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可以作為閱讀素養教育的題材嗎?
先講結論,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個前提,要看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及態度來閱讀。
談這個主題是因為那天開車在路上,不經意地聽見一段電台專訪,受訪者是一位長期推動閱讀教育的熱血教師,他細數著自己新書中如何透過星座的分類,來建議不同星座的人應該閱讀什麼樣的書,他對於每一個星座的屬性講得篤定,對於推動閱讀教育的態度洋溢熱情。跟他在節目中一唱一和的,是一位經常讓聽眾call-in問塔羅牌運勢的著名作家兼主持人。
如果我們認為牡羊座的人對於人生有理想、有熱情,抱負宏遠,於是適合讀AA書,然後獅子座的人做事明快,勇敢有霸氣,於是適合唸BB書,這樣到底會有什麼後果?如果大家靜下心來好好思索一下,很容易就會發現「有理想、有熱情」並不是牡羊座的專利,「勇敢有霸氣」也不會只專屬於獅子座,而不管是什麼星座的讀者,閱讀AA書或BB書也都應該會有不同面向的收穫及感受。
如果星座的梗只是為了推銷新書或是引發讀者興趣的噱頭,那也就罷了,但如果是融入書中內容作為論述基礎,讓星座分類的框架變成是每個人「命定論」下的自我合理化依據,強化一種沒有根據的刻板印象及人格標籤,我不禁懷疑,這樣的閱讀究竟是一種解放、還是一種束縛?
相同的邏輯,那我們又該如何鼓勵學生掙脫性別、家庭、階級、種族等傳統觀念裡面的意識枷鎖呢?
如何「閱讀」星座?
十二年國教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由於我們不可能在求學的階段就窮盡未來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世界更不會有一天突然停止前進與轉動,所以透過閱讀來提升永續的學習是必要途徑,也因此這幾年在各級教育場景中都受到普遍的重視。
過往許多閱讀相關的研究早就揭示,閱讀並不單單只是對文章進行「解碼」和「搜尋訊息」的能力,更要是「詮釋」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與如何運用有價值的內容知識作為參照息息相關。
以星座這樣的主題來說,可以談論及理解的範圍很廣,例如從歷史的角度瞭解在西方天文學尚未昌明之前,為什麼會有星座的說法?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比較天文學跟占星術有何方法上的不同?從文學的角度談談當時星座相關的神話究竟反映出什麼樣的時代氛圍?從統計學的角度看看星座的分類是不是一個有效及合理的歸納結果?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解析為什麼我們總是需要這樣的星座神話?不同的內容知識協助我們獲得不同的參照點,也獲致了不一樣的理解深度;如果這一個參照點是錯誤及倒退的,那麼獲致的理解,當然也會是錯誤及倒退。
當星座成為閱讀素養教育的題材
茶餘飯後,我並不反對我們輕鬆地聊聊你我在星座屬性上的各種趣事,或是把這星期以來的所有不順遂都歸給「水逆」的影響,藉以抒發無奈的情緒。這些星座該有的社會交誼或是心理療癒功能,我並沒有什麼太大意見,吾人並不是科學糾察隊,一碰到有人談星座、塔羅或占卜就一定要跳出來進行道德重整式的訓誡及勸說。
只是,當這些論調被正經地帶進閱讀素養教育時,那就很難等閑視之,因為即使是科學文本的閱讀,沒有好的判讀能力及閱讀引導策略,即使讀了「科學」也可能只是獲得了一組「高級的迷信」。
教育的功能之一,是讓我們能夠檢視自身與群體的各種一致性,透過自我世界觀的型塑來化解各種內在衝突,促成生活的更加美好。這樣的功能就好像當我們看見「星座國師」跟「理科太太」同框演出時,我們可以觀察他們待人接物上以和為貴的情操,可以觀察為了共同商業利益而齊心協力的胸懷,這些都是美德,但是當然也要看見迷信與科學間根本遮掩不了的衝突。如果推動閱讀素養的教育卻缺乏了對於知識的對話及反思,這樣的閱讀是否具有效果,其實是很值得玩味的。
愛閱讀真的很重要,但是亂閱讀就不如不要讀,因為在資訊這麼氾濫的時代中,並不是開卷就一定有益,許多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的建立,關鍵因素還是在於閱讀的態度與方法。
歡迎大家一起來深度閱讀星座的相關議題,但是在這之前,請務必先準備好一個自由的靈魂,先不要急著對號入「座」。
【文章出處】
《鳴人堂》
〈星座可以作為閱讀素養教育的題材嗎?〉
2019-05-20
網址: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7/3823139?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8artbottom
作者:黃俊儒
【作者簡介】
黃俊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長期關心科學傳播、公眾科學教育及大學通識教育等問題。
- Oct 06 Wed 2021 10:47
▲黃俊儒:星座可以作為閱讀素養教育的題材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