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佛教常將人比喻成一艘小筏,從此岸到彼岸。陳義芝是佛教徒,當么子陳頎真(邦邦)2003年留學加拿大發生車禍,在異鄉意外身亡,時年21歲,這位傷心的父親為早逝的兒子寫下了〈一筏過渡〉這首悼詩。

詩中援引佛經典故,陳義芝說「紅蓮」就是火葬場的那顆啟動按鈕,他親手按下它,將兒子這艘筏送到彼岸去。兒女情,原來就像泡影一樣。當夕陽將近時,他發現時間不可停留,記憶無法永久保存,於是他用文字記下這個他最親愛的人。他感慨「誰人不似一筏,流浪生死」,最後他告訴自己「斷橋斷水斷爐煙」。切斷與愛子之間情感的橋樑、切斷這失去的生命及對他飄渺的思念。

延伸閱讀:

白髮人送黑髮人----陳義芝:異鄉人(原文)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原文)

船.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一筏過渡

一筏過渡似紅蓮
消失在霧中
「兒女情,原泡影也」
此話遽爾成真


看西天海域夕光搖顫
時間無所住
記憶無所藏
情識如露亦如電


誰人不似一筏
流浪生死
忍聽愛慾沉沉的經懺
斷橋斷水斷爐煙


說詩

2003年,在異鄉。我親手摁下火葬爐的按鈕,眼前轟的一聲響,送走世間結緣二十一年的兒子。隔著厚重的牆,從小窗口望進爐內,是我50歲才修習的功課──炙痛與冰涼。

那年我初解人生像一艘竹筏,有人流浪得久一點,有人很短暫,從生的此岸一眨眼已在死的彼岸。那時,我還未識〈楊枝淨水讚〉「火焰化紅蓮」的真義,而只以紅蓮作火焰的意象,默想諸法空相、夢幻泡影,實則貪歡貪愛,身受斷滅之苦。十六年過去了,此身仍在流浪。


船.png
(圖片引自網路)


【作品出處】
一筏過渡

作者:陳義芝
【作者簡介】

陳義芝(1953年11月4日—),曾使用筆名陳辛、陳棄疾、異植,詩人、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生於台灣花蓮,成長於彰化,籍貫四川忠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首任主任、《聯合報》副刊編輯、高級資深績優記者及聯合副刊主任、中學教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詩作有英譯、日譯及韓譯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