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jpg



商場如戰場──〈燭之武退秦師〉裡的四個談判技巧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談判技巧在現實生活、社會職場、國際關係上均有其重要性,無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合關係、商品的行銷、國家與國家之間外交的折衝樽俎,都需要運用到談判技巧。一般說來,談判技巧的要點有以下四點:
 
1.找出雙方共同利益事先設想出雙方利益的共通點,規劃可行的解決方案,創造雙贏的機會。
 
2.利用已發生實例佐證已發生的歷史事件作為實例,藉以增強自己論述立場,提升說服力。
 
3.推理預測並強化可信度基於過去的樣本,對未來規律進行預測,從而得出結論。
 
4.利用「損失厭惡」心理指出若不採用我方提議,對方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強化我方說服力。
 
其中,〈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可視為談判技巧的代表性古文之一,尤其燭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存鄭亡鄭一段,以利害關係說服秦穆公,可逐一呼應上文所述四個要點: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譯文:
(燭之武)見了秦穆公說:「秦國、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亡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膽敢請您來攻打鄭國吧!越過晉國而以偏遠的鄭國作為邊邑,您知道其中的困難,何須滅掉鄭國而來擴張晉國的領土呢?晉國的實力雄厚了,您的實力也就削弱了。您如果放過鄭國,把鄭國作為東出行途中的主人,以後秦國使者往返經過時,鄭國可供給他們缺乏的物資,這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過恩惠,他答應送您焦、瑕兩地,但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傍晚就建築防禦工事來防備秦國了!這是您所知道的啊!那個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已經往東向鄭國開拓疆域,又想要擴張西面的疆域。如果不是想侵犯秦國,它將從何處獲得土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於晉國,希望您能仔細考慮!」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訂下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駐兵戍守鄭國,然後撤軍回國。


談判.png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燭之武提出現實距離上「越國以鄙遠」的困難,即使秦國耗費兵力打下鄭國,也不過是替晉國拓土開疆而已,判斷亡鄭之舉並不符合秦國成本效益,還可能造成秦國的利益損失,符合「
利用「損失厭惡」心理」的談判策略。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燭之武如果提出放棄同晉國一起滅亡鄭國,留下鄭國讓它成為秦國在東方的助力,對雙方有「利」而無害,符合「
尋找出雙方共同利益」的談判策略。

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以晉國曾經對秦國忘恩負義的歷史事件作為佐證,讓秦穆公認為晉國此次戰役也可能故技重施,符合「
利用已發生實例佐證說詞」的談判策略。

 
4.「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由利害關係分析,結合已知的事實,推論晉國併吞鄭國之後,下一個目標必然向西侵略秦國以擴張版圖,造成秦國的損失,符合「
預測推理以強化可信度」的談判策略。


談判.png


【文章出處】
《語文能力習作3》(東大出版)
〈燭之武退秦師(教師用)〉
(編按:內容重新編排改寫)
編者:林恬慧、楊國蘭、劉琬茜、鄭倩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