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楊過(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重讀金庸──我所理解的楊過
1
《神鵰俠侶》這本書從上中學那陣子開始,就看了不止一遍。
幾乎稍微對武俠小說有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這句話。對於書中註定的結局,我們早已不再唏噓扼腕。
成長的路上,經歷過一些坎坷與挫折,看過了一些潮起與潮落。人情的冷暖,世態的艱難,早已過了為了一個「義」字淚流滿面的年紀。
可還是很想動筆寫一寫楊過。他那冷冷清清的疏離與高傲中帶著難以名狀的真實,又有著我們每個人都嚮往、渴望卻又無法企及的自由。
2
就像對《射鵰》中的郭靖一樣,金庸沒有吝嗇他的筆墨,也非常細緻又耐心地描寫了楊過的成長過程。可是楊過的成長經歷與郭靖卻是完全相反的。
儘管都是一出生就沒有父親,可是金庸慷慨地給了小郭靖完美的成長環境。
當他需要父親般的威嚴時,成吉思汗來了;
他想交朋友了,大汗的兒子拖雷來了;
他想學騎射了,哲別師傅來了;
他需要成長了,要培養毅力和習慣了,江南七怪來了;
他練功不得要領,需要內力調息了,馬鈺來了;
初出江湖,黃蓉來了;
武功需要進益了,七公帶著降龍十八掌來了;
繼續「打怪升級」,老頑童和「左右互博」來了,順帶還贈送了一本「九陰真經」……
所以,金大俠的金手指一開,少年郭靖從一出道時就已開了掛,日後自然而然的成了郭大俠,甚至「郭巨俠」。
3
楊過,完全不同。
楊過這個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本就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很多時候,他甚至沒有什麼台詞,只是那種黯然銷魂的眼神,就足以讓人痛徹心扉。
猶記一個情節,當楊過攜著中了冰魄銀針的小龍女從石棺中一躍而出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不能自已。
他那種悲涼之極、憤怒之極的表情,簡直讓人不忍回憶。
楊而小龍女也是超脫世俗的平靜,淡淡地說:「算了,我們自己命不好,怨不得其他人。」
什麼叫哀莫大於心死,什麼是悲莫大於無聲,金庸先生寥寥數句,已經把無聲的大悲默默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4
楊過出生時父親(編者註:楊過是楊康的遺子。楊康,又名完顏康,是《射鵰英雄傳》反派角色,楊鐵心與包惜弱的親生兒子,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的養子,郭靖的義弟,丘處機、歐陽鋒的弟子,聰明俊美,嬌生慣養,嚮往權勢,與完顏洪烈等人謀劃侵略大宋,阻撓郭靖、黃蓉取得武穆遺書,圖謀控制丐幫,殺死歐陽克、江南五怪,製造武林浩劫,最終間接中了黃蓉軟蝟甲上的蛇毒慘死)已然不在,沒過幾年,母親(編者:楊過生母為穆念慈,連載版(舊版)生母為秦南琴)。楊過自幼喪父,十一歲前由母親穆念慈獨自撫養長大。在楊過十一歲那年,穆念慈因病去世)早亡,從此流落江湖,從小就沒有郭靖的奇遇。
郭靖的父親縱然不在,可他是南宋義士,是抗金英雄。江南七怪十幾年暴霜露斬荊棘的奔走找尋,丘處機和馬鈺的耐心教導,無外乎是出於原來是郭嘯天的兒子。所以,他的周遭從不缺乏善意與暖意。
再看楊過,由於父親的緣故,出生時郭靖就給他起了這樣的名字:楊過,字改之。
作家三毛曾評價:楊過根本無過,如何「改之」。
而最了解金庸的倪匡說:「楊過自出場以來,一直是楊過,沒有改什麼。當然楊過有改變,他的改變,是為了對付加在他身上的種種壓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過程中,他變得更成熟,反抗的決心也更強。楊過的一生,是對抗壓力的一生。」
5
悲涼的底色已悄然出現。當他還沒有做任何事的時候,他的調性就已經被人決定──你的父親是壞人,所以你的骨子也是壞人。
很可笑是嗎?
