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jpg
上圖:螢火蟲(圖片引自網路)


從齊邦媛教授「一生中的一天」看見文人風骨

最近拜讀齊邦媛教授所寫的文章「一生中的一天」,「
從那個六月的早晨」拉開了文章的序幕,讀者忍不住地隨著作者緩緩的筆調亦步亦趨地化成了小精靈,走進齊教授的一天。一會兒是她指尖上的一隻粉筆,一會兒成了她的眼,這會兒成了她的手,打開書扉,輕輕滑過英國文學史的艱辛拔涉。然後下課鐘聲響,教授寫著:「我向這幾十張年輕的臉道別,祝福他們一生因讀書而快樂。三言兩語,平靜地走下講臺。為了維持自己教書的風格,不在教室中說課外的話,更不願將個人的喜、怒、哀、樂帶上講臺,我終於無淚地作了這場割捨」。這看似冷淡不帶情緒的告別情景,卻讓我內心澎湃洶湧,感慨萬千!這麼燦爛的一生奉獻給學生,竟就這麼淡然地做了割捨!


漫步在齊教授的字裡行間,沒有怨天尤人,有的是細細的品嘗,在斑駁中回憶華麗的青春過往,有的是心中的百感交集。在最後一次的監考時,遇到猛雷急雨,她不為所動地站在講台上,予學生們安全感,讓他們安心的地考試。她寫道:「在瀑布傾瀉似的雨聲中,我與這二十多位學生形成了休戚與共的孤島」。事實上齊教授不也與台灣這孤島共存了一生嗎?一直以來,她以台灣人自居。她曾說:「我的父母埋在這裡,親人住在這裡,我的根也紮在這片土地上。」她於1973年力邀余光中等人致力於台灣現代文學的英譯工作,將台灣文學推廣到世界。她說:「我就是不甘心台灣文學被淹沒了」。她說:「我講書,會提醒他們人生的角度要廣,看事情要深」。她的一生總是安靜地付出,不宣揚自己的功勞。

2005年,82歲的齊教授入住了桃園龜山鄉的長庚養生村,仍不停的筆耕。2009年出版了「巨流河」傳記,2018年再出版了散文集「一生中的一天」。在養生村一住超過了十年,但從未感到孤單。她說:「這就是我獨立的樣子!」因為生命中有太多的回憶,在日昇月落裡一筆一畫書寫生命的意義。

我在齊教授的文字裡,看到的是雷雨中孤傲卻令人景仰的文人風骨。

【齊邦媛簡介】

齊邦媛(1924年1月15日—2024年3月28日),女,漢族,遼寧鐵嶺人,國民黨政治人物齊世英長女,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來到台灣,1968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1969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81歲起以四年完成代表作《巨流河》,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

齊邦媛.png
上圖:齊邦媛(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中華新聞雲》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
從齊邦媛教授「一生中的一天」看見文人風骨
2022-01-19
網址: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523748
作者:林篤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