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隙.png
(圖片引自網路)


113學測國寫、英非選評分標準出爐:下課10分鐘也是一種「縫隙」

113學科能力測驗於1月22日落幕,大考中心今天說明非選擇題評分標準。國寫閱卷召集人說,今年知性題,考生多能根據生活經驗提出「標籤」反思;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也表現不俗,高分關鍵在生命中對於縫隙的感思與體悟,不少考生提及下課10分鐘的經驗。

大考中心今天召開國寫、英文科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記者會。國寫閱卷召集人、成功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陳昌明說明,本次參與國文寫作測驗的閱卷委員,均為各大學中文系、國文系、語文教育系或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共計 155 人。上月底由正、副召集人分別與兩組協同主持人就 3,000 份抽樣答題卷詳加評閱、分析、討論,並草擬評分原則,作為正式閱卷的評分參考,預計明天完成所有考生閱卷。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分為二大題,第一大題為知性題,測驗知性統整判斷能力。第一小題要求考生根據兩段文章內容,說明「標籤」概念使用在人身上的正面、負面作用;第二小題則要求考生透過生活中「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說明對標籤的看法。

縫隙.png
(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國寫命題素養導向 過度背誦佳句名言難獲高分

陳昌明表示,知性題與學生生活經驗呼應,有考生提及自小學開始,許多人發現會被取綽號,或是講誰誰誰怎麼樣,貼標籤的經驗是長期以來就有,但要能透過知性反省議題並不容易。貼標籤有負面對他人傷害的一面,但標籤本身,也可能存在正面意義,例如有人將星巴克與咖啡大師做正向連結。

108 課綱上路以後,國寫也走向素養命題,陳昌明說,素養命題優點是考生不容易背誦內容,就能進去書寫,「已經不再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樣的題型」,但也因為題目多元,且可以連結生活經驗,考生更必須要動腦筋


大考國寫.png
(圖片引自原文)


知性題批判「標籤」 性別平權議題夯

以知性題為例,陳昌明說,有很多考生提到大人看到孩子染頭髮、刺青,就以為是壞孩子;也有一位男同學有趣,他以國中經驗為例,每當中午要去抬飯菜,老師卻規定男學生要獨立搬一個便當箱,女同學卻可以兩人一起搬,學生藉自身經驗批判「老師總以為男生力氣比女生大」的刻板印象,進而呼應了性別平權議題。

陳昌明也提到,有原住民同學提及「只要我一講我是原住民,就有人說你們很會唱歌、跑步、喝酒、騎山豬、射飛鼠」,但並非所有原住民都是如此;也女學生寫道,有家人告訴她「女孩子不要聽饒舌、重金屬音樂,或在線上打線上遊戲,那為何男生就可以?」陳昌明認為,學生願意結合生活議題,書寫生命處境,這就是素養命題重要的面向


大考國寫.png
(圖片引自原文)


情意題談生活喘息 下課10分鐘也是一種「縫隙」

第二大題為情意題,測驗情意感受抒發能力,要求考生以「縫隙的聯想」為題,透過森林的縫隙出發,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自己的感思與體悟。

陳昌明表示,這題目好發揮,不少學生寫著自己高中時期求學辛苦,在切身體驗中,提到當自己努力讀書時,「休息」就是他們的空隙,比如出去走走、一日遊;會也有學生提到,在漫長的上課時間中,下課 10 分鐘就是一個縫隙,可以喘一口氣跟同學聊聊天,也可以調整思緒。

另也有學生以失戀、失業、失敗經驗作為創作主題,儘管看似悲慘,但若能從中獲得啟發,也能體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有學生寫生病經驗,雖然生病痛苦,但在調養過程中也讓自己獲益良多。陳昌明表示,「學生其實是很會想的」。

(編者註:文未完,以下關於英文寫作部分省略不錄)


縫隙.png
(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文章出處】
《翻轉教育》
113學測國寫、英非選評分標準出爐:下課10分鐘也是一種「縫隙」
2024-02-05
網址: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990
記者:趙宥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