無數個地方,無數的人都曾對他有過這樣的評價,這也是黃蓉的道理。
所以,上了桃花島後,黃女俠(編者註:黃蓉)只教詩詞歌賦,人生哲理,不教授武功,美其名曰:先學做人。黃蓉的壓制、郭芙等小夥伴的欺負,讓這個開滿桃花的地方涼意徹骨。
在桃花島,楊過對郭靖這個完人如此疏遠,而對歐陽鋒這個瘋子卻如此親近。
我想郭靖也許不明白,一個國家需要大英雄,而一個孩子只是需要一個父親。
之後的全真教也一樣,都是令人壓抑、想逃離的地方。那時他的師父是趙志敬,臉上寫滿世故,眼神中是掩飾不住的貪婪和心機。
彼時,耿直熱血,意氣飛揚的楊過需要的不是這樣的師父,反倒是古墓中的孫婆婆讓人心頭一暖。
古龍曾說:一個人被侮辱、被冤枉時,還能夠咬緊牙關,繼續去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勇氣。所以楊過是個有勇氣的人。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當不合理的制度以溫和的面目出現,當灰色地帶的權利以熱血的口號來包裝時,我們是不是也曾擁有楊過一樣毅然決定離開和為之反抗的勇氣?
我想,很多時候,受了委屈的我們沒有辦法去痛痛快快地報復,只能選擇唯唯諾諾地忘記。
6
其實楊過的行為,相當程度上是以自己的好惡為中心的。
他追求的是絕對的自由和不受約束。從金庸先生給這本書起的名字是《神鵰俠侶》,而不是《神鵰英雄傳》上,我們就看到,他要表達的並不是英雄主義和英雄情結。他想表達的是愛情,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是自由,是灑脫。
你說他愛小龍女嗎?答案沒有懷疑,肯定是。
在對愛情的自由追求上,我們看到了楊過倔強狂傲的任性,哪怕鬢如霜雪,哪怕受盡煎熬,衝破一切世俗禮儀,也要有自己的堅持。
你說他愛國嗎?我想應該是不,或者說最初的時候,不怎麼愛。
我們看到為報父仇,楊過甚至想和蒙古人合作殺掉郭靖。直到他看到郭靖為了救自己而奮不顧身的時候,他才開始後悔,而讓他後悔的是原來郭伯伯對我這麼好。
彼時,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這是他的人生信條,從頭到尾沒有想到一絲的家國大義。
這樣的楊過偏執、任性,還沒有成長為郭靖那樣的熱血大俠,但是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更真實的人性。
而在之後十幾年中,透過楊過,金庸呈現給我們的是人性的成長和蛻變。
7
楊過這一生,經歷過兩次巨變。
第一次,是被郭芙(編者註:郭芙,郭靖和黃蓉的長女,「東邪」黃藥師的外孫女。因自幼便得到父母寵愛,旁人亦因其父母威名讓其三分,因此其性格較衝動魯莽,率直任性,自大無人,口直心快,有時甚至顯得蠻不講理,不懂人情世故,說話行事經常無意間得罪他人亦不自知,做事時常罔顧後果而弄致過火,使自己身陷險境)。那時的楊過偏激、敏感,遇到了任性又愚蠢的郭芙,狂傲的性格讓他不懂服軟,只會硬碰硬,可以說性格上的缺陷讓他的成長之路充滿坎坷與曲折。
幸而他被神鵰所救,流落劍冢,得到了劍魔獨孤求敗的遺惠,習得了武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從一名少年英俠躋身當世頂尖高手的行列。
那時小龍女還在,彼此之間還有相互的陪伴,而這種陪伴使得前方再難走的路,也會好走一些。
全真教內亂,小龍女重傷,楊過獨戰群魔,在全真教與小龍女結為夫妻。回到古墓,在為其療傷中,小龍女被郭芙誤傷。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不能同時生還。小龍女縱身躍入絕情谷底,和他定下十六年之約。
這一次,小龍女的離開,對他來說是第二次巨變。隨後,漫長的十六年的等待,可以說是一場蛻變。
從此,他遠離江湖,和神鵰為伴,整日在山洪與潮汐中練劍,自創了黯然銷魂掌。
人到中年,早已不再是翩翩少年,乾脆帶上形容枯槁的面具,而面具之下早已塵滿面、鬢如霜了。
8
在十六年之約即將到來之際,他重出江湖,縱橫馳騁,人稱神鵰大俠。
