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李德和.jpg
上圖:張李德和畫
張李德和.jpg
上圖:張李德和繪畫


題解

本篇屬於臺灣古典駢文作品,文中描述個人作畫動機、內容與期待。反映女性兼顧家庭與追求自我實現的一面,也呈現傳統男性文學不同的觀點。篇幅雖短小,卻能延伸出女性追求自我興趣、女權意識抬頭等當代議題。

張李德和一生跨清領、日治、戰後三時期,在她生活的年代,女性受到傳統「賢妻良母」觀念壓抑,即使女性受教、步入職場比例增加,仍不脫以家庭為重、為男性從屬的窠臼。然而她在家庭義務與事業兩者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以不讓男兒之志馳騁於藝苑,這在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中實屬難得,故以舊時代觀之,張李德和可謂多才多藝的奇女子。

本文傳達「人各有志,有志竟成」的想法,以及「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對畫作和人格操守的遠大期許,便是她志氣與才德的展現。


張李德和.png
上圖:張李德和及其畫作


畫菊自序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文章出處】
《羅山題襟集》
畫菊自序
作者:張李德和
【作者簡介】

張李德和,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臺灣雲林縣西螺鎮人。生於清德宗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卒 於民國六十一年,年八十。張李德和幼習漢學,十五歲入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今中山女高)。畢業後任教於斗六、西螺、嘉義公學校。婚後辭去教職,冠夫姓張,並隨夫移居嘉義。張李德和熱衷藝文活動,亦關注公共事務,如參與婦女會,積極爭取女權;又協助創立家政學校,推廣女性教育。曾任嘉義救濟院董事長、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臺中書畫展委員、保護養女會主任委員。張李德和多才多藝,有「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絕」的美譽,為日治時期著名的女性文人之一。其詩題材多樣,風格清新雅麗,尤負盛名,散文、詞作亦有可觀。書畫則臨摹各家,常以植物入畫,作品曾多次獲選美展。

張李德和.png
上圖:張李德和(早年)
張李德和.png
上圖:張李德和(中年)


註釋翻譯

(一)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極多而複雜)之異。
譯文:
人是萬物中最有靈性智慧的物種,而人的心志也有千萬種的差異。

◎文章先提出「人為萬物之靈」,從「人」的宏觀視角出發,泯除性別的差異性,進而聚焦談「志」。
從「人」入筆,以平等、客觀的角度說明人各有志向,才學各有專擅。

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擅長)書工(擅長)畫各有專長。
譯文:
想要學琴或學詩,都是隨個人的喜好,擅長書法或繪畫,也是各有自己的專長。

◎接續上文「志有萬端之異」,分別從琴、詩、書(書法)、畫四個方面細論志趣才藝發展的不同。

胡笳.jpg
上圖:胡笳
文姬歸漢圖.png
上圖:文姬歸漢圖(局部)之蔡文姬(蔡琰)
文姬歸漢圖.jpg
上圖:文姬歸漢圖(局部)之蔡文姬(蔡琰)


是故咳唾珠玉(比喻談吐不凡或文詞優美。咳唾,音ㄎㄜˊ ㄊㄨㄛˋ,謫仙(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指李白)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擬聲詞,形容清脆悅耳聲),蔡女(指東漢末年才女蔡琰,又名蔡文姬)撰胡笳之拍(胡笳十八拍,相傳詞曲均為蔡琰所作,全曲分十八段,表現蔡琰思念故土和惜別稚子 的痛苦心情,深刻感人。笳,音ㄐㄧㄚ
譯文:
因此謫仙李白以他高妙的文才,一開口吐出美如珠玉的文詞,開闢了唐代浪漫詩風學的源頭;才女蔡琰憑她對音律的通曉,能創作節奏節奏分明、哀婉動聽的〈胡笳十八拍〉。

◎後以李白、蔡琰兩例回扣「志」的主題,印證有志竟成
◎呼應前文「學琴學詩均從所好」,說明李白、蔡琰二人發展所好,各有成就。

◎張李德和是男尊女卑時代中較弱勢的女方,加上不讓鬚眉的才情,或許使她對性別平等有較敏銳的意識,而體現在文中對人物典故的安排上,特別提出女性事例,採取一男一女並列,巧妙營造平衡

◎此二例是一男一女,且均為成功展現長才的實例,除了藉此營造男女地位同等,也因為蔡琰的成就,說明女性也能在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確保了女性追求喜愛事物的正當性。因作者喜愛繪畫,舊時代對女性的束縛較多,因此以這樣的安排,來確保自身學畫理由更加充分。

此皆不(音ㄉㄨㄛˋ,荒廢、浪費)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譯文:
這些都是沒有白白荒廢自己的天資才華,而且立志實踐,而最終能有所成就的例證。

◎全文行文迂迴,委婉導入主題。有了第一段作鋪墊,合理化女性追求志向的行為


蘇蕙與璇璣圖.jpg
上圖:書畫夫婦.管道昇(管夫人)與夫婿趙孟頫(元四大家之一)
管道昇.jpg
上圖:管夫人(管道昇)


