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公.png
上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入口牌坊匾額


「大同」與「小康」比較

(一)時代

上古五帝(堯舜)。

三代之英(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

◎小康時代,三代的六君子(六位英明統治者)能善用「禮」(外在約束)治國安民,使社會上軌道,是小康社會的成功範例。
 
(二)政治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天下為家。
大人世及以為禮。

◎小康時代,君主視天下為一家一己私產,人們也各存私心,人我之分甚明,謀求個人利益。

(三)外交

講信修睦。

城郭溝池以為固。
◎小康時代,以具體的防禦工事「城郭溝池」防備外力入侵。

(四)社會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小康時代,社會上必須依靠「禮」(外在約束)來維繫人倫關係,規範君臣名分,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諧。

(五)經濟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貨力為己。

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以)著有過。

◎小康時代,經濟上因為「貨力為己」,故必須依靠「禮」(外在約束)來制定法規,避免爭奪。
◎因為重「知」故謀作,因為重「勇」故兵起。

(六)治安

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外戶而不閉。

謀用是作。
兵由此起。

如有不由此(禮)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
◎小康時代,治安上仍有陰謀、偷盜、戰亂,但一切若依「禮」(外在約束)而行,可以避免陰謀、偷盜、戰禍的發生。
◎「禮」不是禮貌、禮節,而是一種外在規範 約束已非發自內心(
自發性的道德良知)的行為
◎統治者以「禮」(外在約束)確認君臣名分,防止叛亂。
◎當「禮」的約束力不足時,社會就容易發生動盪
◎若統治者不依「禮」而行,臣民將對他罷黜。

結論


大同→【人心皆善,已經不需要禮義】

小康→【仍須靠禮義維持社會秩序】

孔子處於亂世(連小康都未達到),欲以「禮」為本,先達到小康之治,最終邁向大同的最終理想。


禮.png


【說明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