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在獨孤求敗的「劍塚」裡,楊過最終為何選擇了玄鐵重劍?
獨孤求敗在「劍塚」內刻下了《神鵰俠侶》中非常霸氣的一段話: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獨孤求敗於此葬下了其一生所用的四把劍,其中第二柄為「衣冠塚」,只有介紹而無實物。
那麼,楊過為何最終拿起了「玄鐵重劍」,而沒有選擇當時更趁手第一柄劍呢?
劍塚所葬四柄劍,代表了四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劍塚」裡,每一柄劍都有相關的記錄說明,基本上是沿著獨孤求敗從初露崢嶸到天下無敵的時間線索來走的。
第一把劍是最普通的神兵利刃,獨孤求敗描述為: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這樣的劍有很多,楊過見到的就不少,不說他和小龍女一起獲得的「君子劍」與「淑女劍」,就是全真七子中所配備的「秋水劍」,甚至郭芙手裡的佩劍,都算得上很好的兵刃了。
獨孤求敗弱冠之前所用的這把劍就和他的年少鋒芒一般,有一股銳氣,爭強好鬥之心極為熾盛,但自身本事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太多。
所以,只能與河朔群雄爭鋒,而不是力壓群雄。
第二把劍是經歷了江湖浸染之後,是否還能維持初心,也就是進入到了「煉心」的階段。
這把劍被獨孤求敗拋棄了,其寫道: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這把劍在新版和舊版《神鵰俠情侶》中有所反差,舊版裡說獨孤求敗曾用此劍「殺盡寇仇,敗盡英雄」,又說其最後以「神鵰為友,紫薇為妻」,最後被楊過所得。而新版中改成了棄之深谷。從意蘊來說,新版更好一點。
從這一劍的命運可以看到,獨孤求敗在江湖歷練的過程中,其心性有過蛻變,這是他是非觀成型的時期。
第三把劍就是玄鐵重劍,獨孤求敗寫道: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這柄劍外觀很奇特,非但沒有劍鋒,劍尖處還是一個半球,大概重七八十斤,與劍術「輕靈」的意旨背道而馳。
其實看到這幾句描述的時候自然就能想到兩個字:穩重。
這是獨孤求敗四十歲前所用的兵刃,天下已無敵手,但卻依然行走江湖。其為人也褪去了年輕時的鋒芒畢露,變得深沉和穩重,儼然一副江湖領袖的樣子。
第四把劍是一柄早已腐朽的木劍,獨孤求敗寫道: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皆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一段描述有兩重意義:
第一,獨孤求敗從與人爭勝變為了與己爭勝,正在開闢一條沒有人走過的劍道。
第二,既然不滯於物,為何還要埋一柄木劍?因為它會腐朽。
獨孤求敗告訴後來人,一個人無論曾經多麼輝煌,名聲有多麼響亮,但最終還是會被遺忘的。就像楊過那個年代裡,江湖上早就沒有一代劍魔獨孤求敗的傳說了。
也就是說,獨孤求敗埋下的第四把劍,其實「埋下」的是一個灑脫的道理,告誡後來者不能陷於聲名之累。
了解了這四把劍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和楊過當時的選擇對應上了。
楊過這個人小時候缺乏教育,又因為黃蓉的偏見與不公,導致了其性格上的偏執。這階段的楊過有著少年的好勝心,無論在桃花島或全真教都是如此,所以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人際關係處理不好。
而得到了古墓派的教育,又獨自行走江湖了許久,在為人處世上明顯有著非常大的改變,最為顯著的就是對郭芙、大武、小武這些兒時玩伴的態度。
楊過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他也沒有成為一個偏執陰鷙的壞人,這大概就是煉心的階段。
