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女孩.jpg
上圖:女性自覺團體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


引言

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成立於1989年,由一群活躍在紐約藝術圈的女藝術家發起。與眾不同的是,她們頭上戴着猩猩頭套面具,因為其中一名成員曾把名稱中的「Guerrilla」(游擊隊)誤拼成「gorilla」(大猩猩),後來他們索性將錯就錯,將大猩猩面具作為她們的對外形象。游擊隊女孩是匿名的激進女權主義團體,這個團體由女性藝術家構成,致力於反抗藝術界的性別主義與種族主義。游擊隊女孩於1985年成立於紐約市,希望喚起藝術社群對藝術圈內性別不平等與種族不平等的注意,她們利用海報、書籍、布告欄及公眾演出,揭露藝術圈內的歧視與不實,為了保持匿名,成員們戴上大猩猩面具,並使用已故的女性藝術家名字作為代號。


游擊隊女孩.jpg
上圖:女性自覺團體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


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從一隻猩猩頭套開始

人們習慣以容貌和身體來定義女性沒有賦予她們與男性同等的權利與價值

女性的美,即所謂的「女人味」,雖然在各個歷史時期有其各自的特點,但總的來說,女性美幾乎全部是依照男性審美標準提出,進而形成一種規範


瑪麗蓮夢露.jpg
上圖:男性夢中情人瑪麗蓮夢露


漢代的儒家因為「非禮勿視」,不敢多看「美麗」的女子,所以把「窈窕」解釋成「嫻靜」,調教女性的規範就是不准大聲說笑,舉手投足要優雅。但是後來,「窈窕」也被男人們解釋成「妖冶」,「妖」是美好,「冶」是濃艷。

到了宋代,女性的柔美被推向一種極致的畸形──纏足,這種對女性身體的殘害竟然成了美的改造。「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是男人對女人的野蠻要求。


三寸金蓮.jpg
上圖:三寸金蓮


男性對女性體現了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希望女性永遠是美麗的稚嫩的,沒有閱歷,沒有自主性和獨立性,便於觀賞,絕對順從。男性對女性的占有,最本質的體現是對性的控制。古代女子對丈夫要從一而終,女子改嫁是一件抬不起頭的事情;而男子卻可以停妻再娶,甚至同時娶幾個女人。

現代社會雖然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結合或解除也相對自由,但是在人們的普遍觀念中,對離婚女人和離婚男人的態度還是截然不同的。「貞潔」從來都是男性套在女性脖子上的沉重枷鎖,即便是作為民族英雄的聖女貞德,她首先也要符合「處女」這個條件。相反,人們普遍對於男性的「貞潔」沒有要求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png
上圖:馬奈.草地上的午餐(巴黎.奧賽美術館藏)


在文化藝術領域,女性形象通常是弱者和依附者。比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同一畫面中,男人衣著華貴,女人一絲不掛,女性體現的是自然屬性,是肉身;男性體現的是社會屬性,是文明。男性的優越感顯露無疑

1989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展示的作品只有5%出自女性藝術家之手,而裸體畫像中卻有85%都是女性。於是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創作了一張經典海報,她們給法國古典主義藝術家安格爾的一張裸女畫像套上了猩猩頭套,並配文:女人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


安格爾。大宮女.jpg
上圖:安格爾.大宮女(巴黎羅浮宮藏)
女性意識覺醒.png
上圖: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創作的經典海報,給安格爾的一張裸女畫像套上猩猩頭套,並配文:女人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很難看到生機勃勃、健康美好的女性形象(即使有,也大多是命途多舛且結局悲慘)。但是,中國古代文人卻臆造出「狐仙」形象:她們在天上的時候是仙女,下到地上就成了妓女。仙女供精神上玩賞,妓女供肉體上玩賞。這類形象在《聊齋》等志怪文學中比比皆是。

狐仙.png
上圖:狐仙


男人們構建了美女的標準,女性竭力將自己按照男性希望的那樣打扮和修飾中國傳統美女的櫻桃口、柳葉眉、烏髮盤髻等標準都是由男人制定的,而女性的身材則按照被觀賞的要求,像植物那樣加以修剪改造,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成「環肥」或者「燕瘦」。今天,危害和摧殘著女性健康的各種整容手術,本質上和從前西方婦女的束腰、貞操帶以及中國女性裹小腳一樣美,從來不是女性意識自發形成的

當然,在我國的某個特殊時期,社會的審美標準有了很大變化。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種「鐵姑娘」似的模式
(編按:鐵姑娘,文革名詞。意指是堅硬、堅強如「鐵」的姑娘,是1960-1970年代對中國女性去性別化(或稱男性化、中性化)行為方式的稱譽性評價,也是那個反性感時代的性感,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新的女性象徵性符號。對中國傳統之於婦女德容工言須「溫柔」、「賢淑」的弱女子性別規範,是一種顛覆,其語義與中國古代穆桂英、花木蘭形象相似,指稱女性中可堪與男性媲美的豪傑。),是那個時代女性政治化的產物,也是男性文化的要求。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

鐵姑娘.jpg
上圖:文革的女性象徵符號鐵姑娘


「鐵姑娘」形象曾經讓婦女自豪,也讓婦女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先天生理差異的忽視令女性不堪重負極「左」思潮泛濫,將愛美視為「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粗糙簡樸視為「無產階級革命形象」,使女性趨向中性化或男性化

儘管,「鐵姑娘」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顛覆了幾千年的社會性別秩序,對傳統社會性別話語中「弱女子」形象給予直接否定。但是,「文革」結束,到了撥亂反正的年代,我國學術界在進行反「左」的同時,也夾雜著對「鐵姑娘」的嘲笑和批判。


窺.png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解放: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從一隻猩猩頭套開始〉
2019-06-21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news/r523pnv.html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