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png


題解

本章選自《孟子.萬章上》,言舜不因為得到「眾人之所欲」為樂,而以不能「順乎親心」為憂。文中列舉受人尊敬、美色、富貴
......這些世俗價值,都不是他所關心的,他所關心的,只有順於父母事。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帝舜.png
上圖:舜


大孝終身慕父母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何為其號泣也?」

孟子曰:「怨慕也。」

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

曰:「長息問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文章出處】
《孟子》
萬章上
原作者:孟軻


舜帝.png
上圖:舜耕歷山


註釋翻譯

(一)


萬章(戰國齊人,孟子學生)問曰:「舜(上古五帝之一,二十四孝之首)往于於)(舜未顯時,曾躬耕於歷山下),號泣于旻天(事見於《尚書.虞書.大禹謨》。旻天,天的統稱。旻,音ㄇㄧㄣˊ,天)。何為(為何)其號泣也?」
譯文:
孟子的學生萬章問孟子說:「舜在歷山田裡耕種的時候,曾對著天呼號痛哭,他究竟為什麼這樣呼號哭泣呢?」


孟子曰:「怨慕(朱熹注:「言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按舜父瞽瞍、後母、異母弟象,三人百計欲害舜於死地,故言怨慕)也。」
譯文:
孟子說:「他是怨恨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歡心,而思慕想念他們啊!」

(二)


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音ㄨˋ,厭棄)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
譯文:
萬章說:「做兒子的,父母疼愛,心裡固然喜歡而不該忘記;父母厭惡,也應該勞苦而不怨恨。照這麼說來,難道舜怨恨他的父母嗎?」


曰:「長息(長息,戰國時人,公明高學生)問於公明高(春秋魯人,曾子弟子)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
譯文:
孟子說:「從前長息問他的老師公明高說:『舜在歷山耕種的事,我已聽夫子說過了,而他呼著天,喊著父母而哀號痛泣的事,那我還不明瞭為什麼呢!』


公明高曰:『是非爾所知也。』
譯文:
公明高說:『這不是你所能瞭解的啊!』

夫公明高(以為,認為)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此)(音ㄐㄧㄚˊ無憂愁、不在乎的樣子)
譯文:
在公明高以為,不得意於父母的孝子,自當悲怨,他的心豈能不在乎而沒有愁怨呢?

我竭力耕田,(音ㄍㄨㄥ,同「供」,奉養)為子職(職責,本分)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何哉(自責不知己有何罪過)
譯文:
我盡力地耕種,已盡到做兒子的本分,而父母不喜歡我,不知我到底有什麼罪過呢!
舜處於惡劣的環境,不受人愛敬,但並不怪罪別人,而是反身自省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藏穀處為倉,藏米處為廩。廩,音ㄌㄧㄣˇ備,以事舜於畎畝(田地)之中;
譯文:
帝堯知道舜的賢,就差他的九個兒子奉舜為師,兩個女兒嫁舜為妻,又命百官具備牛羊、糧食,莫不齊備,用來事奉在田畝中的舜;
◎此看似夸誕神話難以相信,但孟子所論,無非「至誠之心,感通上天」,「上天」者,人心也。

天下之士多就(親近,歸附)者;
譯文:
天下的士人,大多數都來歸從他;

(堯)將胥(皆)天下而遷(讓)之焉;
譯文:
帝堯把自己的帝位(整個天下)禪讓給他;

(音ㄨㄟˋ,因為)不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
譯文:
但舜為著得不到父母的歡心,就像窮人無家可歸一樣的悲哀。

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
譯文:
天下的士人高興地來歸從,是一般人所願望的,可是還不能解除他的憂愁;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妻,音ㄑㄧˋ,動詞,猶「娶」。堯帝二女名娥皇、女英),而不足以解憂;
譯文:
美好的女色,是一般人所願望的,舜娶了帝堯的兩個女兒,可是還不能解除他的憂愁;

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
譯文:
財富,是一般人所願望的,舜有了天下的財富,可是還不能解除他的憂愁;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譯文:
尊貴,是一般人所願望的,舜已尊貴到天子的地位,可是還不能解除他的憂愁;

人悅之、好色(美麗的女子。好,音ㄏㄠˇ、富貴,無足以解憂者。
譯文:
人們高興地來歸從,美好的女色,財富、尊貴,都不能解除舜的憂愁。

(只有)順於父母,可以解憂。
譯文:
只有能得父母的歡心,才可以解除他的憂愁。
◎對孟子而言,舜這樣的人,受人尊敬、美色富貴......這些世俗價值,都不是他所關心的,他所關心的,只有順於父母ㄧ事。
(編按:對舜而言,只有「順於父母」(得到父母的歡心、疼愛)才能解除其憂,則這樣的人生目標,也太絕對唯一,方向也太過單一方向了。孟子此段所言,若跳出「孝」的狹義範圍,則其精神豁然可解。)
◎《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述而》: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子罕》:子曰:「仁者不憂。」
◎《論語.顏淵》: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憲問》:子曰:「仁者不憂。」

《孟子.離婁下》:「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苦所憂則憂之。……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孔子家語》: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人少(年紀輕),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少是年少,艾是美好,少艾謂容色美好的年輕女子);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不得於君,言失意於君)熱中(躁急心熱)
譯文:
人在年小時,莫不愛慕父母;知道了美好的女色,莫不愛慕少女;有了妻子,則愛慕妻子;做官時,則愛慕國君;不能得到國君的信任,便會躁急不安(,這些都是一般人的常情)。
(編按:此處「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其實才是孟子重點。孟子所謂父母,其實是指「君父」(國君),孟子潛意識下的想法,是希望得到國君之賞識重用)

大孝終身慕(依戀、思念)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余,我)於大舜見之矣!」
譯文:
惟有大孝的人,才能終身愛慕父母,年紀到了五十歲還愛慕著父母的,我在大舜的身上見到了。」

「大孝終身慕父母」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把這句話改成「大『忠』終身慕『君王』」,孟子大概也不會反對。

儒者.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