後來風陵渡口遇郭襄(編者註:郭襄,《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曾暗戀楊過,為郭靖、黃蓉的次女,黃藥師的外孫女,郭芙的妹妹,郭破虜的二姊。郭襄為峨嵋派的開創者及祖師,滅絕師太之師祖、周芷若的太師祖。郭襄眉目嬌美、神姿秀麗,其作風平易近人、心思細密且為人設想,應對聰明伶俐、百面玲瓏並能言善辯,同時可愛純潔之中不失豪爽,天真浪漫之中又不失聰慧,遺傳黃蓉的智慧頭腦,與姊姊郭芙的性格南轅北轍,個性我行我素,漠視世俗禮教,頗有其外祖父東邪黃藥師之風,使她贏得「小東邪」的外號,亦因此獲得外祖父黃藥師的寵愛及歡心,成為其最疼愛的外孫。後來她將習得之眾多絕世武功匯成峨嵋一派武學,已達至登峰造極以至新舊天下五絕的境界),我想在那個時候不管他是行俠仗義、劫富濟貧,還是在郭二小姐的生日宴上,送上三件抵抗蒙古的大禮,大抵都是他隨心所欲的選擇。
看不下去就想出手,就想這麼去做,這源自他善良的本性,而不是為了要當一個大俠。
直到遇見黃藥師,他才發現南海神尼是黃蓉編造的一個謊言,十六年的約定是小龍女想要他活下去的說辭。
萬念俱灰之下,縱身跳入絕情谷底,而命運似乎在開玩笑,絕情谷底,別有洞天,世外桃源中,楊過重逢小龍女。
十六年的等待,在重遇的那一刻仿佛前塵往事彈指一揮,這場夢終究醒來,一切的苦難,一切的付出與堅持都只證明一個詞,那就是值得。
而在這之後,楊過沒有獨善其身,他帶著小龍女一起投入到對抗蒙古大軍的戰場。
我想真正使他最終走出歧途的,正是他親眼見到襄陽危城時,郭靖黃蓉處處以國為先的那份果敢與奮不顧身。
剎那間,幼時黃蓉教他讀的書,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語句,郭靖對他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道理,宛如轟天霹靂般驚心動魄,心胸間陡然開朗。
此刻,我想他是真的將家國大義領悟得透徹無比,早年對黃蓉的那一點芥蒂早已蕩然無存。
後來,金庸又將擊殺蒙古大汗這樣的大功勞也給了他。我想這並不是對他的偏愛,而是讓他在經歷了種種困苦磨難之後,真正地成長為一個大俠。
而後,華山論劍,得號「西狂」。
從此,絕跡江湖。
冷冷清清的楊過雖沒有像郭靖一樣灑一腔熱血只為神州百姓,但他終究帶著一份俠義之心。
儘管隱世不出,卻也無法真正做到獨善其身。蒙古人攻城之時,終差人送去君子淑女劍和玄鐵劍,鑄成了倚天劍、屠龍刀,從此江湖只剩下神鵰俠侶的傳說。
9
再次讀完手中的《神鵰俠侶》,放下這本書,腦海中楊過這個形象揮之不去。
真的感謝那些年有他的陪伴,讓我們成長的歲月裡少了一絲單調與平庸,多了一些波瀾壯闊與豪情。
感謝筆耕不輟的金大師,雖然只是文人,卻用胸中熱血、手中筆鋒,為我們這些普通又平凡的讀者們營造出了這快意恩仇、痛快豪邁的武俠世界。
也許,在放下武俠的這些年裡,我們都已漸漸長大。以前常說金庸封筆古龍逝,而如今,金大師也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編者註:金庸逝世於2018年10月30日),唏噓也罷,傷感也罷,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可我想,人不管到了多大年紀永遠都要做夢,夢不分國界。歐美人有他們的蝙蝠俠、蜘蛛俠、綠箭俠和鋼鐵俠,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大俠和整個江湖。
我相信,只要我們還會做夢、還需要夢,武俠世界就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永遠不會褪色凋零。
雖然已經回不去從前的那些青蔥歲月,可武俠,和那些熱血的時光一起雕琢成了今天的你和我。
那埋在心底的意氣,那融進骨血的傲氣,那奮不顧身的勇氣,在重讀神鵰的那一刻彷彿又重新回來了。
從此,海角天涯,摔杯為號。
上圖:楊過(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重讀金庸──我所理解的楊過〉
(編者註:部分文字略作刪改)
2020-10-29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qx9rjvg.html
作者:不詳
- Apr 15 Tue 2025 10:47
■重讀金庸----我所理解的楊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