而遇到劍塚時候的楊過,經歷了小龍女的失踪,也丟了一條胳膊,人生的劇變使得他對於這個江湖有所改觀。
於是,書中寫道,他扶起玄鐵重劍,看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個字的時候,便突然有所觸動,似有所悟,良久之後方才去查看第四把劍。
而當楊過最後選擇了玄鐵重劍之後,其發展的軌跡也是與此吻合,成長為了一個行走於江湖上懲惡揚善的神鵰大俠,穩重且心懷俠義。
從他選擇了這柄重劍之後,其武術上的短板(編者註:短板,對岸用語,形容人或事物的弱點或缺點 )也被補足,這是其「成俠」之路最為重要的一次轉折。
楊過武學的弊病,在於年資與內力修煉
在沒有得到玄鐵重劍和獨孤求敗的衣缽之前,楊過的武功在整個江湖上並不弱,甚至都能躋身於一流高手的行列。
楊過雖然沒有在全真教學習過全真教的內功和劍法,但古墓派中所遺留的卻是王重陽當年所刻下的武術,從這一點來說,全真教絕大多數弟子對於全真教武術的了解都比不上楊過。
而古墓派所傳下的《玉女心經》同樣是當時一等一的武學,傳自與王重陽齊名的林朝英,這是一個不輸於「五絕」的高手。
所以「雙劍合璧」下,金輪法王這等絕頂高手都退避三舍,不敢攖其鋒芒。連眼界奇高的黃蓉都看出來了,楊過身懷一身好武功。
要知道,桃花島教育下的郭芙、大武、小武都被楊過趕超了,並不是這些人資質差、師承弱,而是楊過本身就是練武奇才,所接觸的武術又是一等一的絕學。
除此之外,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歐陽鋒的蛤蟆功、黃藥師的彈指神通以及《九陰真經》都被楊過學了一個遍,無論是見識還是武功水準,他都屬於當時最頂尖的行列。
但楊過同樣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內力不足,這是他年輕造成的。
從《射雕英雄傳》到《神鵰俠侶》,幾乎凡是在江湖上成為頂尖高手的,無一不在中年時期。包括當年的郭靖也是一樣,也是在神鵰的故事裡才真正達到了和「五絕」爭鋒的水準。
楊過雖然學得很雜,但面對金輪法王、公孫止等人卻力有未逮捕,就吃虧在內力修為上,這是水磨工夫,不能速成。
所以,在劍塚的時候,神鵰見到楊過撿起第一把劍的時候表露出來一股不屑的神情,就是因為這把劍雖然最適合當時的楊過,但對於他之後的修煉沒有任何的幫助。
內力如何表現出來的呢?在金庸的故事裡最常見的就是「舉重若輕」。例如丘處機可以輕輕鬆鬆地舉起一座大鼎,這些就是內力所致。
從以楊過當時的水準,雖然舉得起七、八十斤的玄鐵重劍,但用其對敵卻非常艱難。神鵰與之對戰就是為了磨練其「舉重若輕」的技巧。
從楊過這個人非常聰明,他撿起第一把劍時看到神鵰的樣子就知道了其心意,所以毫不猶豫地拿起了那柄玄鐵重劍。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楊過又在水中練劍,使得其內力變得渾厚無比,甚至超過了金輪法王這種將龍象波(般)若功練到極高境界的高手,這就是獨孤求敗傳承的價值了。
其所創造的「黯然銷魂掌」剛猛程度甚至不下於「降龍十八掌」,可見其內力修為的短板就是在選擇重劍的時候被補足的。
楊過之所以最終挑選了玄鐵重劍,正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早已經度過了「爭勝」和「煉心」兩個階段,他斷臂之後只有先做到「穩重」,補足「內力」修為的短板(編者註:短板,對岸用語,形容人或事物的弱點或缺點 ),然後才能重新「站」起來。
(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文章出處】
《知乎》
〈在獨孤求敗的「劍塚」裡,楊過最終為何選擇了玄鐵重劍?〉
2022-12-15
網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0565867/answer/2802778750
作者:不詳
- Apr 15 Tue 2025 12:28
■在獨孤求敗的「劍塚」裡,楊過最終為何選擇了玄鐵重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