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png


題解

本文選自《潛研堂文集》。弈,指下棋。弈喻,即借「下棋」來比喻一個道理。

以弈爲喻,並不少見,如「世事如棋」,孟子也曾以弈爲喻,指出「不專心致志不得也。」

本文先生動簡潔地敘述一次觀弈、對弈的經歷。觀弈和對弈時,作者對自己和對客人的棋技判斷差距如此之大,這引起作者的深思。之後作者終日默坐正是作者弈敗後冷靜反思的表現。

引出發人深省的議論。以「弈」喻「學」,提出學者看問題要像下棋一樣,多從對方的角度看,冷靜地思考問題。列舉「今之學者」不正確的治學態度:「多訾(非議、毀謗)古人之失」、「樂稱今人失」、「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的學者的浮躁情態。最後作者提出主張,看問題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

下棋的好壞有客觀標準,但事理方面的問題由於各人都認爲自己正確,是非標準就難以確定。但「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由此作者指出:別人的短處,可能正是自己的長處;而自認爲沒有短處,卻正是最大的短處,一個人觀他人之失易,觀自己之失難,應當客觀公正地評價,不應該彼此嗤笑。


錢大昕,江蘇嘉定人,清代史學家、漢學家。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乾隆十九年進士,復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四年入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與紀昀(紀曉嵐)並稱南錢北紀。嘉慶年間歸田,潛心著述課徒,歷主鐘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晚年自稱潛研老人。乾嘉時期首重經學,錢大昕力倡治史,對轉變一時學術趨向影響頗大。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旨,雖主張從訓詁以求義理,但不專治一經,亦不墨守漢儒家法,同時主張把史學與經學置於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經方法治史。

圍棋.png


弈喻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爲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文章出處】
《潛研堂文集》
弈喻
原作者:錢大昕


圍棋.jpg



註釋翻譯

(一)


予觀弈(棋)於友人所(處所,住的地方),一客數(屢次)敗,嗤(笑)其失算,輒(總是)欲易(交換,取代)置之,以爲不逮(及,趕上)己也。
譯文:
我在朋友家裏看人下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嘲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代替他下棋,認爲他不及自己。


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下棋。局,棋盤。下棋一次叫一局。),予頗易(輕視)之。甫(剛剛)下數子,客已得先手(下棋時取得主動形勢)。局將半,予思益(更加)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終)局數(計算)之,客勝予十三子。
譯文:
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爲輕視他。但我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但是客人卻輕鬆有餘。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


予赧(羞愧臉紅)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譯文:
我感到很慚愧,不能夠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再邀請我觀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著看。


(二)

今之學者(求學的人),讀古人書,多訾(音ㄗˇ,詆毀)古人之失;與今人居(相處),亦樂稱人失。
譯文:
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批評詆毀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

人固(固然,本來)不能無失,然試易(交換)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果真)無一失乎?
譯文:
人本來就不能夠沒有錯誤,但是試著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不會有一點失誤嗎?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空閒),何暇(空閒)論人哉!
譯文:
自己能夠知道別人的過失,卻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自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失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誤。自己檢查自己的失誤尚且沒有閒暇,哪裏有時間議論別人呢!

(三)


弈之優劣有定(定準,公認的準則)也,一着(走一步棋)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迴護以前的錯誤,指護短)者不能諱(隱瞞)也。
譯文:
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下錯了一步棋,人們都看得見,即使想回護以前的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贊成自以爲正確的),各非其所非(反對自以爲不正確的)。世無孔子(沒有大智的聖人),誰能定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譯文:
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爲正確的,人人反對自己認爲不正確的。現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聖人,誰能斷定真正的正確與錯誤?

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道理正確)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嘲笑)無有已時(沒完沒了),曾(竟)觀弈者之不若(不如)已!
譯文:
那麼別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正確,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人們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之時,簡直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圍棋.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