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jpg
示意圖


題解
 

班固《漢書.藝文志》:「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厚薄云。」 

〈東門行〉是一首形象生動的樂府詩,描寫在民不潦生的時代,身負家計的男人,在貧困逼迫下無以為生,只好鋌而走險,準備為非作歹,一進屋門,只見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再度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是妻子勸阻無效,男人仍感到無路可走,終於揮衣而去。全詩凸顯出亂世中市井小民的悲哀無奈,讀之令人低迴不已。

本詩只有短短七十餘字,但表現了令人驚心動魄的戲劇張力,將漢代窮民無所依託的絕望心情,刻鏤得淋漓盡致。 


貧窮.png
示意圖


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爲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東門行
原作者:不詳


窮苦.jpg
示意圖


註釋翻譯

出東門,不顧(顧念、考慮)歸。
譯文:
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原本就不想着再回來了。


來入門,悵欲悲。
譯文:
但是去而復返又回到家,進門依然惆悵悲愁。
◎窮民無所依託的絕望心情,「出東門,不顧歸」乃由於「來入門,悵欲悲」之故。男人本來想做壞事 但是出了東門後又內心矛盾衝突,下不了決定,但回家進了家門卻失望得傷心起來 。


(音ㄤˋ,陶器)中無斗米儲,還視(回頭看)架上無懸衣。
譯文:
米罐裡已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
◎生活中最起碼的物質條件──「衣」與「食」皆嚴重匱缺,生活不下去了,這促使善良的百姓不得不鋌而走險 。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孩子的母親,男主角的妻子)牽衣啼:
譯文:
再度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着衣服哭泣說:
◎丈夫要去作奸犯科,要以不合理的手段挑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妻子以哀告的姿態苦勸丈夫。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吃粥)
譯文:
「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願和你一塊吃粥。

◎妻子自白不求富貴榮華,不求錦衣玉食,此生不離不棄,惟願與夫君同甘共苦! 


上用(爲了)倉浪天(蒼天。倉浪,青色)故,下當用(爲了)此黃口兒(幼兒)。今非(如今這種冒險行爲是行不通的)!」
譯文:
上有青天,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在這樣做實在不對!」

妻子力勸夫君看在上蒼和幼子的份上,千萬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咄(拒絕妻子的勸告的呵叱聲)!行(走)!吾去爲遲(我已經去晚了)!白髮時下(脫落)難久居。」
譯文:
丈夫說:「妳不要管我!我去了!我已走得太遲了!我已見白髮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再活多久?」

◎妻子的理性,畢竟改變不了現實的困境,男子還是在絕望之餘,斥責妻子所言,毅然地拔劍而去。「吾去為遲」的焦慮,恰與開頭的「出東門,不顧歸」前後呼應。 
◎前去東門,勢在必行;輕生犯法,無可避免。整首詩並不完整地交待故事的結尾,但讀者自可想見悲劇的必然性,亦彷彿可聽聞那個時代苦難大眾,求助無門的悲哭。此詩除了反映人民痛苦心聲外,亦在責備當政者的無道,這也是民間歌謠最主要的功能──觀風俗,知得失。 


窮苦.png
示意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