文藝獎肯定,詩作深受國際詩壇重視,被譯為多國語言出版。著有多部詩集及散文集。


陳義芝.png
上圖:陳義芝(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一)藉燈下削筆的孤獨動作,點出暗藏的心事。

燈下削筆
◎全詩以「削筆」作為貫串全詩的主要意象。
◎「燈下削筆」這個動作具有象徵意義:以「削鉛筆」形象寄託「書寫」前須先「刪除」的意涵,去掉保護的外皮,才能用真心書寫,象徵「去偽存誠」的反省過程
Q:此處的「筆」有何寄託?
A:「筆」對應創作者身分,有「書寫」、「表達」的功能,可視為是詩人化身。
Q:此處「削」有何寄託?
A:「削」使人聯想到削鉛筆,是用筆的前置作業,要去掉保護的外皮,才能用筆芯(真心)書寫。「削」有「刪除」之意,結合文中「削掉虛假的臉皮」一句,寄託除去偽裝、表露真心的深意。

有很多白天不便細述的事
◎暗示白天的壓抑屈服。

藏在心底
趁此一刀刀削去
◎轉化(形象化)修辭。
以刀的銳利和連續不斷的動作,顯示了詩人內心意圖的強烈,急欲削除心中的不平和委屈。

削鉛筆.png
(圖片引自網路)


(二)呈現內在委屈和外在虛飾,期待能展現本心。

模糊的光從兩眼穿出
◎呼應「燈下」光線昏暗的情境,也暗示眼泛淚水模糊了視線,呈現悲憤心境。

其實說了也沒人懂它啊
◎以「說」呼應首節的「不便細述」,凸顯無人能理解的無力感。

暗恨(藏在心中的憤怒與愁恨)多深刀削也多深
◎以「刀削」去除「暗恨」,強化自省的深刻。

影子垂低了頭不願再說話
◎呈現削筆的姿態,同時反映詩人削筆自省時的沮喪、孤獨。

(三)同前。

要怎樣才能摘下面具(面具比喻偽裝的外表)
削掉虛假的臉皮
什麼時候才敢掏心
向誰表露自己的清明(清明,清澈明淨的本心)
◎要怎樣才能摘下面具/削掉虛假的臉皮/什麼時候才敢掏心/向誰表露自己的清明:以三個自問「要怎樣」、「什麼時候」、「向誰」,帶出白天的虛假面具對比燈下的清明本心,凸顯詩人仍有表露自己的期待。

燈.png
(圖片引自網路)


(四)體認現實環境與內心理想的衝突,有所堅持,亦有所妥協。

江湖(江湖,指現實社會的人際往來應對)須面對
◎暗示現實環境的紛擾混亂和艱險,詩人身處其中卻無可逃避。

惡劣的氣候同時必須
◎「須」字更凸顯了不容選擇的處境。

燈下削筆自有寬廣的嚮往之地
但只能在心的版心的版圖,即「內心」)上將它占領
◎以內心版圖對比外在江湖,點明削筆自省意在堅持心中理想。即使認清現實阻礙而有所退讓,仍堅持守護本心。

(五)同前。

有時不免還要撤離
◎呼應第四節末句的「占領」,呈現在內心理想與外在現實的衝突下,個人不得已而退讓。

局促局促,受到限制,同「侷促」)於規矩一筆一畫
儘管書寫起來並不歡喜
仍舊姓名年齡經歷及其他
◎呼應「筆」的意象,暗示作者的職業,並以制式化書寫呈現個人表達受到限制,無法率真表現自我,委婉暗示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必然有所妥協。「仍舊」二字流露一再反覆之感。


削鉛筆.png
(圖片引自網路)



(六)提出展現真我的積極期許。

乞求了解的心
◎點明詩人守護內在的真正欲求:期望他人了解。

先跪下,像夜雪飄零
◎以「跪下」總結前文的隱忍、偽裝、屈從,表達內疚、懺悔、謙卑、沉潛的心境與處境。以「雪」的潔淨象徵本心的真誠純粹。

筆才能在千萬隻焦灼(焦灼,焦慮著急)注目的眼中
◎呈現渴望找回「真我」的急切心情,以「千萬隻」強調自己長期以來的不斷企盼。

晨光(清晨的陽光)般精神地站起
掃除燈下的昏暗模糊,藉明媚清晨提出未來展望,流露昂揚奮起的積極期待。文末以「筆」呼應首節,呈現詩人守護本心的堅持,並坦然面對「虛偽」與「真實」,重新建立理想的真實自我


馬燈.png
(圖片引自網路)


賞析

作者在本詩中以筆自喻,透過「削筆」和「書寫」呈現內在省思。全詩在現實與自我的矛盾間開展,寫出現代人無可避免的生活課題。

全詩共有六節:第一節直接破題,以「不便細述的事」區隔白天與燈下的心境,反映詩人處於外在現實與內在心理的衝突中,並藉「削去」二字凸顯自省的強烈意圖。第二節則剖析削筆時的內心感嘆,無人理解的暗恨孤獨帶出第三節的自我叩問,進一步思索展露本心的可能。四、五兩節著眼於現實,雖然心存理想,但無可抵禦外在環境的侵擾,對比詩人坦然面對,而有妥協的體認。在環環相扣的矛盾下,第六節一掃無奈心境,點出「跪下」是為了「站起」,表明現實生活中的退讓並非屈服放棄,最終仍懷有自我追尋、對他人同理同情的積極期許。

本詩每節四行,除了各節以音近的韻腳穿插變換(如第一節的「」韻,第二節的「」韻,第三、四節混合使用「」、「」、「」韻字,第五節「」、「」韻穿插,第六節總結前文韻字,以「」「」、「」韻緊密扣合全詩。)外,第一節的「削筆」與「削去」、第二節的「多深」、第四節的「須」與「必須」,皆是利用詞語重複製造聲律或韻律,而第三節的「摘下」與「削掉」、「掏心」與「表露」,這些語義的重複出現同樣形成回環效果,使本詩充滿音樂性。在分段經營上,一、三、五節從外在現實切入,呈現隱藏、虛飾、妥協的困境,二、四、六節則從內在心理出發,表現委屈、堅守、奮起的心態變化,結構緊密。末節善用標點符號的特性,在「先跪下」後刻意停頓,於關鍵處創造了思考空間,也使結尾轉折更為動人。

在群體中生活,常有身不由己的窘境,作者揭示自我在現實困境中的掙扎。藉由本詩,我們可以體認擺盪在退讓與堅持間的真實處境,在學習和社會、和自己圓融相處時,進一步護持本心,保有理想。


鉛筆.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