(二)

若夫銀鈎鐵畫(筆畫如鐵的剛勁,如銀的柔媚),固屬難窺;儷(成雙)(音ㄆㄟˋ,通「配」,配對)(顏色用青配白,比喻文句對偶工整),亦非易事。
譯文:
至於書法的柔美或剛健,本來就是不易掌握、難以達到的境界;而創作詩文時能句式整齊,對仗工穩,如青色白色之相配相偶,也不是簡單的工夫。

◎呼應前文「工書工畫各有專長」,說明要專精書畫藝術並不容易。

◎難能可貴的是,在艱辛的時代環境下,張李德和能自我砥礪、勤於習畫的精神及努力。

余因停機(借指女子不必做家務)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管道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之妻,擅畫竹、梅、蘭)之墨竹,紙上生風;(謙詞,表冒昧)藉陶彭澤(陶淵明)之黃花(菊花),圖中寫影。
譯文:
我利用不必做家務而教導子女之餘暇,以及調合藥劑、協助丈夫事業的空檔,加上私底下仰慕元代管道昇的墨竹繪畫,欣賞她栩栩如生的畫作,望去有如清風徐來;我因此冒昧借用陶淵明欣賞的菊花,作為畫作中的主角,在畫紙留下出菊花的身影。
第二段才將焦點轉向自身在抒發心志之前,又再以「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說明善盡為人妻母的職責,強調習藝的正當性
◎本文列舉四事例,各是一男一女並列,作者透過這樣的安排,傳達在專擅的領域面前,並無性別及地位之分;另一方面,也從蔡琰、管道昇兩位優秀的女性觀照自身,期許自己能與男性並駕齊驅,名流後世。
◎張李德和出身名門,家學深厚,相較同時代的女性,能接受更為完善且良好的教育,並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然身在以男性為主的舊社會中,她仍須謹守妻子、母親之職,以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與期待。
◎張李德和選擇兼顧女性職責與個人志趣:她在「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創作,既不荒疏家庭,亦能開展所好。由此可見張李德和的處世智慧,以及不願磨滅個人才情的自我意識,也反映出傳統時代女性兼顧家庭與自我發展的不易。

◎張李德和喜繪菊,為何她會選擇「菊」作為繪畫主題?因為菊花深受隱士陶淵明喜愛,後世遂將菊花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精神連結,賦予其堅忍、清高的象徵。作者自述借用陶淵明喜愛的菊花作為繪畫主角,期許畫作能流傳後代。可推測作者之所以喜愛畫菊,應是因為菊之象徵意義,其中或許也有期許自身氣節能流芳百世的涵意。

管道昇:秋深帖.png
上圖:管夫人(管道昇).秋深帖
管道昇.jpg
上圖:管夫人畫竹石,丈夫趙孟頫(字子昂)題字


庶幾(希望,祈使語氣詞)秋姿畫中菊花的姿態)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原指竹子挺立的節操,在此指管夫人之墨竹)長垂(留傳後世),千人共仰。
譯文:
希望我畫的秋菊能夠姿色不老、永保秋日凌霜不凋的姿態,能讓觀賞者彷彿聞到花香,更奢望作品得以像管夫人筆下的墨竹流傳後世,供人
景仰。

最後才放心地道出心之所嚮,至此主旨豁顯大白:期望畫作能展現菊花之美,流傳百世,亦對品格操守的自我期許。
◎張李德和經常以「菊」作為吟詠或描摹的對象,鍾情於菊花,除了是將菊花象徵氣節崇高的意涵投射到自身,也因她對陶淵明的景仰之情,將其作為修身的理想與標準,由此可見其理想宏大,有別於傳統女性的寬闊胸襟
◎文中作者表面上主述「畫」,實際說的卻是自身的抱負及期望在品德操守上,她期許如淵明般高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如勁竹般有堅貞不屈的節操,為人景仰;在繪畫上,她希望「秋姿不老,四座流芬」,能形神兼備,盡顯秋菊風姿,流傳百世。
◎本文為駢文,句式整齊,兩兩成對。比如單句對有「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隔句對有「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銀鉤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全篇幾乎由駢句組成,顯見作者在繪畫才能之外,亦擁有文學才華。


竟率意,(輕浮、不細心)而鴉塗又作「塗鴉」,胡亂塗畫),莫自知其鳩拙(鳩拙,自謙愚拙,暗引「鳩佔鵲巢」典故)云爾語末助詞,猶言「如此而已」)
譯文:
我居然就這樣任意塗鴉,有如鳩鳥不知自己拙於築巢,不去理會我其實有多愚笨的啊!

文末「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自謙,更增添傳統女性謙讓節制的特質。

畫菊自序.png

張李德和繡畫.png
上圖:張李德和繡畫
張李德河.png
上圖:張李德和(晚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